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在粮谷贮存加工业职工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流行病学情况我国尚无完整的数据报告。我们于1987年3月至10月对沈阳市粮食系统的11个粮库(厂)12612名职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职业性哮喘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现状,为修订<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6例职业性哮喘病例,结合协作单位已发表的27例职业有关哮喘病例,并完善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收集的资料显示,导致职业性哮喘发病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抗生素(主要为头孢霉素类、青霉素类)、异氰酸酯类、酸酐、甲醛、过硫酸盐.多在接触变应原后3个月~5年出现哮喘症状.37.O%患者发病前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患者是否及时脱离变应原接触有关.目前,国内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主要依赖现场型特异性激发实验(A-BPT).结论 建议在修订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时对职业性变应原作适当的扩展.诊断分级可依据脱离变应原及经规范化治疗后哮喘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的频度、对活动和睡眠的影响,以及气道阻力增高的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综合判定,将脱离变应原后哮喘的自愈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的气道高反应性作为诊断起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 ,谷物仍是我国居民硫胺素的重要食物来源。对于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少的中低收入家庭 ,豆类及其制品又是核黄素较好的食物来源。为了解北方居民日常食用的粮谷、豆类中硫胺素、核黄素含量 ,不同加工精度及烹调的损失情况 ,以期引导居民科学地、合理地营养与消费 ,我们于 1999年对沈阳市市售常见的粮谷、豆类硫胺素、核黄素含量及加工烹调损失率进行了调查。材料与方法  (1)样品来源 ;各种粮谷、豆类均采集于市内各农贸市场 ,部分面粉样品采自面粉加工厂。共采集谷类 13种 (39份 )、豆类 6种 (18份 )、小麦粉 10 7份。 (2 )样品处理 :粮谷…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哮喘是除尘肺外比较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之一,是指在职业生产活动中接触职业性致喘物引起的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类型,同属于气道阻塞性疾病.但与支气管哮喘相比,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比较复杂,除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肺功能试验外,职业史、潜在变应原的免疫试验阳性等亦显得尤为关键.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明确接触变应原与哮喘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吸入特异性变应原试验作为诊断职业性哮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个诊断方法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随着近年来一些用于衡量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方法的出现(例如吸入NO及诱导痰技术),许多国家已经把这些方法应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本文综述诱导痰技术及其在职业性哮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变应原吸入激发试验的观察与护理泰安市职业病防治院耿燕尹燕勇早期正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对于职业性哮喘的处理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职业史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可疑职业性变应原吸入激发试验(以下简称“试验”)可确定职业性哮喘的病因,[1]近年来我院对8...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家发表的意见,仅就职业性哮喘的诊断问题,作几点说明。 一、职业性哮喘的类型 职业性哮喘目前大多按病因分类,即①变应性哮喘,由职业性变应原引起的哮喘,在临床上有明显的变态反应特征,多属IgE介导的速发反应,占职业性哮喘的大多数,如铂和青霉素所致哮喘具有代表性。②药理性哮喘:如棉、麻尘可使肺组织释放组胺而引起支气管收缩。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积聚而产生支气管收缩。异氰酸酯也可有阻断β-肾上腺能受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凡因生产过程中吸入或接触某种因子而引起咳嗽,进而发生喘息者,称为职业性哮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应原的种类与人们接触机会的日益增加,职业性哮喘已逐年增多。目前,英国和芬兰等国,已将职业性哮喘列为法定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8.
