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维生素 K1 对广西婴儿 VKD的控制效果。方法  360 7例活产婴随机分为干预组 1 655例 (出生~ 3月龄口服维生素 K1 2 .5mg共 1 0次 ) ,对照组 1 952例 (不用维生素 K1 ) ,观察生后 4个月内两组发生 VKDB情况。对住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样分别口服维生素 K1 2 .5mg、5mg及不服药各 60例 ,生后 3天测定 G- 6- PD酶活性及观察黄疸、消化道、皮肤等反应。结果 干预组无 1例发生出血 ,对照组发生 VKDB1 1例 (5.63% ,P <0 .0 1 )。口服维生素 K的足月新生儿对 G- 6- PD酶活性均无影响 (P >0 .0 5) ,无黄疸加重、过敏及胃肠道不良等反应。结论 婴儿小剂量 1 0次口服维生素 K1 预防 VKDB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足月新生儿G-6-PD缺陷黄疸转归的影响。方法:将98例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根据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无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3组。分析比较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及各组在≤3d、~7d、~14d等不同日龄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的差异以及各组胆红素脑病发生比例的差异。结果:无感染组、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中不同日龄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与无感染和轻度感染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胆红素脑病发生比例升高。结论:轻度感染对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影响不显著。重度感染可导致G-6-PD缺陷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增高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口服预防足月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剖宫产出生的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口服。观察、检测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生后1~7 d经皮黄疸指数,同时记录严重黄疸的例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后第1天、第2天经皮黄疸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经皮黄疸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严重黄疸(经皮黄疸指数≥15 mg/d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可减轻足月正常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d内胆红素水平(按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同期该院产科出生未达光疗标准的11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出生体重、性别、有否窒息、生产方式等15项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黄疸组的窒息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3d内禁食(超过12h)率,G-6-PD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而对照组非第一产率较黄疸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A3)、G-6-PD缺陷(A9)、产后最初3d禁食(A12)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而分娩胎次(A13)的偏回归系数是负值,黄疸发生的危险性=-0.37+1.200A3+1.216A9+2.193A12-0.637A13,回归方程的敏感性是66.3%,特异性是80.7%。结论:产后早期的禁食、围产期窒息、G-6-PD缺陷是新生儿早期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是否与黄疸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多次分娩可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2,OATP2)T521C突变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足月新生儿脐血的G-6-PD酶活性及OATP2 T521C基因型。分组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结果】T521C为野生型的新生儿中,G-6-PD缺乏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于G-6-PD正常组。G-6-PD缺乏新生儿中,并存有T521C突变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与T521C野生型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6-PD缺乏同时存在T521C突变的状态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型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治疗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泡浴治疗,疗程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值、经皮测胆红素值、光疗时间、光疗指数.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光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新型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治疗G-6-PD缺乏症新生儿黄疸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对2869例广西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确诊为G6PD缺乏症6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婴儿G-6-PD活性比较,男婴G-6-PD活性低于女婴,(P=0.002〈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6-P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男女婴G-6-PD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男婴明显低于女婴;但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并不是G-6-PD活性越低,引起的黄疸程度越重、贫血越重、黄疸出现时间越早、黄疸消退时间越慢。但G-6-PD缺乏症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越高、血红蛋白越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以高铁血红蛋白(Met-Hb)微量组织化学洗脱法筛选了上海地区1,000例新生儿脐血标本。阳性者并以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活性为对照。1,000例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发病率为0.2%(男、女各1例).该2例临床均无黄疸。家系调查发现,男性患儿之兄亦为G-6-PD缺陷者,目前有核黄疸后遗症。我室亦曾检查8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中2例为G-6-PD缺陷引起.因此,我们认为上海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中,G-6-PD缺陷并非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林超琼 《微创医学》2004,23(3):384-386
维生素K缺乏(简称VKD)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婴儿生命健康.近40年来,尤其是近20年,国内外相继出现众多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简称VKDB)的报道,认为VKDB是全世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迟发型VKDB,主要死因是颅内出血,幸存者多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防治工作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林超琼 《医学文选》2004,23(3):384-386
维生素K缺乏(简称VKD)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婴儿生命健康.近40年来,尤其是近20年,国内外相继出现众多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简称VKDB)的报道,认为VKDB是全世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迟发型VKDB,主要死因是颅内出血,幸存者多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防治工作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