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LE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水平及其相互关系,采集活动期SLE患者血液标本3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CA及抗β2GPI抗体水平.SLE患者ACA及抗β2GPI抗体水平明显升高,ACA阳性率为57.14%(20/35),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94.29%(33/35).结果示抗β2GPI抗体与SLE的相关性比ACA更密切,可能成为SLE诊断及研究分析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27(IL-2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35例SLE患者和150例正常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IL-27基因-964 A/G、2905 T/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LE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中IL-27基因2905 T/G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3,P > 0.05),而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8,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964 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964 A等位基因的1.725倍(OR = 1.725,95% CI:1.227 ~ 2.42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IL-27的-964 G /2905 G等位基因频率SLE组(10.7%)显著高于对照组(5.3%)(P < 0.01),-964 G/2905 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OR = 2.351,95% CI:1.228 ~ 4.501)。结论 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与SLE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964 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A561C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结果 E选择素第2外显子基因型GG、GT、TT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6%、12.2%、1.2%和90.5%、8.4%、1.1%;E选择素第4外显子基因型AA、AC、CC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7%、15.9%、2.4%和92.6%、7.4%、0.0%。E选择素第4外显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C+CC基因型患SLE的风险是AA基因型2.81倍(OR=2.81,95%CI为1.087~7.290)。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SLE的发病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SLE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CD40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 方法 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PCR-SBE)和DNA测序法分析205例SLE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CD40基因rs1883832 C/T、 rs13040307 C/T、rs752118 C/T 和rs3765459 G/A的多态性,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CD40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CD40水平显著增高(P < 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后发现,携带有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患有SLE的风险是rs1883832 C等位基因的1.517倍(OR = 1.517,95% CI 1.157 ~ 1.990,P = 0.003);携带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SLE患者血清CD40水平与不携带者相比,结果显著增高(P < 0.01)。通过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SLE组中携带单倍型TCCA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发病的风险(OR = 2.322,95% CI 1.181 ~ 4.564,P = 0.012)。 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 C/T多态性和TCCA单倍型与SLE的发病有相关性,其中rs1883832 T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壮族、汉两个民族间的差异。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97例广西SLE患者和202例广西健康对照者的TLR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LE部分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并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 结果 TLR9 rs352140CC、CT、TT基因型频率在汉族SLE组与汉族对照组中分别为42.9%、41.1%、16.1%和38.3%、55.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rs352140 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SLE组与壮族健康对照组间、壮族SLE组与汉族SL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在ds-DNA阳性组比阴性组高(P < 0.05),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LEDAI ≥ 9组比SLEDAI < 9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A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LR9 rs3521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SLE的易感性有关, TLR9基因多态性与部分SLE指标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CAT)-33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CAT基因-330多态性位点作基因分型。结果 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CAT-330CC、-330CT及-330TT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活动期SLE患者中CAT-330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静止期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且CAT-330CC基因型与SLE患者肾损害、血液学改变以及抗U1RNP抗体和抗dsDNA抗体产生有关。结论 CAT-330CC基因型与SLE的一些临床特征相关联,拥有CAT-330CC基因型的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20100187IRF5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宋卫青(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李化会,陈毕波…∥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5).-416~419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对92例SLE患者和88名对照IRF5基因rs2004640G/T、rs10954213G/A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SLE患者IRF5rs2004640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98、0.521和0.281,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IRF5rs10954213GG、GA、AA基因频率分别是0.318、0.409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易感性与p73基因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碱基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83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11例的皮损和血样,以在性病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性病高危人群150例为阴性对照,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皮损中感染的HPV-DNA序列,并在Genbank Blast上进行比对,鉴定HPV型别,抽提尖锐湿疣和Bowen样丘疹病患者以及阴性对照组的血样DNA,以shP73引物对p73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患者和阴性对照组的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HPV易感性和宿主p73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3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6型35例占42.2%,HPV-11型34例占41.0%;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皮损中HPV-16型5例(5/11),HPV-6型3例(3/11)。