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快速扩弓(rapid palatal expansion,RPE)后猫腭中缝的矿化模式。以10只1岁龄成年猫作为实验组,2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处理包括用固定式快速螺簧主动加力25天,每3~4天旋转加力一圈,保持60天,复发60天,然后定期拍摄标准化上颌X线咬合片以测量腭中缝宽度及中缝前部和后部的光密度,以及腭中缝的X线阻射区和透射区的面积变化。实验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共9只猫腭中缝被扩开。在主动加力阶段,X线透射区(即非矿化组织)的面积增加了12倍,并且前腭中缝的光密度比后部增大了50%,证明腭中缝前部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年轻成人上颌狭窄的效果.方法 样本包括15.5~28.0岁上颌骨性狭窄病例10例(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20.1±5.4)岁.使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扩弓后和保持3个月后拍摄CBCT,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扩弓后腭中缝前部和后部分别增加3.49 mm和2.94 mm,后部腭中缝增量占扩弓器扩大量的47.9%,后部腭中缝增量占第一磨牙间宽度增量的52.3%.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和牙槽宽度扩弓后增加(P<0.05),且保持三个月后增加量无明显改变.牙槽骨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能有效开展年轻成人腭中缝,矫正骨性牙弓狭窄,并减少牙支抗扩弓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1 9岁 ,因车祸左面部撞伤 ,咬合关系错乱 4小时急诊入院。检查 :呼吸 1 9次 /min,心率80次 /min,血压 1 5/1 0 k Pa;神志清醒 ,痛苦面容 ;眶周无淤斑 ,双眼无复视 ;左侧鼻腔有血痂 ,无异常分泌物 ;左侧面部擦伤 ,左侧上颌骨 ,颧骨及颧弓处未扪及压痛点及异常动度 ;张口不受限 ,以 1  1 为分界左侧上颌骨向下移位 ,左侧上、下颌前牙咬合早接触 ,1  1 间可触及台阶样感 ,腭侧中线自切牙乳头至软腭处粘膜撕裂 ,未累及悬雍垂 ,左侧硬腭骨板向下移位与右侧相重叠约 0 .3cm。沿硬腭中线可见明显骨折线 (图 1、2 )。初步诊断 :腭中缝…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2 0岁 ,2年前发现左侧鼻腔内有一肿物 ,由鼻腔底突出 ,大如黄豆 ,无任何症状 ,未予治疗。 2个月后 ,肿物顶有一白色硬物露出 ,并逐渐突破粘膜向鼻腔内生长 ,后发现为一牙齿 ,牙冠大部分暴露于鼻腔内 ,常有少许流涕 ,擤鼻时不适 ,但无鼻塞 ,于 2 0 0 1- 0 3- 0 5来我院求治。检查 :左侧鼻前庭底壁皮肤与粘膜缘后约 1mm处见一牙齿萌出 ,2 / 3牙冠暴露 ,中切牙形态 ,腭面朝向前鼻孔 ,冠周无红肿及溢脓 ,松动Ⅰ度 ,冷热 (- )。检查口内 :2 1先天缺失 ,2 2异位至中切牙位置 ,同侧后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移。X线片示 :左侧上颌中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5.
上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肯氏I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分析12例患者义齿初戴前、初戴时、初戴后1、2、4、8周,不同时间辅音/s/、/sh/、/j/强频区及第1强频区带宽,/t/的音轨点。结果:/s/第1、第2强频区及第1强频区带宽在义齿初戴时与初戴前、初戴1周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辅音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前腭板的前部是影响发音的主要部位。从声学角度看,上齿龈、腭中缝区不宜安放大连接体,硬腭后部安放大连接体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5岁 ,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小疙瘩 ,无痛 ,生长缓慢无破溃出血现象 ,到医院诊断为 7|腭根瘘管 ,经反复治疗无效来我院。原始病历见 :7|局麻下开髓封砷失活剂 ,两日后去冠髓进行根管治疗。 3个根管均扩通 ,髓腔反复封甲酚甲醛棉球多次。  作者单位 :710 0 0 4西安市第四医院口腔科  检查 :7|己封药 ,腭侧相当于 7|根尖处有一新生物 ,绿豆大小 ,宝塔状 ,基部较大 ,有蒂 ,肿物淡红色表面不光滑似杨梅。X线片示 :7|根尖无明显骨质破坏。初步诊断 :7|腭粘膜尖锐湿疣。处理 :7|去封 ,根扩 ,双颊根达 2 5号扩大针 ,腭根达…  相似文献   

