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护理健康促进作用的认知与需求,为社区老年人针对性中医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制"社区老年人对中医护理健康促进作用的认知与需求调查问卷"对497名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中医护理健康促进作用的认知有待提高,其中康复护理、中医中药护理的得分最低;生活起居、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中医中药护理的需求程度较高,中医康复护理亦是老年人需求的重点。结论:社区应加强、改善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手段,提高老年人对中医护理健康促进作用的认知度;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市增城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州市增城区5个建筑工地及4个洗浴中心的流动人口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相关行为及态度的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37例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合格率为34.64%;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37例调查对象中203例表示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共同工作或生活;309例愿意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415例调查对象表示遇性病及艾滋病方面的问题愿意咨询大医院或专科医院;318例调查对象期望得到的预防艾滋病的服务为免费检查。结论:广州市增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不理想,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康复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的得分集中在60~80分,占71.88%;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占3.12%;得分在80分以上的占25.0%,平均(76.93±2.42)分;对脑卒中康复标准的知晓率最高,达100.0%;对康复护理环境、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护理方法的知晓度分别为96.88%、96.88%和93.751%。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提高,需切实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前唐山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和康复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普及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路北区的196名社区脑卒中患者和168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7.8%的患者和10.1%的家属表示对康复知识很了解或比较了解;68.1%的患者和69.0%的家属表示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服务;33.3%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26.7%的患者回到社区后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结论:唐山市路北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中康复的知晓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需加大康复知识教育力度和进一步发展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知识问卷调查对本社区的53位老年人及其49位监护人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SS PS13.0软件分析.结果:监护组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老年组.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精神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6个社区的46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63.86±9.75)分;其对社区护理需求得分为(3.38±0.93)分,其中对健康促进需求得分最高,为(3.55±1.01)分。结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需通过加强社区护理工作的宣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测,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现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31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了解患者社区康复需求及接受社区康复情况。结果:316例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完全自理30.70%、基本自理44.94%、日常生活需要帮助14.24%、需要大量帮助或完全依赖10.13%;患者遗留运动功能障碍(66.14%)、平衡功能障碍(48.42%)、感觉功能障碍(19.30%)、认知功能障碍(15.19%)、言语功能障碍(13.29%)、吞咽功能障碍(13.61%)、构音障碍(17.41%);11.71%的患者有接受过康复服务,其中仅7.28%的患者接受过社区康复;未接受社区康复的原因主要为不知道社区能康复(53.58%)和对社区康复疗效不信任(30.38%)。结论:盐城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持续性社区康复,应加大社区康复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康复知晓率和其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水平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社区康复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矿区下井工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结果:本调查结核病知识点显示:肺结核的主要症状知晓率420人占89.4%;其次是结核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409人占87.0%;预防控制结核病最有效手段知晓率最低为186人占39.5%.结核病知识来源调查表明:获取过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宣传材料的297人(63.2%);从广播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的223人(47.4%).结论:大力宣传国家防治结核病的免费政策,对促进结核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传染源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药康复方案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为促进中医药康复方案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9年对某医院的137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中医药康复方案的知晓情况、中医药康复方案使用情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对中医药康复方案知晓平均得分为(26.6±3.8)分,得分率76%,得分前3位的是中医情志疏导(4.6±0.9)分、腧穴保健指导(4.2±0.6)分、生活起居指导(4.1±0.9)分;使用率前3位是中医情志疏导(86.1%)、腧穴保健指导(85.4%)、和生活起居指导(78.8%),使用率后3位的是中医用药护理指导(59.1%)、中医药膳指导(64.2)%、中医护理技术(70.8%);影响护理人员对中医药康复方案知晓和使用的前3位因素是中医药康复方案相关培训缺乏(33.6%)、护理人员中医基础薄弱(38.7%)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52.6%)。结论:某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药康复方案的知晓有待提高,中医用药护理指导、中医药膳指导等使用率相对较低,与护理人员缺乏相关培训、中医基础薄弱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6月龄婴儿家长对儿童中医知晓情况、知识需求、接受程度及获取途径等,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技术。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由在社区接受常规健康检查的6月龄婴儿家长填写,社区儿保医师指导,调查组成员质控。结果:调查婴儿的父母年龄多为30~39岁;文化程度多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64.59%家长听说过儿童中医保健项目,76.94%愿意接受儿童中医知识;家长最想获得的知识需求依次为关于孩子的饮食、睡眠、解便习惯、衣着及活动;希望获取知识途径列前三位的是APP、网络微信、专家讲座/座谈会。结论: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儿童中医保健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欢迎。但家长对儿童中医保健需求度与所能获取知识渠道尚存在矛盾,提示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有效推广儿童中医调养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度及用药状况的跟踪调查,就如何提高社区老年人药学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社区60—80岁老年患者120例采取用药指导及进行药品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定期随访,进行效果跟踪。