p73基因多态性检测,83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样测序阳性83例,11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血样测序阳性11例,对照组150例血样测序阳性132例。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基因型中,A4T14/A4T14 基因型感染HPV患尖锐湿疣(OR = 4.89,95% CI = 1.50 ~ 15.91)或Bowen样丘疹病(OR = 7.11,95% CI = 1.144 ~ 44.20)的风险更高。G4C14/G4C14基因型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感染HPV后患Bowen样丘疹病的风险较低(OR = 0.16,95% CI = 0.04 ~ 0.65)。 结论 p73第2外显子携带A4T14基因增加了Bowen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的患病风险,但其第4和14位碱基的多态性与罹患高危型与低危型HPV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受体(IL-10R)的两个基因位点G241A和G520A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IL-10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显著相关.G520/G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P=0.004,OR=0.515,95%的可信区间为0.444-0.579;G520/A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P=0.055,OR=1.968,95%的可信区间为0.981-3.949.IL-10R1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无显著相关.各个基因型组合的分布情况和优势比显示具有IL-10R1 G241/G241基因型和IL-10R2 G520/G520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的基因型组合,P=0.004,OR=0.515,95%的可信区间为0.444-0.597.结论 IL-10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显著相关,G520/G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具有IL-10R1 G241/G241基因型和IL-10R2 G520/G520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的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819T/C和-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 IL-10基因-819T/C和-592A/C多态性在SLE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基因-1082A/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G基因型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076倍(OR=2.076,95%CI:1.052~4.100);基因单倍型分析发现,GC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结论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和它的单倍型与SLE具有相关性,其中-1082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凋亡调控分子BclGL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活动期SLE患者(A-SLE)、18例非活动期SLE患者(I-SLE)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PBMC的细胞绝对数;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各组PBMC早期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PBMC中BclGL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印迹检测BclGL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干扰素(IFN)-α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A-SLE患者外周血中PBMC细胞绝对数[(0.16 ± 0.06) × 109/L]低于I-SLE[(0.27 ± 0.14) × 109/L]及健康对照[(0.34 ± 0.23) × 109/L](均P < 0.01);A-SLE患者PBMC凋亡率(22.6% ± 1.1%)较I-SLE(16.4% ± 0.9%)及健康对照(10.1% ± 0.4%)升高,I-SLE患者也高于健康对照(均P < 0.01);A-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高于I-SLE及健康对照(均P < 0.01);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FN-α含量[(32.5 ± 2.2) μg/L]较健康对照[(15.5 ± 1.3) μg/L]增高(均P < 0.01);SLE患者PBMC中上调的BclGL表达与PBMC凋亡率(r = 0.486,P < 0.01)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核抗体(ANA)滴度、IFN-α水平呈正相关(r = 0.496,0.516,0.535,均P < 0.01),与患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 = -0.515,P < 0.01)。结论 SLE患者PBMC中BclGL分子表达上调可能参与SLE患者PBMC的凋亡异常,从而在SLE发病中起作用。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BclGL;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D70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状态。方法 分离15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与CD8+细胞,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CD4+和CD8+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70+ 细胞和CD8+CD70+细胞百分率,亚硫酸氢钠基因测序法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①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4+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0.82 ± 0.12和0.73 ± 0.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45 ± 0.09),F = 53.017,P < 0.01,活动期SLE患者CD4+细胞的CD70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 < 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70+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0.30% ± 11.04% 和66.80% ± 3.9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48% ± 3.45%),F = 311.517,P < 0.01,活动期SLE患者CD4+CD70+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值 < 0.05)。SLE患者外周血CD70+CD4+细胞百分率与SLE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792,P = 0.000)。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4+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序列-600 ~ -300 bp 区域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32 ± 0.05和0.36 ± 0.0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62 ± 0.05),F = 152.64,P < 0.01,活动期平均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 < 0.05)。