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肿大等,可采用外周血涂片诊断HS,但由于膜蛋白缺陷类型及遗传方式异质性明显,常造成漏诊及误诊。大部分H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HS患者无家族史,其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新生突变。HS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所致的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方面发现ANK1、SLC4A1、SPTA1、SPTB及EPB42基因突变常可促使其对应编码蛋白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而国内关于HS相关基因突变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较低,约为1/50000,发病机制为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C1酯酶抑制物(C1 esterase inhibitor, C1INH)发生基因突变,导致C1INH含量减低或功能缺陷,引起HAE患者出现发作性、局限性、自限性皮肤黏膜水肿的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外关于HAE基因突变的相关报道340篇,共报道基因突变的类型190种.本文对HAE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明确其基因突变的类型,试图发现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免疫缺陷、α-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染色体不稳定、癌症易感性和辐射敏感性。目前虽然有许多关于A TM基因突变的报道,但尚未见关于华裔人群A TM突变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分子方法筛  相似文献   

4.
脑腱黄瘤病(cer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是一种少见但可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编码固醇-27-羟化酶的CYP27A1基因突变引起胆固醇代谢障碍,使胆固醇沉积于脑、肌腱(跟腱最常见)和肺部等造成损害.目前对于CTX的认识仅靠少数病例报道,国内尚未见该病的系统性分析,国外亦少见.  相似文献   

5.
背景:皮肤松弛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皮肤显著松弛。目前,全世界仅有数例报道。临床表现和遗传模式显示异质性,已经报道的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松弛症的弹性蛋白基因仅报道过3种突变。观察:1例45岁女性及其19岁的儿子出现皮肤无弹性、松弛下垂、皮肤皱纹增多、早老症状,临床诊断为皮肤松弛症。弹性蛋白基因突变分析证实一种新的突变(2292delC),预示编码区移码突变,导致转录进行到3-非转录区。这将导致新的基因序列替换正常弹性蛋白的C端氨基酸。结论:本文是第4篇报道…  相似文献   

6.
吴安  欧阳桂芳  牧启田 《浙江医学》2021,43(17):1926-1930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C)是以骨髓增生异常样表现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其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很大的异质性。AML-MRC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特异性染色体核型基本相符,反映了MDS的细胞遗传学特性,主要包括-5/5q-、-7/7q-染色体异常,t(v;5q33)/t(3;5)染色体异常,t(v;11q23)染色体异常,复杂核型(3个及以上无关染色体异常)。AML-MRC还保留了MD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该病与ASXL1和U2AF1基因突变显著相关,且较易出现TP53突变,共突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发生、发展的进程。综合考虑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对于预测AML-MR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AML-MRC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肿大,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约75%H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仍有约25%的患者无家族史,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新生突变有关。世界各地都有病例报道,而在北欧和北美地区,HS 发病率高达1/2000[1]。 HS分子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2]。目前已发现5种致病基因ANK1、SLC4A1、SPTA1、SPTB和EPB42,分别编码锚蛋白、带3蛋白、α-收缩蛋白、β-收缩蛋白和4.2蛋白;其中欧美40%~65%的HS患者为锚蛋白缺陷[3-5]。近年来,国外不断有关于ANK1基因的新突变导致锚蛋白缺陷的研究报道,而国内HS相关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综述ANK1基因突变与H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于HS膜蛋白缺陷类型的差异确定特定人群相关基因突变谱的研究提供借鉴,探索本地区HS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类型与基因突变谱,为HS诊断、治疗及产前优生检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特发的智力发育障碍患者其隐含次末端着丝粒的染色体重排率达6%-10%。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染色体部分缺失所致的遗传性疾病被发现。迄今为止,文献中共报道了64例22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缺失患者。本研究报道了11例新  相似文献   

