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6月-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腰椎失稳患者60例,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男40例,女20例;年龄28~68岁,平均46岁;病程3~15年;突出部位L4-S1;经保守治疗腰及下肢痛无缓解。  相似文献   

2.
一、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1年9月-2003年11月70例下肢动静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70条肢体为研究对象.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7例,左下肢4例,右下肢3例;年龄50~74岁,中位年龄68岁,髂、股、腘动脉均闭塞变细,缺血症状均为临床Ⅱ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63例63条肢体,髂股静脉血栓58条肢体,腘静脉血栓5条肢体;左下肢52例,右下肢11例;急性39例,慢性24例;年龄28~60岁,中位年龄51岁;血栓形成时间为3 d~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0-10/2007-10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2例,女68例,年龄18-72(平均42)岁,有损伤或重体力劳动史者占70.3%,病程3个月-3 a。单纯椎间盘突出14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50例,腰椎滑脱2例(L5-S1滑脱)。本组病例患者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小腿外侧或足背麻木140例,两下肢交替痛后又固定单侧痛32例,腰痛伴骶尾部、会阴部皮肤感觉异常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85例。患肢踝关节肌力下降并跟腱反射减弱160例。腰椎正侧位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突出椎间隙狭窄,部分患者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消失,腰椎侧弯等。高龄患者有腰椎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3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在神经内科住院且自愿参加本试验的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8—68岁。平均46.11岁。病程3d-15年。临床症状单纯腰痛24例,单纯下肢痛8例,腰痛并单侧下肢痛36例,腰痛并双下肢痛12例。全部患者经拍腰椎正侧位X片和CT或MRI检查确诊,突出大多位于L4—5、L5-S1,其中一个椎间盘突出32例,两个或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48例。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1998年以来应用牵引、超短波、电脑中频、运动疗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300例,男 203例,女 97例,年龄 19~ 66岁。病程 3d~ 8年。反复腰骶部疼痛及一侧或双侧臀和下肢放射性痛伴麻木 260例。均有腰椎侧弯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70° )。经 X线摄腰椎正侧位征、 CT扫描 196例,脊髓造影 16例, MRI检查 88例确诊。 治疗方法: (1)骨盆牵引:采用成都产轮控式腰椎牵引床 ;根据病情,病人取抑卧或俯卧位,固定肩腰部和盆部持续牵引,牵引力量 30~ 60kg,每次牵引时间 20mi…  相似文献   

6.
1病例摘要例1 :患者 ,女 ,38岁。因10个月前腰部扭伤后 ,即感腰骶部痛 ,渐出现右大腿后外侧 ,小腿外侧及足背痛 ,无明显跛行 ,查体 :脊柱无明显侧弯 ,腰 4~5 椎旁右侧1.5cm处深压痛且向右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试验 :右下肢60°( ) ,左下肢90°( -) ,加强试验 :右下肢( ) ,左下肢( -) ,腰椎正侧位X线片提示 :腰 4~5 椎间盘突出 ,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 ,诊断为腰 4~5 腰椎间盘突出症 ,门诊行坐位腰椎屈曲旋转手法治疗 ,治疗后腰痛伴右下肢痛加剧 ,在观察室卧床休息 ,1d后不能站立行走 ,大小便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7.
1993-2003年,我院对经机械牵引加手法整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专科护理403例,男289例,女114例。年龄35~40岁30例,40~49岁249例,50~59岁106例,60岁以上18例,通过专科护理,使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对腰椎及下肢活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现将其护理程序和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滑脱1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退行性腰椎滑脱 ,〔1〕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我院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滑脱 13 8例 ,作者采用三维牵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 8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82例 ;发病年龄 3 4~ 66岁 ,平均 5 0 8岁 ;病程 1~ 12年 ,平均 5 63年。本组 13 8例均有慢性腰疼 ,其中单侧下肢疼 82例 ,双侧下肢疼 2 1例 ,间歇性跛行 12例 ;13 8例均有腰部活动受限及病椎棘突旁局限压痛 ,伴放射痛 115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15例。所有病例均行CT及腰椎侧斜位片检查 ,CT显示L4…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易见干老年人或外伤后,是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我院自1983~1996年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132例的有关资料,以分析椎间盘退变在平片上特征性及非特征性表现和其成因。l资料分析本组132例中男gi例,女41例,年龄:50~60岁39例,61~70岁73例,>70岁20例。临床症状以腰、腿痛最常见。分别占92%、41%。其它症状还有下肢运动障碍,知觉障碍、脊柱曲度异常、局部压痛、肢体肌肉萎缩等。132例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观察椎体、椎间隙、推弓关节、脊椎韧带及脊椎生理弯曲度的变化。132例中病变累及胸推12者36例…  相似文献   

