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观察组予以H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全量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开展HHFNC干预,能改善患儿缺氧状况及预后,缩短患者全量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HHHFNC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6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6hFiO_2、PH值、Pa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12 h后,观察组pH和O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6.4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7.06%,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NCPAP联合治疗,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观察组患儿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6 h、12 h、24 h后两组患者的PaO2均有提高,PaCO2均有降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给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 min后,患儿的发绀症状以及其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也被提至89%~93%。患儿接受治疗0.5~1 h,其PaO2恢复正常,且PaCO2均下降了5~10 mmHg。43例患儿在接受治疗3~5 d后撤机,换成鼻导管吸氧,最后停氧,患儿恢复正常呼吸,抢救成功率为86%。剩余7例患儿中,3例患儿的病情严重,换成机械通气,占6%,2例患儿在我院接受3 d治疗后家属要求转院治疗,另2例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治疗。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治疗后6 h,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使其治疗时间缩短,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N-Bi PAP)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RD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7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8例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NCPAP)通气治疗,实验组接受经鼻双水平(N-Bi PAP)通气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儿猪肺磷脂注射液及基础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鼻双水平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状况,能降低p H、增加血氧分压同时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情况方面,能减少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通气可以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周期短、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达原则进行分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6.0%,高于对照组的9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CO2、PaO2)、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故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用于治疗常见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为常见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经常规治疗后无效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后,有41例患者病情好转,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1.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心率(HR)、呼吸(RR)显著改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常见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对照组(n=31)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为观察组(n=31)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按照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PaCO2、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aO2、HCO-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28%,对照组为92.08%,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究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FNC)在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 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 NRDS 60 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 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采用 HHFNC 治疗的为 HHFNC 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为 NCPAP 组,两组均为 30 例。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指标。 结果:HHFNC 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 为 96.67 %(29/30),高于 NCPAP 组的 73.33 %(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 组新生儿鼻损伤、 气漏、腹胀发生率均低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 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开奶时间、 有创辅助通气时间、达全肠喂养时间均短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 量通气治疗低出生体质量 NRDS 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豫东 平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 组(27 例)给予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 B 组(27 例)给予高流量鼻导管(HFNC)通气,C 组(26 例)给予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三组的治 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 组、B 组血氧分压(PaO2)高于 C 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 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A 组、B 组的无创通气时间、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 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组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 NIPPV、HFNC 均可改善动 脉血气分析指标,缩短疗程,且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止喘、鼻导管吸氧等治疗;观察组用常规药物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血气分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升高PaO2、降低PaCO2,改善机体缺氧及酸中毒,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 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 照组实施盐酸氨溴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 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 组患儿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 低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有呼吸衰竭症的新生儿,在治疗中选择盐酸氨溴索 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可纠正患儿低氧血症,减少机械通气降低费用,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 82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 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NIPPV 组及 NCPAP 组,各 41 例。观察两组患儿疗效、血气分析、治疗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NIPPV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 pH、PaO2 水平均有所 上升,且 NIPPV 组高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 PaCO2 水平均有所下降,且 NIPPV 组 低于 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 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 NCPAP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IPPV 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接受NIPPV治疗的ARDS患者,分析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NIPPV治疗成功为B例,成功率为61.9%,8例治疗失败患者全部改用有创通气,死亡4例,总病死率为19.0%。NIPPV治疗成功患者中,治疗后4~6h的paO2、SpO2、PaCO2、PaO2/FiO2,HR、RR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对病情相对较轻的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早期可选用NIPPy治疗,但是对病情危重的ARDS患者治疗效果差,应及时改用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