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它部位。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病,却具有侵袭,种植的特点。主要引起不孕(50%以上)、痛经、慢性盆腔痛。主要用激素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效果很有限。EM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传统的病因学说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经血逆流学说等。虽然这些学说解释了一些EM的发生,但难以解释其全部现象。近年来EM的病因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免疫学机制,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其他因子等与EM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程爱英 《临床医学》2005,25(1):90-9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 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1]。1958年Ridley首先在人体证实自然脱 落的宫内膜组织具有存活力,能在原始体腔的非生殖道部位种 植和继续生长,形成EMS[2]。但位于腹壁切口瘢痕处较少见。 据文献报道,腹部切口处发生EMS的几率为3.5%[3]。我院从 1990年~2001年收治了11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均为已婚妇女。 9例为剖宫产术后,其中2例为横切口,7例为纵切口。1例为瘢痕 子宫中期…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以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长为特征,主要影响生育年龄的妇女,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妇女人口的10%~15%,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30%[1]。EMs为良性病变,但其某些生物学行为却类似恶性行为,尤其是具有组织侵袭、远处种植生长的能力。可引起痛经和不孕,严重困扰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EM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学说:即(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3)淋巴和静脉播散学说;(4)免疫学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此病和遗传因素、血管因素、雌…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生育期妇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但是具有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此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1921年sampson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妇科一种常见的良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种植于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盆腔腹膜、卵巢及直肠阴道隔[1]。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故病灶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发生在脐、膀胱、肾、输尿管、输卵管、肠、阑尾、肺、乳腺等[2]。但发生于椎体的病例极为罕见,由于病变部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了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其主要症状为痛经、腹部包块和不孕。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疑难病之一[1],其形态学表现多为良性,但也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性质,如细胞种植、侵袭和远处转移[2]。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虽然此病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1].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是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肺实质而引起的病变[2].临床表现为患者多有规律的周期性咳血,间歇月经来潮时出现咳血,血量不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直至经期结束,此病较少见.我院1997年6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例,其中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育龄妇女,其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疾病。传统的开腹手术缺陷较多,如今公认的首选手术方法为腹腔镜,其能够避免传统手术的诸多缺陷[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难点问题是不孕症,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导致不孕症的原因及机制相互叠加,包括免疫、内分泌等[2]。通过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能够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EMS患者术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标本(其中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30例,子宫腺肌病15例),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标本40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在其中的表达,并比较PTEN表达与EMS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PTE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在间质细胞中有少量表达.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为高表达(95%),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42.2%),而PTEN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64.4%)介于正常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两两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在正常内膜与在位内膜中,PTEN在增生期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分泌期的表达,有周期性的变化,而在异位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PTEN的表达无差异(P>0.05);PTEN在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PTEN在Ⅰ-Ⅱ期EMS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Ⅲ-Ⅳ期EMS中的表达(P<0.05).结论 PTEN表达缺失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PTEN可能参与了月经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s)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病变[1]。80%患者有明显的痛经,又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生育期女性发病率为4%17%,而子宫内膜异位到胃肠道的发生率为3%10%。胃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在右半结肠、盲肠、小肠和阑尾依次递减[1]。发生于阑尾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妇科常见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随着对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观点,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说论述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荫萍 《临床荟萃》1998,13(15):673-67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正常子宫内壁以外的部位.临床上以渐进性病经、月经失调、不孕、症瘕等为主要特征.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目前的治疗多为对症,疗效不太令人满意.因此,探明其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将近十多年来有关中西医对本病病因学说的论述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柱状上皮主要由具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构成;固有层的结缔组织细胞称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网状纤维和基质等成分构成间质[1]。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EEC)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  相似文献   

15.
任旭  陈茜  陈小琴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72-147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病灶体积及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组织接种于SCID小鼠腹部皮下,建立EMS SCID小鼠模型,随机分三组:对照组10例、生理盐水组10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常规饲养,生理...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为常见妇科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属于良性疾病,但又具有恶性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特点,有“良性癌”之称。EMs发病机制复杂,以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最受支持。EMs病灶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提供血运及养料,近年来人们围绕血管生成及血管生长因子做了许多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就我院1996~01/2007-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9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5~38(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基底内膜局限性增生,慢慢向上生长,突出子宫内膜表面,逐渐形成蒂即为息肉[1]。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不规律、腹痛等症状,常导致不孕发生[2]。为了进一步指导子宫内膜息肉治疗,2012年7月我科开始对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检测。在护理方面,要求紧密配合,2013年1月,我科实行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19.
郑玉芳 《现代护理》2001,7(11):68-68
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会阴新鲜切门受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污染井住此处种植和生长形成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处出现与月经周期吻合的周期性疾病,月经来潮疼痛开始,月经净后疼痛缓解,同时切口瘢痕深处可触及1子宫内膜异位包块,该病临床上罕见。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itriosis,EMS)即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黏连、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膈等.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5~45岁.妇科手术中可发现约5%~15%患者有EMS,在不孕症患者中可达25%~35%,在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患者中高达2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