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氟西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间接诊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44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两组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氟西汀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便秘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69.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服用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1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Barthe1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加减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中,总有效36例,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8例患者中,总有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77.78%,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入院后,行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根据临床用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癫狂梦醒汤进行加减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wk、4wk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也能明显减少抑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CT确诊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中风后遗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3):515-516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共服用30天.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入院时与第15天、第30天比较,补阳还五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第3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5天后疗效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0天疗效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中医科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阳明经针法治疗,研究组47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精神面貌、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乙哌立松片及复方牵正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记分法,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积分(上肢)、Fugl-Meyer积分及Barthe积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可显著缓解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在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以7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改善脑组织代谢及微循环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依从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在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较佳,可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内科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功能独立性及改良后Rankin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13,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期中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分及改良后Rankin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t=3.88,P0.05;t=3.56,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及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加用腕踝针疗法。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风敷脐方外敷治疗急性期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中风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中风敷脐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风病证候积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风病证候积分变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中风敷脐方外敷治疗急性期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脑血管后遗症治疗中采用马钱子加量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法所取得临床观察。方法共42例脑血管后遗症患者,2017年5月—2019年5月,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马钱子加量治疗法,观察组采用马钱子加量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NIHSS、SIS、ADL、HAMD评分,患者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上肢活动能力、下肢活动能力评分,患者的住院时间、GOS预后评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NIHSS、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NIHSS、HAMD(P <0.05)。观察组SI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IS、ADL评分(P <0.05)。肢体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血管后遗症治疗中给予患者马钱子加量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安全与疗效。方法 73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帕罗西汀西药对照组,疗程4周。于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显愈率(65.7%、57.9%)比较,差异未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两组HAMD评分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HAMD评分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组内比较,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对副反应的干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其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将8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基本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