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高龄卧床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维护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QCC活动后的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实施前后PICC规范维护率的变化。结果:有形成果:QCC活动实践后,PICC不规范维护率降为5.3%(16/300),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7,P<0.05)。即PICC规范维护率为94.7%,超过目标值9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对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践可显著提高高龄卧床患者的PICC规范维护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品管圈(QCC)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床边呼叫器故障率。成立QCC,以"降低床边呼叫器故障率"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积极为临床服务为目标持续改进。从"人机料法环"等几方面进行讨论,确定设备老化和临床人员及病人使用不当为主要原因,通过QCC活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某楼层5个病区的床边呼叫器每月故障率从0.35%降低到0.08%。通过QCC活动降低了床边呼叫器故障率,并且在QCC的实施过程中,圈员们掌握了QCC相关知识,也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丽丽  张建男 《医学信息》2019,(3):182-184,18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脾切除术后常见危急值管理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本科室进行QCC活动,成立QCC组织,确立以“提高PH患者脾切术后PLT、D-二聚体等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不高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后,危急值管理规范率为93.75%,满意度为95.83%,优于QCC活动前的危急值管理规范率(63.04%)及满意度(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善了PH患者脾切除术后危急值管理规范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血液化验项目漏检率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血液化验项目漏检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血液化验项目漏检率由活动前1.17%降至活动后的0.16%;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护理品质管理意识、责任荣誉感方面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新生儿血液化验项目漏检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群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1])。由于品管圈活动能够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2-4]),但尚未见到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解剖学教学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达标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设定改进目标,运用鱼骨图、流程图等管理工具,找出真因,同时通过真因验证,确定真因,并将真因验证结果进行对策拟定,根据“戴明循环”(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组织实施。结果:QCC活动实施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的达标率从5.9%提高到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QCC活动的开展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指精细功能锻炼达标率,并且提高了QCC成员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率由50%增至94.6%,移动护士工作站相关的不良事件由3例降至1例。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QCC手法的充分利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性,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开展QCC活动以来手术室骨科无菌手术患者170例作为QCC活动组,再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开展QCC活动前的患者164例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WBC升高率、体温升高率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和谐度、凝聚力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组切口感染率(0.6%)、WBC升高率(2.4%)及体温升高率(1.2%)较对照组(5.5%,9.1%,6.7%)显著降低(P0.05),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评分(4.6±0.6)分、主动性评分(4.4±0.3)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4.1±0.8)分、自信心评分(4.3±0.7)分、和谐度评分(4.8±0.9)分、凝聚力评分(4.2±0.4)分较对照组的(2.9±0.7)分,(2.3±0.5)分,(2.5±0.5)分,(2.8±0.6)分,(3.1±0.4)分及(1.8±0.3)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 QCC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并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以"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主题。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2 w病房呼叫铃声从237次降至47次。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协作能力,优化了工作流程,有效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休息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耿华 《医学信息》2019,(7):177-179,18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评估的差异率,从而提升护士评分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方法 2017年3月我院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步骤,于2017年3~8月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以实地查看及访谈的形式,包括护士对Autar评分的理解,及给出一个固定病例,让不同层级护士对此进行评分,最后分析对比。结果 通过品管圈的开展,使团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目标达成率为129.76%,进步率为79.88%,各层级护士对Autar评分表理解有差异由46.31%下降至2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护理人员Autar风险评估量表使用,增加了护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初是美国制造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活动。1962年由日本引进医院管理,逐步得到业内肯定,后由台湾引进大陆~([1-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14年引进QCC管理,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并进行QCC活动,目的是逐步提高病理技术和诊断质量。尤其在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血流相关性感染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主要影响因素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活动前的5.7译降低至1.90译。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洗手依从性。方法2013年9月我科室组建QCC小组,引入质量管理概念,选定主题。由QCC小组进行现况调查,找出护士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制定干预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知识评分及洗手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QCC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洗手行为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ICU护士手卫生知识和洗手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借鉴品管圈的方法,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登记处理,从而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和不足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5.
曹莉  刘华之 《医学信息》2018,(15):164-16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2015年出现职业暴露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2015年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57%,2016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80%,同比下降13.28%。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华英 《医学信息》2018,(21):181-183
目的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手术安全的核查管理工作中,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12月在本医院就职的8名医护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抽查手术例数250例和364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手术安全核查不合格率、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手术安全核查不合格率为11.00%,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分别是126.71%和77.08%。结论 在手术安全的核查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安全核查不合格率,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核查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护理人员中尝试推行品管圈系列活动,从而达到发掘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能力,提高管理意识的最佳效果.方法 护理部的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由专项推行员负责,在经过系统的培训后,自主报名,每科室作为一个单位进行组圈,按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品管圈活动周期为6个月.活动过程中,以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等形式作出分析,结束后作出总结和思考.结果 护理人员中开展的品管圈项目多这20个,95%的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有了了解,参与率高达68.6%,16个项目圆满完成,品管圈目标达标率达75%.结论 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可行性,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锻炼,提高参与管理意识以及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的推行中,须加强培训力度,过程管理和评价,并注重推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来降低心电监护仪故障率。方法选择医院420台心电监护仪,调查2019年3月至4月心电监护仪发生故障的数据305次。于2019年5月至10月实行品管圈管理,收集心电监护仪发生故障的数据。组建品管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甘特图、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质量管理工具选定主题、把握现状、研究问题、实施对策、改善结果。结果确定改善的目标值为0.41%,改善幅度为-65.55%,需要在采用品管圈前心电监护仪故障率的基础上降低65.55%。实施对策后1个月内仅出现39次故障,心电监护仪的故障率由改善前的1.19%降低到改善后的0.31%,目标达标率为112.82%,进步率为73.9%,效果维持期故障率为0.32%。结论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心电监护仪的故障率,达到了预期效果,保障了心电监护仪的安全使用;圈员们通过品管圈活动熟悉掌握了品管圈的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增强了职业精神、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保障医院的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产妇离院延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住院产妇发生离院延迟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进行实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产妇出院当天的治疗、出院指导、出院证的办理等流程进行了改善优化,使产妇离院延迟率从54.88%降低到13.33%。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产妇离院延迟率,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病房管理,主动发现临床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和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言语攻击发生次数由改善前占总攻击次数的76.14%下降至改善后的32.9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