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老年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输注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中老年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R组)、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F组),每组各24例.全麻插管后R组持续输注雷米芬太尼,F组持续输注芬太尼.分别记录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术中5、15、30、60min及停药后3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后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睁眼时间、术野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开始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达到所需靶降压水平;R组术中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F组和插管前(P<0.05或<0.01),R组术野质量评分[(2.2±0.1)分]优于F组[(3.4±0.1)分](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老年患者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控制性降压可得到满意的降压效果,降压过程中无反射性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麻醉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本院68例择期手术需要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34)和B组(n=34),A组采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B组采用硝普钠降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后MAP、HR、VET与降压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各监测点的HR、VET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停药5~10 min时间点的MA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硝酸甘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均未引发全麻手术病人严重的并发症,用于全麻手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S100和NSE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脑动脉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S组)与单纯行控制性降压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尼卡地平予以控制性控制性降压,S组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予以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C组予以单纯行控制性降压。分别在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结束后(T2)、手术结束后(T3)、术后48h(T4)抽血,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中S100β和NSE浓度。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麻醉药使用量比较、控制性降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②在控制性降压前,与C组比较,S组血中S100β和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性降压结束后、手术结束后、术后48h,与C组比较,S组血中S100β和NSE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超容血液稀释降低了单纯控制性降压对动脉瘤手术脑细胞的损害,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Ⅰ、Ⅱ期食管癌患者43例,观察组16例行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27例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部手术时间[(115.6±48.0)min]、胸部出血量[(131±71)ml]、术后首日胸液量[(331±170)ml]、胸引流管保留时间[(7.25±2.35)d]、术后36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3.4±1.2)分]、术后胸液总量[(1281±534)ml]、术后72 h右上肢功能恢复[(5.1±1.5)cm]与对照组[分别为(145.6±20.6)min、(292±111)ml、(494±194)ml、(10.00±2.79)d、(7.3±1.4)分、(1780±731)ml、(15.6±3.1)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彻底性,但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胸部出血量少,术后胸液量少,疼痛轻微,上肢活动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不进行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心率、尿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控制性降压组降压效果稳定,易于控制且安全可靠。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腰椎手术全麻患者硝普钠或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胸腰椎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硝普钠组,n=20)和Ⅱ组(尼莫地平组,n=20)。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分别于手术开始时静脉输注硝普钠(0.5-0.8ug·kg-1·min-1)或尼莫地平(8-10ug·kg-1·min-1),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5-65mmHg,并维持此水平至术毕。用超声血流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降压前即刻(基础值)、降压10min、20min、60min及停降压药后10min、20min时主动脉血流量(ABF)、心输出量(CO)、主动脉每搏流量(SVa)、左室射血时间(LVETi)、左室射血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主动脉内全身血管阻力(TSVRa);记录术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需异体输血情况;于术前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肝肾功能。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降压过程中及停药降压后MAP及TAVRa降低,降压过程中HR增快,Ⅰ组降压过程中CVP降低,ABF、CO增高,LVETi延长(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停药后20min时MAP升高,LVETi延长,降压时间及升压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降低(P<0.05或0.01)两种药物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硝普钠及尼莫地平均可安全地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控制性降压,但硝普钠降压的可控制性优于尼莫地平,且能更好地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切除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3例,麻醉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 20 ml/kg,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照组22例,单纯硝普钠控制性降压.两组在麻醉插管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 min(T2)和停降压后30 min(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联合组Hb、Hct在术中降低,在T1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Pt在T1、T2时点降低,在T1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PTT、PT术中降低(P<0.05)但在正常值范围;对照组降压期间CVP、MAP降低,HR增快;联合组降压期间HR平稳.