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联带运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均可使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神经麻痹,在其再生修复过程中,除可发生半面痉挛、睑痉挛、鳄鱼泪等后遗症外,严重损伤还可导致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研究发现,它的发生机制除易接受的杂乱再生假说外,中枢控制改变和假突触传递等假说也可能发挥作用,本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在支配面部的表情、动作和对称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受到损伤,且损伤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效果尚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成为目前医学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研究发现嗅鞘细胞能够改善面神经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促进轴突和髓鞘的再生,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帮助再生神经轴突穿越瘢痕,成为治疗面神经损伤最有前景的细胞之一.探索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嗅鞘细胞如何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可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已被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目前除传统的舌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外,还有保护舌功能的几种改进术式,但对其手术时机、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术式的优劣等问题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面神经内压的改变.判知神经内压的高峰期,采用伺服微变量测压系统对损伤后不同时期的豚鼠面神经进行神经内压的测量。结果显示,面神经水平段损伤后,神经内压明显升高,压力高峰期出现在损伤后1周,可达12.94±1.69mmHg,为正常神经内压的4~5倍.神经内压的升高持续2周,至第3周和第4周恢复正常。提示伺服测压系统可较精确地测量实验动物的面神经内压,有助于研究面瘫的病理生理,为临床实施面神经减压术时的时机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功能分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统一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回顾国内外文献中所见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总结这些方法的评价内容、方式和分类,并从有效性、可靠性和易行性等方面对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面神经功能评价内容包括静态、动态和并发症三个方面.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主观判断法和客观测量法.各方法在有效性、可靠性和易行性方面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结论目前已报道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方法元气难以在临床上被普遍采用.建立统一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方法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面肌萎缩是周围性面瘫的严重后遗症之一,是影响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难点.一直以来,面神经疾病的关注热点集中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过程,而对于面肌萎缩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超声检查测量面肌厚度将成为面神经领域里一项创新性技术,能简便、科学、准确的评价面瘫患者面肌萎缩程度,在评估预后、改善面瘫疗...  相似文献   

8.
报告1987~1996年间收治27例损伤性面瘫病例的治疗经验。男19例,女8例,年龄5~40岁。面神经损伤原因包括颞骨骨折10例,医源性损伤7例,砒霜腐蚀伤10例。治疗方式除1例迟发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外,余26例均经手术处理,术式为:经迷路;中颅窝;面神经隐窝等径路,进行病灶清除术(损伤性,炎性)及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术后随访半年~6年,22例明显好转,其中以颞骨骨折组疗效最佳。文内详细讨论了各种术式及原则。  相似文献   

9.
建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面神经疾病的基础,根据研究目的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动物模型,本文分述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噪声、药物、重金属等因素可导致内耳损伤.内耳损伤的研究发现,不同机制不同类型的损伤通常始发于内耳的特定区域.本文集中探讨内耳损伤后,对特定区域的干预以帮助内耳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1.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侧颅底肿瘤手术的广泛开展,如何最大程度的保留面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逐渐成为该外科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听神经瘤和前庭神经鞘膜瘤等手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一综述,旨在更好的了解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是脑神经中最易受损的神经之一.面神经断伤将引起一定数量的面神经元死亡或萎缩;而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功能的降低必然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在面神经损伤后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CD4+T细胞可以维持受损面神经元存活,并再次激活萎缩的神经元.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修复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面神经端端吻合、神经移植、对侧面神经跨接、神经转接以及筋膜悬吊、游离肌肉植入术、肌肉移位术和整形手术等.当面神经中枢端近脑干处缺损时,神经转接术可能是最好的修复方法,其中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应用最为广泛,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在大鼠面神经的分布和表达以及面神经损伤后的改变。方法:制作大鼠右面神经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检测BDNFmRNA和FGF-2mRNA在损伤面神经两断端及左侧对照组神经的表达情况,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灰度值。结果:BDNFmRNA在对照侧神经和损伤神经近侧端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轴突和髓鞘周围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内,损伤后不同时间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损伤神经远侧端杂交信号7天开始增强至28天(P<0.01=;FGF-2mRNA在对照侧神经表达极弱,主要位于轴突和髓鞘周围的SC内,神经损伤后近侧端7天杂交信号开始增强至28天(P<0.01=,而远侧端杂交信号1天即开始增强,3天最强(P<0.01=,28天达对照侧水平(P>0.05)。结论:损伤面神经局部BDNFmRNA和FGF-2mRNA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有关,而它们表达的不同时空改变提示在面神经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年发生率10万人中约为15~30人。然而,双侧同时发生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则极其少见。文献报道同时发生的BSFP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的0.3%~2%,与单侧面瘫病因学分类不同之处在于BSFP很少归因于特发性或Bell面瘫,BSFP病因明确甚为困难,并且常表现有严重原发疾病。本文报告1例BSFP,并分析讨论引起BSFP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面运动神经元接受、传导和整合各种传人与传出信息,它的功能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面神经损伤后的变性过程与再生质量.故了解相关研究进展,探讨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在面瘫后遗症产生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获得更好的修复重建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已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是临床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尽管术后可能造成患者术侧舌肌萎缩而导致吞咽、咀嚼及言语障碍.除了经典的舌下神经-面神经端端吻合术,还有旨在保留术侧舌肌功能的变通术式.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标准精确评估手术疗效,指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与Bell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能够在宿主感觉神经节内长久潜伏,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再次激活,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关于Bell麻痹的病因一直有很多争论,自McCormick在1972年提出HSV感染假说以来,学者们在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同意HSV-1感染是Bell麻痹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HSV-1激活造成的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