9.
Alstro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涉及多系统,典型的临床症状有:视网膜锥-杆细胞营养不良性萎缩、肥胖、胰岛素抵抗、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力缺失、2型糖尿病、黑棘皮病、扩张型心肌病、肝肾功能障碍、肺部疾病、进行性多器官纤维化导致器官衰竭等。有报道表明Alstrom综合征是由ALMS1基因突变导致,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阶段借助于Alstrom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依靠ALMS1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或对患者进行基因测序来确诊。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性差。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Alstrom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0.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ν-氨基丁酸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包括发育落后、抽搐、肌张力低下等。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尿中检出4-羟基丁酸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需依靠酶学检测和基因分析。ALDH5A1基因是本病的致病基因,已发现的基因突变超过50余种,但没有热点突变。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从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乏症发现过程、致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动物模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Core signaling pathways and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in pancreatic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Pancreatic cancer is a highly aggressive malignancy that has been resistant to treatment. Advances in cancer genetics have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but the genetics of pancreatic cancer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ic role of specific gene mutations and core signaling pathways would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The objective in this review was to highlight recent research that shows promise for new treatments for pancreatic cancer. Data sources All articles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searched from PubMed,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1993 to 2009. Study sel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and critical reviews selected were relevant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Dysregulation of core signaling pathways and processes through frequently genetic alterations can explain the major features of pancreatic tumorigenesi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are emerging that hold promise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Conclusion New agent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standar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might help to overcome drug resistance by targeting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to induce responsiveness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o death signals.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目前认为垂体腺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生长因子、细胞受体、转录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PCDH19基因突变主要引起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因其特殊的遗传方式主要导致女性杂合子发病。目前PCDH19突变女性病例报道已达200余例,其临床特点已较明确。目前PCDH19基因突变男性患者报道仍然较少。其发病临床特点尚不十分清楚,亟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报道1例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男性嵌合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提示PCDH19 c.1078(exon 1)G>A(p.Glu360Lys)变异,为新生突变,拓宽了PCDH19基因突变致病的基因表型谱。经过文献检索分析既往报道的13例性染色体核型为XY型的男性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男性嵌合体患儿临床资料。14例男性嵌合体患儿(包含本文病例)发病特点为:(1)均有癫痫发作,100%呈丛集性发作,78.6%(11/14)具有热敏感性,发作起始年龄为5~31个月,中位年龄9个月,首次发作多为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常见,后期以局灶性发作常见,35.7%(5/14)病程中存在癫痫持续状态;(2)癫痫发作前多数智力正常,癫痫发作后76.9%(10/13)存在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本文为临床诊治PCDH19基因突变患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青 《医学综述》2011,17(8):1137-1140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儿童白血病亚型分类、预后判断和最佳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力手段,近年来,儿童白血病预后的分子因素的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现仅对基因多态性对儿童白血病预后意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石西南 《医学综述》2011,17(4):495-497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临床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也是我国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已证实β地中海贫血的相关基因有200多个变异位点,我国现已报道了34种突变。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和地域差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五个地区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云南和贵州两个地区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云南、贵州两地区和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五个地区之间基因变异相差较大。现就我国不同地区和群体主要基因突变类型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例单纯男性化型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基因突变特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激素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DNA,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鉴定CYP21 A2基因突变位点,并与NCBI网站和人类细胞色素P450(CYP)相关的CYP21A2基因突变数据库比对,进一步分析患者基因突变特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男性化和声音低沉。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复合杂合突变,一个等位基因为T518A突变,导致1172N错义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为1451-1452GG→C突变,导致R483框移突变,这是至今报道很少的一种罕见突变。这种复合杂合突变主要引起单纯男性化表现。结论 R483框移突变是CYP21A2基因的一种罕见突变,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对患者的诊断,也很好地解释了患者的临床表型。对于育龄期女性患者激素治疗更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志娟  罗建明 《医学综述》2009,15(24):3809-381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其本质是基因突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例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飞行时间质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直接测序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伴CEBPA突变的正常核型AML(NK-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0例AML初发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整个CEBP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检测CEBPA突变,分析NK-AML中CEBPA突变型组及野生型组患者总生存(0S)、无事件生存(EFS).结果:检出CEBPA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12.5% (10/80),均为M2型,核型正常;突变主要为N端移码突变和C端框内突变;CEBPA突变型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A突变型组患者OS、EFS与CEBPA野生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M2患者,伴CEBPA突变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低,但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emostasisandthrombosisisadisciplinecombiningvariousaspectsofbasicbiologyandmedicine-Itdealswithmainlyfundamentalandclinicalresearchfortheoriginofbleedingdisordersandthromboticdiseaseswhicharesoharmfultohumanhealth-Hemostaticabnormalitiesandthrombosi…  相似文献   

20.
肾发育不良和肾发育不全(RAH)是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CAKUT)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导致儿童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与发病密切相关,随着全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与RAH相关的基因突变被报道,GREB1L基因突变已被证实可导致RAH。本研究报道了1例后天性单侧肾萎缩GREB1L基因c.4688A>G杂合突变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儿基因突变源自母亲,该变异为罕见变异,并且具有不完全外显特性,多种蛋白质危害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变异。本文发现了新的GREB1L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拓展了与RAH相关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