结论 CD4+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这种低甲基化状态可能是CD70过度表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调查青年男性寻常痤疮患者的膳食生糖负荷水平(GL),评估其与寻常痤疮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为寻常痤疮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价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使用食物频率问卷及24 h膳食回顾问卷评估GL水平。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GL及BMI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对BMI和GL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19 ~ 24岁男性寻常痤疮患者参与本次研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L是体质指数(BMI)的影响因素,GL越高BMI越容易超标(回归系数β = 1.119,P < 0.05,OR = 3.062,95%置信区间:1.044 ~ 8.986)。未发现GL的影响因素。病程 > 6个月组GL显著高于 ≤ 6个月组(t = 2.947,P < 0.01);两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98,P > 0.05)。GL在不同GAG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6.296,P < 0.01),≥ 31分组高于19 ~ 30分组(P < 0.01)和1 ~ 18分组(P < 0.01),19 ~ 30分组高于1 ~ 18分组(P < 0.01);各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3.142,P > 0.05)。结论 GL水平与青年男性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及病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GDM)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比较发生GDM和未发生GD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糖尿病家族史、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8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中,26例(38.2%)发生了GDM。在发生和未发生糖尿病两组患者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起始量(P < 0.05;OR 1.023;95% CI 1.002 ~ 1.044)、日激素最大剂量(P < 0.01;OR 1.037;95% CI 1.013 ~ 1.062)、激素治疗时间(P < 0.05;OR 1.143;95% CI 1.028 ~ 1.271)、BMI(P < 0.01;OR 1.265;95% CI 1.080 ~ 1.481)、地塞米松使用(P < 0.01;OR 6.0;95% CI 1.887 ~ 19.076)是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P < 0.05;OR 1.223;95% CI 1.017 ~ 1.471)和日激素最大剂量(P < 0.05;OR 1.037;95% CI 1.009 ~ 1.065)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38.2%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生了GDM,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可能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逆转录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9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与3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分别为6.70(2.64 ~ 8.65)、32.76(10.67 ~ 40.98) μg/L、167.80(107.40 ~ 219.60) μg/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Z值分别为5.895、5.936、4.715,P值均 < 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分别为7.89(3.89 ~ 9.12)、37.80(29.50 ~ 45.70) μg/L、211.50(131.70 ~ 248.75) μg/L,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Z值分别为2.213、2.141、2.100,P值均 < 0.05)。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453,P值均 < 0.05)。结论 MIF可能在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7和miR-20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 T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患者活动组17例、缓解组13例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CD4+ T细胞中miR-17和miR-20a的表达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SLE患者组30例miR-17的表达水平(0.24 ± 0.0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15 ± 0.06),两组比较,P < 0.05;两组miR-20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9 ± 0.10和0.12 ± 0.09,两组比较,P < 0.05。SLE活动组、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miR-17表达水平分别为0.27 ± 0.07、0.20 ± 0.05、0.16 ± 0.08,活动组高于缓解组(P < 0.05)和健康对照组(P < 0.05);miR-20a表达水平三组分别为0.22 ± 0.10、0.15 ± 0.07、0.13 ± 0.09,活动组高于缓解组(P < 0.05)和健康对照组(P < 0.05);缓解组miR-17和miR-20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LE患者组miR-17、miR-20a的表达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r = 0.45,P < 0.05和r = 0.38,P < 0.05),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 = 0.54,P < 0.01和r = 0.46,P < 0.01),而与C3水平呈负相关(r = -0.43,P < 0.05和r = -0.42,P < 0.05)。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miR-17、miR-20a表达上调,且miR-17、miR-20a表达水平与SLE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8-羟鸟嘌呤DNA转葡糖基酶1(OGG1)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052133(C/G)位点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白癜风患者800例和健康对照组800例,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OGG1基因rs1052133位点多态性分布,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该位点多态性与白癜风罹患危险的相关性。白癜风患者83例和健康对照组83例,采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血清中8-OHdG的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白癜风组rs1052133位点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8%、54.0%、29.2%,健康对照组为21.4%、52.8%、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6,P < 0.05)。白癜风组rs1052133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比52.2%,χ2 = 5.16,P < 0.05)。携带有rs1052133位点CG或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白癜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CG基因型χ2 = 3.98,P < 0.05,校正OR值 = 1.31 (1.01 ~ 1.70);CG基因型χ2 = 6.01,P < 0.05,校正OR值 = 1.45 (1.08 ~ 1.94)],尤其是女性患者、非节段型、病情活动、病程较长、有家族史、无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携带有rs1052133位点CG或GG基因型的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8-OHdG的水平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8-OHdG水平分别为(838.23 ± 294.11) ?滋g/L和(593.84 ± 190.14) ?滋g/L,两组比较,t = 3.63,P < 0.01。结论 OGG1基因功能性SNP rs1052133位点的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发病紧密相关,可能由其修复能力降低所致。 【关键词】 白癜风; 多态性,单核苷酸; OGG1基因; 8-羟基脱氧鸟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