联合组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6%羟乙基淀粉130/0.4 20 ml/kg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在脑膜瘤手术中应用有明显的节血效果,对凝血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患者应用微量泵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D组和S组,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ug/ml微量泵泵入(10min)后以0.2-0.7μg/kg·min持续泵注,S组给予0.9%NS50ml+硝普钠50mg以每小时1.5ml微量泵泵入,每5-10分钟视血压情况调整速度。目标使平均动脉压降低原水平的30%,但不低于55mmHg。分别于右美托咪定,硝普钠输注前即刻(降压前)(T0)、降压至靶目标时(T1)10min(T2),20min(T3),停药时(T4),10min(T5),20min(T6)。监测MAP,HR,ECG,PetCO2,尿量的变化和出血量。结果 D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少于S组(P<0.05).MAP,HR术中S组患者术中波动明显大于D组(P<0.05)。结果两组患者MAP,HR波动,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泵入右美托咪定病人具有恒量、恒速用药稳定,协同镇静镇痛药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醚﹙Ⅰ组﹚、雷米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Ⅱ组﹚、芬太尼﹙Ⅲ组﹚三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睁眼时间、取出喉罩时间。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Ⅰ组睁眼时间为(8.3±2.5)min、取出喉罩时间为(10.3±2.7)min,Ⅱ组为(8.6±2.8)min、(10.8±2.8)min,Ⅲ组为(16.1±4.9)min、(19.1±5.7)min,Ⅰ组、Ⅱ组术毕睁眼和取出喉罩时间较Ⅲ组短(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雷米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均能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有效性、可控性. 方法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普钠组(N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各30人.两组均采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两组均于主要手术步骤开始前进行控制性降压.N组用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MAP维持在50~70 mmHg.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即将开始前(T0)、血压降至靶目标后10 min(T1)、20 min(T2)、30min(T3)各时点的MAP、HR;对术野出血情况进行手术野质量评分.记录控制性降压由开始到降至靶目标值所需时间和停用降压药后到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 结果 R组与N组相比,R组手术野质量评分明显优于N组(P<0.05),两组降压前后的HR变化显著.N组反射性心率增快(P<0.05),R组减慢(P<0.05).R组与N组"降至靶目标血压所需时间"及"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是有效、易控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种不同水平控制性降压对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细胞因子TNF-a和IL-6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值的70%(Ⅰ组)、60%(Ⅱ组)、50%(Ⅲ组)、45%(Ⅳ组)、对照组(Ⅴ组)。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1 h。术中通过股动、静脉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分析和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 min(T1)、降压后60 min(T2)、停降压后30 min(T3)、停降压后60 min(T4)、停降压后120 min(T5)HR、CVP、动脉血气和检测血清TNF-a、IL-6水平。停降压后2 h处死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nNOS的表达。结果血清IL-6水平Ⅱ组T0时间点较T2、T5时表达低(p<0.01),T2时Ⅱ组较Ⅴ、Ⅳ、Ⅰ、Ⅲ组高(p<0.05);T5时Ⅰ组较Ⅱ、Ⅴ组低(p<0.01),Ⅱ组较Ⅲ组及Ⅳ组高(p<0.01)。Ⅰ组血清TNF-a水平随实验时间而升高,T5时较T0、T2时升高(p<0.05),T2时较T0升高(p<0.05);Ⅱ组,T5较T0升高(p<0.05),T2较T0升高(p<0.05)。T2时,Ⅴ组较Ⅰ、Ⅱ及Ⅲ组都低(p<0.01),Ⅳ组较Ⅰ、Ⅱ、Ⅲ组低(p<0.05);T5时Ⅰ、Ⅱ组较Ⅲ、Ⅳ、Ⅴ组高(p<0.01)。所有降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nNOS的活性都显著升高,Ⅰ、Ⅱ、Ⅲ及Ⅳ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缺血情况下,血清TNF-a及IL-6和nNOS的表达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可能充当重要作用;外源性IL-6表达可作为CH对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头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0例ASA分级Ⅰ~Ⅱ级需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在穿刺前10 min及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在相应的时间给予相应剂量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循环的变化情况,术后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对照组在术后1、2、3h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氟比洛芬酯组在术后1、2、3 h MAP和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组术后1、2、3h的头痛VAS[分别为(0.30±0.65)、(0.30±0.57)、(0.25±0.4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5±1.58)、(3.00±1.56)、(2.90±1.48)分](P<0.05),BCS[分别为(3.30±0.86)、(3.45±0.86)、(3.62±0.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0±1.00)、( 1.45±0.94)、( 1.50±1.00)分](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减轻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的头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控制性降压结合单纯血液稀释在脊柱侧 (后 )凸矫正术中对出血量和术后Hb的影响。方法 择期脊柱侧 (后 )凸矫正术病人 2 4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Ⅰ组 ,n =12 )和降压组 (Ⅱ组 ,n =12 ) ,两组病人都采用气管内全麻。术前术中Ⅱ组病人用出血量的 3倍平衡液和海脉素行血液稀释并进行控制性降压 ,比较两组病人的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结果 Ⅱ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量 (6 0 0± 96 )ml,比Ⅰ组病人 (12 35±188)ml,减少 51% ;Ⅰ组病人术中平均输血量 (12 0 0± 140 )ml,而Ⅱ组病人为 (4 0 0± 12 8)ml。两组病人术后均有轻度贫血 ,但仍在安全水平以上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控制性降压结合单纯性血液稀释用于脊柱侧 (后 )凸矫正术 ,对有指征病人使用可减少术中用异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鼻内镜手术ASA I~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n=20)和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B组,n=20)。