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术后均进行标本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胃癌确诊率以及胃癌病理诊断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癌确诊率相比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更高,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之间有差异,其中术前胃镜活检对患者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可结合两种诊断方法提升患者确诊率,以便对临床工作作出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比术前术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结果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的胃癌确诊率、疑似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33.3%、31.7%、96.9%和50.0%。术前胃镜活检发现管状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37例,黏液腺癌36例,术后病理诊断分别发现管状腺癌20例、乳头状腺癌31例、黏液腺癌24例、低粘附性癌5例,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与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其在胃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控制中具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HIV漏临床病理原因,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20例漏诊胃肿瘤合并HIV胃切除标本及胃镜活检小标本分组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初次胃活体组织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对照漏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良性胃间质瘤1例、印戒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腺癌1例。结论临床胃镜医师对可疑病例选取典型部位取材,病理医师多次结合活检标本对照观察,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镜活检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胃镜活检为主要手段诊断56例胃癌患者,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结果做对照比较。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达到80.00%。其中胃镜活检对BorrmannⅠ型病变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100.00%;BorrmannⅡ型次之,确诊率也为71.43%;Bor-rmannⅢ型确诊率第三,确诊率为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较低。此外,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很高,确诊率为89.47%;术前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也相当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在胃癌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但胃镜活检对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判断只能作为参考,其实际情况应依据外科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为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客观评估胃癌患者使用内窥镜做活检当作主要手段。方法诊断50例胃癌患者与手术的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为80.00%。胃镜活检根据BorrmannⅠ的胃癌诊断:诊断率100%;BorrmannⅡ诊断率71。43%。Bor-rmannⅢ诊断率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最低。结果表明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89.47%。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最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是重要的。但胃镜检查做活检的组织确定的程度只是做为参考,实际情况应依据的外科手术切除为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术前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文中探讨术前内镜诊断为胃HGIEN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比较分析33例术前内镜诊断胃HGIEN患者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EN,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6例患者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18.2%;其余27例皆为胃癌,占81.8%。22例为早期胃癌,5例为进展期。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1例。BorrmannⅠ型3例、Ⅱ型2例。结论内镜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胃HGIEN患者,伴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大,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病理形态学及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前列腺癌经直肠穿刺活检后病理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结构紊乱92例、细胞学异型性61例、浸润79例。主要为腺癌88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41例。鳞状上皮细胞癌、移行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等仅12例。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上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病理诊断形态学特征主要建立在结构紊乱、细胞学异型性和浸润三方面的病理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万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5-116
目的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确诊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总结胃镜活检结果 ,并通过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判定胃镜活检确诊率。结果本组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9例(77.6%),14例(18.5%)疑似胃癌,3例(3.9%)排除胃癌。结论胃镜活检虽然在准确度上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 ,胃镜活检的准确度比较理想,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实施胃镜活检(对照组),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1)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对乳头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管状腺癌病理类型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疾病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胃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中仍需将两者相互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5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前行胃镜活检,术后行外科病理检查。结果15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活检,其中109例患者经胃镜活检确诊胃癌,确诊率72.7%,剩余39例疑似胃癌,2例排除胃癌。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准确率较高,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仍有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对术前临床诊断胃癌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胃镜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青年人胃癌(年龄≤35岁),就其临床特点、病理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略多于男性,早期胃癌7例,进展期胃癌14例。病理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居多,具有分化差、侵袭性高的生物学特征。且早期胃癌首次肉眼诊断正确率偏低。结论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特别是重视上腹不适、饱胀、乏力这一常见而又不特异的症状,及早的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及病理分型情况。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的疑似率、排除率均比术后病理诊断高,确诊率比术后病理诊断低(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诊断的病理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但作为术前检查,对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及有利于治疗,术前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胃癌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CT诊断癌36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胃镜取活检确诊。CT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既可发现原发灶,又能显示转移灶。对伴有幽门梗阻的胃癌患者,CT也可对其进行安全,无痛苦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日龙  刘泉  朱新平  李学林  路琳  严敏 《上海医药》2010,31(12):565-56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089例胃癌中的16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胃镜、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I型39例(23.21%),IIa型17例(10.12%),IIb型15例(8.93%),IIc型55例(32.74%),III型42例(25.00%);病理分型中,低分化腺癌86例(51.19%),管状腺癌53例(31.55%),乳头状腺癌11例(6.55%),黏液腺癌8例(4.76%),印戒细胞癌7例(4.17%),未分化癌2例(1.19%),特殊型癌1例(0.59%)。结论: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对其积极进行胃镜检查并定期随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有什么不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的胃癌患者84例,对手术前开展胃镜活检的标本及术后开展外科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外科手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在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有一定差异,两种方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的病理结果不完全相同,在准确度上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手术前的一种检查方法,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预防胃癌及临床上胃癌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意义,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对比探析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以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胃镜活检确诊者65例,准确率为65.0%;疑诊者24例,疑诊率为24.0%;未确诊者11例,未确诊率为11.0%。结论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较高,但因为受到取材影响,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性质,尤其是分化弥漫浸润型黏膜病变、不良型癌细胞的误诊率较大,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彭发全 《江西医药》2013,(8):736-739
目的探讨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确诊的及会诊外院的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结果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临床症状与一般胃癌无区别,好发于老年人。组织学特征典型:含中等分化或低分化腺癌和类癌成份,免疫组化:腺癌表达CK20、EMA,类癌表达Syn、CgA和NSE。结论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临床较少见,根据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易于确诊。  相似文献   

19.
曹卫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02-503
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回顾,分析原因、再次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疑似肠胃癌患者168例进行排查,确诊48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根据转移范围,患者身体状况等确定手术方案。其中3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行姑息行手术切除。结果活检结果发现,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7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9例,运用毕Ⅰ式术后发生残胃癌14(16.47%)例,毕Ⅱ式术后发生残胃癌34(40.96%)例,两种术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过两年随访观察,姑息手术治疗2年内全部死亡,其中术后3~5个月死亡4例,5~9个月死亡6例,9~24个月死亡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要以预防发病为主。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以免耽误最佳治疗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胃癌内镜下诊断与活检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49-2850
胃镜检查广泛用于胃癌的诊断,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其阳性结果常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1]。然而胃镜黏膜活检与外科病理组织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笔者对6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胃镜活检并经外科手术确诊和切除肿瘤的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