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出现和推广,为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突破.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我院2004~2008年采用PVP治疗23例椎体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胡培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26-2527
目的研究脊柱移位矫正术治疗椎体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列为观察对象的1086例椎体移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脊柱移位矫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如牵引、按摩、理疗等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分别为16%和22%。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椎移位矫正术对于椎体移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后利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恢复效果。方法本组选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9例74椎,过伸体位复位后,应用螺旋推进器产生的高压向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得到了有效恢复,术前和术后椎体后凸角度经统计学处理,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无骨水泥压迫脊髓、神经根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榷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过伸体位复位后,采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过伸体位复位互补,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椎体应力、椎间盘压力的影响。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T12-L1-L2节段CT图像,MSC.Marc软件建立T12-L1-L2节段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L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35%。模拟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在L1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L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观察直立位时,上身重力(260N)、随动载荷(200N)和竖脊肌力作用下,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之竖脊肌力、邻近椎体最大von Mises应力、椎间盘压力变化。结果①与骨折前比较,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竖脊肌力分别增高183%、56%,邻近椎体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增高81%、27%,椎间盘压力分别增高61%、22%。②无论骨折与否,L1椎体骨水泥强化以后邻近椎体应力、椎间盘压力分别增高2.2%~2.6%、3.3%~3.6%。结论椎体楔形骨折使重力弯矩和竖脊肌力增大,造成椎体和椎间盘承载明显增加,骨水泥强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椎体后凸成形术纠正后凸畸形,降低了脊柱负载。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常常发生椎体转移病变,椎体转移病变的主要症状是严重的疼痛和畸形。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行椎体切除术或减压术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手术范围大,副作用多,费用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临床上可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强性骨折、椎体溶骨性转移瘤、椎体骨髓瘤、椎体血管瘤、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它较传统疗法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病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予以体位的训练,术后予4小时腰部制动,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出现,指导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人疼痛缓解有效率达96%,无护理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做好术前的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宣教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2009-02—2010-02笔者所在科实施经皮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44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共59个椎体,从T9~L3。男11例,女33例;年龄52~87岁,平均62岁。经X线片及骨密度检查均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伴有活动受限或顽固性背部疼痛,无脊髓及神经损害。3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脑萎缩,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以及肺部感染。1.2填充材料选择本组均选用骨水泥填充,骨水泥填充20 d无内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PC磷酸钙骨水泥经皮椎弓根椎体灌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6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别施行闭合复位,C臂透视下经皮椎弓根椎体灌注CPC磷酸钙骨水泥,使椎体恢复一定的高度和硬度,术后行中药通下壮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于3~7天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并能佩带腰围下床自如行走,并进行了3个月至2年的随访,全部患者于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X光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较术前增加65%。愈合后掉失高度10%,总体恢复高度55%。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椎体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明确疗效,可大大缩短传统疗法的卧床时间及减少消炎镇痛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0VCF)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20例,同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23个椎体穿刺均成功,由于增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疼痛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预防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对解除或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的支撑力,尽可能达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是将各种可注射性生物材料经椎弓根注射到病变椎体(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来强化椎体,解除疼痛,稳定脊柱[1]。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率[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方法对OVCF患者32例行PVP,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内5例,椎旁4例。32例患者中骨折38椎体,行PVP治疗22个椎体,行球囊扩张(PKP)治疗16个椎体。对伤椎术前高度与术后高度测量值、Cobb角进行比较,行PVP治疗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行PKP治疗者有明显差异(P<0.05)。疼痛再发患者5例,其中3例经MRI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结论对OVCF患者行PVP安全有效,但注入骨水泥后应力集中、骨水泥渗漏椎间隙等因素增加了术后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杨勇  梅伟  姚杰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9):52-53
目的探讨PKP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8年7月应用PKP球囊椎体成形器经皮穿刺治疗骨质疏松症21例共32个椎体,胸椎9例(13个椎体),腰椎12例(19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椎体最多者5个,其中有1例1个椎体后壁有破坏。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骨水泥注入量为2~4ml/每个椎体,2例发生轻微骨水泥渗漏。本组无其他并发症或死亡,平均术后3d出院。结论应用PKP椎体成形器经皮穿刺治疗骨质疏松症。球囊撑开器可控性强,定量扩张,较适应于椎体上下终板完好的中度椎体压缩骨折,止疼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行疼痛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并观察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复位,PKP较PV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我科在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12例16个椎体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分析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伤椎。分别于术前,术后3d、1个月及终末随访时对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评价;于术前、术后3d及终末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部的高度和Cobb角。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72h内明显缓解。随访3~2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2±0.9)分到术后3d(2.8±0.6)分术后1个月(2.6±0.7)分和最终随访(2.5±0.6)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8.5±1.0)mm到术后3d(9.1±1.3)mm和最终随访(9.0±1.1)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7±4)°到术后3d(25±4)和最终随访(25±4)°(P〉0.05);2例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 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只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其疗效与椎体高度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PVP治疗的20例(2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如例(29椎)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及临床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近期效果良好、创伤小,且在减轻疼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VP技术治疗椎体转移瘤52例,共69个椎体。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或经皮经椎体后外侧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注入造影剂,最后注入骨水泥2~6 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5个月)。PVP治疗成功51例,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无原椎体再发塌陷。单纯发生骨水泥逸漏8例,未产生临床症状;失败1例,术后双下肢瘫痪。结论PVP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加强脊柱稳定性,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脊柱转移瘤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14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经皮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Sky的后凸成形术止痛效果良好,能纠正后突畸形,有效恢复并保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病人32例,41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57~78岁,胸椎18个,腰椎22个,在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结果 32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随访2~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有效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