10.
《护理研究》2007,21(26):2407-2408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MRI和螺旋CT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脊柱外科新材料、新技术的普遍使用,脊柱外科手术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其中腰椎退路手术超过脊柱手术总量的60%。选用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俯卧位体位摆放方法,也就受到骨科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关注。我院手术室行腰椎后路手术,基本采用俯卧位体位,体位摆放均使用了四点式腰桥支具辅助,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50例,男72例,女78例,年龄<20岁20例,20岁~39岁35例,40岁~60岁60例,>60岁35例。胸腰椎骨折65例,腰椎蜕变(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77例,其他(腰椎结…  相似文献   

11.
对以痛症为主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本组50例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3周~10年。其中,骤 起腰痛继下肢放射痛25例,慢性腰痛伴下肢痛10例,下腰段压痛5例,下肢放射痛5例,小腿 及足部麻木、痛触觉减退5例。X线均有不同程度腰椎椎体增生,33例有不同程度退行性变, 17例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韧带增厚,侧隐窝狭窄,大部分表现在L4~5。方法:骨盆式牵引一般是病人仰卧于牵引床,胸部和骨盆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头部和尾部, 牵引部位以腰部微前屈为宜,因腰椎前屈后正常弧度变直,牵引力点接近于椎体后缘,有利 于腰椎后缘的分…  相似文献   

12.
背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类型和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大多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症状复发。目的:探讨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因素及其干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治疗后症状复发的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3.2岁。初次内固定治疗至症状复发时间为3-192个月,平均38个月。患者有腰部及双侧/单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前后正侧位片、过伸过屈侧位X射线片,以评价腰椎的稳定性,行腰椎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腰椎内固定治疗节段间盘情况以及合并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其中22例由于初次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导致同节段间盘组织突出复发;4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椎间盘炎引起症状;5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部位瘢痕粘连压迫神经;10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出现症状;11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腰椎失稳导致症状复发。分析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症状复发的具体原因,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2006年6月,我们运用益肾强筋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8~56岁,平均36.8岁;病史6月~22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腰椎X线动态位(正侧位 过伸过屈位)和MRI检查,在X线平片上腰椎椎间隙无明显狭窄,动态腰椎摄片无腰椎失稳现象,即腰椎过伸、过屈时相邻椎体间移位不超过3mm,角度位移不超过11°,在MRI上显示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椎间盘退变按chen等[1]的分级标准评定,其中2级退变的有59例,3级退变的有9例;损伤位:L4、515例,L5S118例,L45并L5S134例,L3、4、L4、5并L5S11例.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腰椎慢性疾病十分常见,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改进,腰椎CT扫描检查,已成为诊断腰椎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我们对100例老年人CT片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们收集了老年人腰椎疾病CT扫描检查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7.2岁。其中包括老年人腰椎退行性变94例,腰椎结核2例,腰椎肿瘤4例。所有病例临床、CT资料完整。临床症状:有长期反复腰腿痛,时间为2~25年不等,并有下肢麻木,行走不便等症状,均无外伤史。12仪器与方法 CT扫描采用美国GEsytec2000Ⅰ型…  相似文献   