术前采用乳酸林格氏液及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硝酸甘油组微量泵注硝酸甘油0.5~5.0μg/(kg·min);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微量泵注硝酸甘油0.5~5.0μg/(kg·min),同时艾司洛尔0.01~0.02 mg/(kg·min)泵注维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MAP、HR、出血量及术野质量评分等。结果 B组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A组(P〈0.05);A组降压期间HR增快,较降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期间HR轻度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45min时,B组MAP值显著小于A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降压性并发症。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鼻内镜手术,结合急性血液稀释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的脑氧代谢影响。方法36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Ⅰ组)和硝酸甘油联合乌司他丁组(Ⅱ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滴人平衡液500~800ml,Ⅱ组于液体中加入乌司他丁5000μ/kg。手术开始前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min(T1)、降压后45min(T2)和复压后30rain(T3)四个时间点分别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液行血气分析及乳酸含量测定。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刀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更高(P〈0.05),脑氧摄取率(CER02)更低(P〈0.05)。两组降压期间颈内静脉一动脉血乳酸含量差值L(jv—a)Ⅱ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明显升高。Ⅱ组较Ⅰ组24h引流量更少。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控制性降压可以降低脑氧代谢,减少乳酸生成,从而能更好的有利于手术中实行脑保护,并且减少术后出血量,对血液保护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HSL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Ⅰ组)、高脂饲料组(Ⅱ组)和高脂饲料+茶褐素组(Ⅲ组),每组选取10只于实验D15、D30和D45处死,分别测定其血清TG、TC、LDL-C和HDL-C值以及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HSL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试验D30、D45时,Ⅱ组大鼠TG、TC、LDL-C水平均较Ⅰ组显著升高(P0.05,P0.01),HDL-C水平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P0.01),而Ⅲ组大鼠TG、TC、LDL-C水平则较Ⅱ组显著降低(P0.05,P0.01),HDL-C水平较Ⅱ组显著升高(P0.05,P0.01)。(2)D30时,Ⅲ组附睾脂肪组织HSL活性高于Ⅰ组(P0.05);D45时,Ⅲ组肝脏组织HSL活性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中附睾脂肪组织HSL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1)。(3)D30时,Ⅱ组和Ⅲ组中附睾脂肪组织HSLmRNA表达则分别高于Ⅰ组(P0.05,P0.01),且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D45时,Ⅲ组大鼠肝脏组织HSL mRNA表达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中附睾脂肪组织HSLmRNA表达则均高于Ⅰ组(P0.05,P0.01),且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降血脂效果明显,并可显著增强大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HSL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是茶褐素降血脂功效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在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早期舒张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心肌正常组31例(高血压Ⅰ组)和左室心肌肥厚组19例(高血压Ⅱ组),同时选取对照组(健康人)25例。分别对3组进行传统的脉冲二尖瓣口血流(PW)及瓣环平面6个不同位点的SRI和多普勒组织(DTI)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6个不同位点的SRe均降低、SRa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e值与患者病程发展呈负相关(r=-0.89,P〈0.05),而SRa在6个不同位点均有升高,与病程呈正相关(r=0.97,P〈0.05),SRe/SRa〈1位点检出率Ⅱ组〉Ⅰ组〉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3种检测方法比较,SRI检测SRe/SRa〈1的总检出率(88%)大于DTI的Em/Am〈1(79.67%)及PW的E/A〈1(60%),尤其在Ⅰ组中表现更为明显,检出率为SRI〉DTI〉PW(P〈0.05)。结论SRI优于传统PW和DTI检测法,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早期舒张功能异常的判断更为敏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扩容对剖宫产脊髓麻醉后低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脊髓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组:麻醉前10 min开始匀速输注复方氯化钠(LR),100滴/min;组、组、组于麻醉即刻分别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各时点血压变化并记录.结果 脊髓麻醉后15 min内,组、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组、组间比较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 min,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组与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即刻扩容,晶体液和胶体液均可改善脊髓麻醉前期低血压状态,后期胶体液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两种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 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术毕分别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I组:0.15%盐酸布比卡因加曲马多;Ⅱ组: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加盐酸奈福泮,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对应时点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6、12、24、36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Inage评分Ⅰ组各时点分别为(2.75±0.49)分、(1.51±0.42)分、(0.92±1.08)分、(0.89±0.12)分,Ⅱ组分别为(1.31±0.57)分、(0.35±0.31)分、(0.08±0.30)分、(0.06±0.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作者单位:252601 山东临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义(P<0.05);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Ⅰ组分别为16.7%、13.3%、50.0%,Ⅱ组分别为6.7%、3.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奈福泮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在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