王雷  闫永建 《职业与健康》2008,24(9):831-832
目的了解职业性哮喘病例的职业史特点。方法对诊断为职业性哮喘的70例患者的职业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病平均年龄为40.37岁,平均工龄为11.03a,平均发病潜伏期为5.35a。发病工种以喷漆、塑料加工(发泡)为主,职业危害因素以油漆(异氰酸酯)为主,防护措施较差,同工种发病率较高。结论职业性哮喘发病年龄较早,防护措施较差,工龄、潜伏期较短,从事喷漆、塑料加工的工人发生职业性哮喘的概率较高,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职业性哮喘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化工系统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在全国化工系统对接触多环芳烃、联苯胺、氯甲醚、氯乙烯、铬、砷、橡胶加工等七种致癌物质(工业过程)的作业职工进行职业性肿瘤调查。在职业性肿瘤调查资料最后统计分析中,将遇到人年的计算问题,现就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黛茹  张东发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35-1336
职业性哮喘属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是由于接触工作环境中职业性致喘物后引起的气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接触职业致喘物后出现的发作性胸闷、气短、喘息、哮喘,常伴有咳嗽、咯痰等。近年来职业性哮喘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主要由于合成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不但使接触人数有所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种类与数量极多的职业性变应原或半抗原物质。因此,唤起职业医学工作者及劳动者的重视,有效地控制与改善工作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了2例放射照相人员由不同介质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病例1,女性,25岁,从事放射照相工作已5年,发生工作相关性呼吸困难达12个月。病人曾有枯草热史,但在青年期无哮喘。病人变应原皮试呈阳性,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_1)为2.8L,用力肺活量(FVC)为3.3L,激发实验PC_(20)的组胺浓度为10g/L,系列高峰流速测量提示,哮喘与工作有关,无活性对照物质单盲吸入后FEV_1无变化或支气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哮喘通常是因接触某单一因子所引起,过去有关电子工人的职业性哮喘的追踪观察较少。P.Sherwoor Burge报道他们调查了39名职业性接触松香的焊接工,并作了1~4年的追踪观察。他们把工人分为3个组:①20名经首次确诊哮喘后辞职的工  相似文献   

13.
1979年10月本县城关轧花厂工人在加工棉花过程中,普遍发生皮炎,严重地危害工人健康,妨碍生产。同年12月我站进行了劳动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发病概况1979年10月全县七个棉花加工厂相继不同程度地发生皮炎,尤以城关棉花加工厂突出。在12月加工低级棉时形成发病高峰,整个生产期中均有病例发生。该厂每年生产约半年左右(10月至次年3  相似文献   

14.
确诊职业性哮喘有两个重要理由,一是此类患者日见增多,二是有可能治愈。职业性哮喘患者的增多,是因为工业上使用可引起哮喘的化学物日见增多,还因为内科医生对职业性接触可以引起哮喘的认识大有提高。全世界哮喘患者估算约占2%,因地区,因接触不同的物质而有所不同。在日本哮喘归因于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15.
鸡蛋蛋白,特别是未烹调过的鸡蛋蛋白,是一种最常见的食物变应原。然而,几乎还没有关于食品工人接触鸡蛋而发生职业性哮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观察了74名铂(Pt)、邻苯二甲酸酐(PA)和甲苯二异氰酸甲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并以80名正常人为对照,进行了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IST),测定血清中总IgE含量;和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其抗原特异性IgE含量。对其中的哮喘者和非哮喘者进行结果比较,发现RIST在铂工人的症状者有增高的趋势。而RAST在各种作业的哮喘者,除已脱离TDI作业的哮喘者外,其滴度及阳性率均有显著的提高。本文结果说明RAST技术对确立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试验可以证明机体对特殊抗原是否存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但不是特指哮喘反应。因此,本试验必须结合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综合判断,进行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淄博地区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同时患有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其变应原阳性率,分析机体对变应原反应程度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发生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变态反应室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共24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单纯性变应性鼻炎组、支气管哮喘组和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最常见变应原均为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结论淄博市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三类患者中,常见11种变应原的阳性检出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1990~1994年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沈阳市卫生防疫站(110031)奚成英,王淑芹对沈阳市1990~1994年各类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汇总分析如下。检测的样品采自市内所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食品批发销售商场、食品店。包括国营食品加工厂、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职业性哮喘的临床特征,为修订我国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职业性哮喘"、"职业性支气管哮喘"、"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作为关键词,检索国内职业性哮喘的病例报道,分析其一般资料、潜伏期、致喘物、临床变现和诊断方法等。结果共统计出公开发表的国内医学专业文献14篇,其中报告318例职业性哮喘,男女比例基本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38.0岁,潜伏期多为个2个月~19年,致喘物占前3位的分别为异氰酸酯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甲醛。在所有患者的诊断过程中,经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为职业性哮喘152例,占48.8%,依据特异性IgE抗体诊断19例,依据特异性皮肤试验皮肤诊断仅1例。结论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并不容易,我国近半数患者经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为职业性哮喘。如何认定职业接触与哮喘症状的发生发展存在关系,是我们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皮毛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相对突出起来。据内蒙1955年以来对1821例布病患者材料分析,职业性布病的患者已由早年占全区布病发病的14%上升到36%。本文对1984年以来呼市职业性布病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结果本次在对呼市各畜产品加工厂工人进行一般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