15.
Steffee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是近年来广泛运用的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本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52例,随访1~6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52例,男 28例,女24例,年龄31~70岁,平均51.7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其中伴有间歇性破行30例,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者19例,大小便障碍等马尾神经症状者7例。 腰椎摄片显示Ⅰ°滑脱8例,Ⅱ°滑脱31例,Ⅲ°滑脱13例。左右斜位片发现椎弓崩裂45例,无椎弓崩裂7例。有下肢放射…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06~2006-05共收治老年腰椎疾病患者90例,术后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1.2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腰椎骨折的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 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并发脊髓反应性水肿4例,脑脊液漏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1.3结果1例因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切口延期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骨质疏松症、膝关节骨关节炎和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情况,并分析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①选择2002-06/2003-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门诊就诊,以严重腰背痛,腰腿痛,下肢无力,行走费力为主诉的中老年妇女203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第2~4腰椎正位椎体骨密度,应用数字减影X光机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单或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诊断和分析。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量减少>25%(T值<-2.0SD以上)。骨关节病的诊断标准: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片显示膝关节关节间隙狭窄,或关节内骨刺或关节腔内表面凸凹不平或关节内骨硬化;腰椎骨质增生:X线片显示2个锥体以上前缘或/和后缘增生、骨赘形成或骨桥形成。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情况分析。结果:纳入中老年妇女20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203例中老年妇女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腰椎骨质增生患病率:50~59岁34.0%,39.6%,35.8%;60~69岁44.8%,52.9%,48.3%;70~79岁为58.8%,68.6%,58.8%;80~89岁为66.7%,75.0%,83.3%。②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95例中T值<-2.5SD者20例,23个锥体出现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只有2例同时有2个腰椎压缩性骨折。③有67例(34%)同时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和腰椎骨质疏松症。结论:①中老年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均随增龄而升高。②腰椎骨质增生可影响腰椎骨量,致骨量增高,使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数量减少。③部分中老年妇女可同时患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007年经临床确诊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24~60岁,平均38.8岁;病程1~5年;单侧32例,双侧35例,均表现为检查可见第三腰椎横突末端压痛明显,一侧或两侧腰部酸痛,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放射,活动行走受限,x片示椎体及第三腰椎横突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退变。排除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它疾病引起的腰痛及严重的器官损害、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和B组3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小针刀治疗,A组同时辅以激光针刀照射。  相似文献   

19.
2003-05/2006-05我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C age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43例,年龄38~65(平均53.6)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23个月。本组均有不同程度顽固性腰痛。其中45例伴有下肢放射痛,43例伴有间歇性跛行,18例伴有下肢肌力减退,27例伴有下肢痛觉减退,3例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本组均行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X线片及CT M R I检查,其中峡部裂性滑脱60例,发育不良性滑脱3例,外伤性滑脱5例。滑脱节段:L4529例;L5S139例。滑脱程度(按M eyend ing分型)I度26例;II度42例。所有病例均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而施行手术治疗。1.2方法气管插管麻醉后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节段椎板及关节突,分别在滑脱椎体双侧椎弓根置入提拉螺钉,在下位椎体椎弓根置入U形固定钉,合并峡部裂时先整块切除滑脱节段椎体游离后弓,再打钉。放置双侧纵杆适当撑开,双侧交替缓慢提拉复位。透视复位良好后,行彻底减压,切除滑脱节段棘突椎板及峡部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的黄韧带及肥大的关节突。必要时切除下关节突使神经根充分松弛。用椎间绞刀和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骨质疏松症、膝关节骨关节炎和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情况,并分析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①选择2002-06/2003-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门诊就诊,以严重腰背痛,腰腿痛,下肢无力,行走费力为主诉的中老年妇女203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第2~4腰椎正位椎体骨密度,应用数字减影X光机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单或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诊断和分析.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量减少>25%(T值<-2.0 SD以上).骨关节病的诊断标准: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片显示膝关节关节间隙狭窄,或关节内骨刺或关节腔内表面凸凹不平或关节内骨硬化;腰椎骨质增生:X线片显示2个锥体以上前缘或/和后缘增生、骨赘形成或骨桥形成.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情况分析.结果:纳入中老年妇女20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203例中老年妇女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腰椎骨质增生患病率:50~59岁34.0%,39.65.8%;60~69岁44.8%,52.9%,48.3%;70~79岁为58.8%,68.6%,58.8%;80~89岁为66.7%,75.0%,83.3%.②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95例中T值<-2.5 SD者20例,23个锥体出现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只有2例同时有2个腰椎压缩性骨折.③有67例(34%)同时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和腰椎骨质疏松症.结论:①中老年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均随增龄而升高.②腰椎骨质增生可影响腰椎骨量,致骨量增高,使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数量减少.③部分中老年妇女可同时患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