结果:进行社区药学服务后老年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同、治疗依从性与之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用药服务对提高卒十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辖区内老的人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其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制定社区护理方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方法:随机选取武汉市3个社区的120名老年人,每个社区各40人,结合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3个社区老年人生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和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社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各异,对社区护理需求各异,其中以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中风、偏瘫等肢体活动不便者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结论: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等,应研究符合社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方案,宣传社区护理相关知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更多的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矿区下井工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结果:本调查结核病知识点显示:肺结核的主要症状知晓率420人占89.4%;其次是结核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409人占87.0%;预防控制结核病最有效手段知晓率最低为186人占39.5%.结核病知识来源调查表明:获取过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宣传材料的297人(63.2%);从广播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的223人(47.4%).结论:大力宣传国家防治结核病的免费政策,对促进结核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传染源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杭州市放射诊断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杭州市30家医疗机构共168名放射诊断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对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对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的58人,占34.52%;基本知晓的59人,占35.12%;不知晓的51人,占30.36%;知晓率69.64%。有86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检查异常,异常率为51.19%。结论:放射诊断人员对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力度,降低健康检查异常率,保障放射诊断人员的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500例患者按社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疾病危险因素知晓度、行为方式改变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88.8%,对照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72.5%,对照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体化管理模式能增加患者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危害的了解。促使患者自觉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睡眠管理现状,制定提高患儿睡眠管理质量的对策。方法:采用医院自制NICU护士患儿睡眠管理问卷对28名NICU护士进行调查,观察NICU患儿睡眠管理得分情况。结果:患儿睡眠管理标准分60分的护士占21.43%;仅17.39%的护士接受过睡眠知识相关培训,7.14%的护士会采取措施改善早产儿睡眠,92.86%的护士睡眠管理知识掌握不理想;NICU护士在患儿睡眠基础知识、睡眠管理行为习惯及睡眠评估行为方面得分较高,在管理内容、睡眠评估知识、促进睡眠改善行为、睡眠评估行为方面得分较低。结论:NICU患儿睡眠管理亟待改善,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主动意识不强,应加强患儿睡眠知识培训,培养NICU护士主动改善患儿睡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认知及实际需求,依据调查结果为社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奠定基础。方法:医院自行编制《社区老年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调查》问卷,2019年1~6月对某社区480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结果: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为89.16%,完全了解健康管理知识仅有4.79%,中医药技术使用率为93.33%,其中中医药技术使用满意率为82.36%。社区老年人中医药特色健康需求较多,占比较高的前五位为定期检查、中医体质调理、乏力与失眠的缓解、关节功能保护、康复治疗。结论: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技术使用满意率较高,但是整体健康管理认知存在明显不足,需要结合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加强中医药特色健康宣教与实践,促进中医药特色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福建省社区老年疾病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研究治疗老年疾病并适合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技术,从而服务社区老年人,并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80个社区、167个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自制量表并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后展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目前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的认识和接受度及老年人常用和受欢迎的社区康复技术。结果:共调查了9个地市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7个老年人,老年病种以慢性病为主,对康复的认知度不够,对社区康复的认可度不高,但对传统康复技术认识和接受度优于现代康复技术。结论:老年人对社区康复的认知和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福建省社区老年病种的普查,有助于开发社区老年疾病适宜、实用的康复技术,传统康复技术更适合社区康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狮岭镇明珠学校的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家长及社区居民,对中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教育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教育后中学生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8.67%、77.33%、81.33%、76.67%,均高于教育前的53.33%、46.67%、58.67%、4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家长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8.67%、80.00%、80.00%、77.33%,均高于教育前的58.00%、52.67%、65.33%、4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于艾滋病预防的一般知识、宣传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8.00%、63.33%、73.33%、62.00%,均高于教育前的50.67%、42.67%、56.67%、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中学生向家庭与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模式完全可行,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可以增加家长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要区育龄妇女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为构建科学的一级预防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肇庆市高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743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结构式优生知识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关于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743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对孕前优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对孕前检查及准备措施的知晓率最高,为70.8%,而对服用长效避孕药对受孕影响的知晓率最低,为18.7%。结论:育龄妇女对孕前优生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政府部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关于优生知识的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最大限度满足育龄妇女获取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需求,切实提高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整体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