7.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gaintcellreparativegranu loma)常发生于 2 0岁以下的患者 ,女性较男性多见 ,多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前的部位。临床报道少见。1999年 10月我科接诊了 1例 ,报道如下。患者 ,男 ,15岁 ,学生。左上腭部无痛渐增性包块一年余 ,近月来影响说话。左面部轻度隆起 ,轻压痛。口内左上腭部以腭中缝为界 ,整体向下膨出约5mm ,粘膜颜色稍紫 ,触之有乒兵球样感 ,轻压痛。112 12 32 4 2 5 (2 2先天缺失 ) ,Ⅰ°松动 ,叩 (一 ) ,其唇颊侧牙龈粘膜稍充血 ,前庭沟变浅。患侧上下牙例中等量结石覆盖。X片示 :2 1— 2 6根区界限清楚的圆…  相似文献   

8.
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组织成骨现象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新骨形成情况,探讨扩弓后腭中缝组织的反应和新骨形成方式。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组、对照组6组,采用两眼簧后牙扩弓器扩张大鼠上颌腭中缝组织,分别于0d、实验1、2、4、7、11d取材,标本常规进行石蜡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骨钙素(OCN)免疫组化。结果:扩张1d后即可见腭中缝明显增宽,并可见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扩张2d和4d后可见软骨细胞带外侧有新骨沉积;固定3d后可见骨缝边缘内外侧均有新骨沉积;固定7d后,可见两侧陈旧的软骨细胞带内侧有大量类骨质形成,两侧骨缘呈指状嵌合。结论:扩张的腭中缝新骨改建主要发生在腭中缝骨缘,并由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向膜内成骨方式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1 9岁 ,两周前在外院做口腔拍片检查时发现上颌有两个埋伏多生牙 ,遂在该院行上颌埋伏牙拔除术 ,历时近两小时未找到埋伏牙 ,于是关闭创口。 1 999年 1 2月 1 4日患者来我院要求拔牙。检查 :牙列不齐 ,上前牙间隙大。 1 - 1间隙约 0 .3cm,双侧侧切牙颚向移位 ,几乎与两中切牙相重叠。颚粘膜可见纵行条索状隆起 ,触前牙唇颚侧骨质均无隆起 ,无压痛。拍片示两中切牙根尖处各有一倒置的埋伏牙。处理 :双侧上牙槽前 ,中神经 ,腭大神经及鼻腭神经“利”麻生效后 ,上腭正中距切牙乳头 0 .5厘米处纵行切开腭粘膜 ,向两侧翻起腭瓣 ,在 1 |…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计算机图形分析法,对8名经螺旋扩大器扩弓,磁力扩弓治疗的患者咬X线片进行分析,测量其腭中缝面积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显示螺旋扩弓患者治疗后腭中缝面积增大0.10421~0.44839cm2.磁力扩弓患者腭中缝面积增大0.09074~0.23594cm2,对腭中缝的改变做到了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证明是一种评价患者腮中缝改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科收治 1例因车祸引起腭中缝骨折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19岁。因车祸左面部撞伤 ,咬合关系错乱 4h急诊入院。检查 :呼吸 :19次 /分 ,心率 80次 /分 ,血压 :15 /10kPa;神志清 ,痛苦面容 ;眶周无瘀斑 ,双眼无复视 ;左侧鼻腔有血痂 ,无异常分泌物 ;左侧面部擦伤 ,左侧上颌骨、颧骨及颧弓处未扪及压痛点及异常动度 ;张口不受限 ,以 11为分界左侧上颌骨向下移位 ,左侧上、下颌前牙咬合早接触 ,11间可触及台阶样感 ,腭侧中线自切牙乳头至软腭处粘膜撕裂 ,未累及悬雍垂 ,左侧硬腭骨板向下移位与右侧相重叠约 0 3 ,沿硬腭中线可见明显骨折…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5 9岁 ,于 1998年 7月 14日因拔下颌牙来我科就诊。检查 :全身情况佳。口腔情况 :上半口义齿取下后 ,发现右上颌双尖牙腭侧牙龈缘与腭中线连线中内 1/ 3交界处 ,嵌有一团牙结石 ,其顶端微突出于粘膜表面。取出一团呈似长圆形结石 ,直径约 0 .5cm ,长约 0 .9cm ,结石深达腭粘膜下约 0 .8cm ,使该处腭粘膜形成一个约 0 .5cm× 0 .4 5cm的瘘口 ,其边缘充血 ,可探及深约 2cm的瘘道 ,周围骨质粗糙。双侧颌下、颈淋巴结未触及。检查上半口义齿 ,发现与瘘口相对应的义齿上有一个 0 .4 5cm× 0 .35cm的破损面。摄X线所见 :右上额窦内侧壁…  相似文献   

13.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突发右侧头部剧烈疼痛2天来诊.患者于2日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面部出现剧烈疼痛.自右侧眼眶深部开始向周围扩散,每次发作可持续1至数小时,而后略缓解.伴右侧上腭粘膜麻木,右侧下颌磨牙颊侧粘膜感觉异常,同时伴有右侧鼻腔及鼻咽部粘膜持续干燥,难以忍受,滴人油性物(自滴香油)可缓解0.5~1小时,而后需要重复滴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测量青少年患者腭部不同区域骨厚度的差异,分析在腭部相同区域中Ⅰ、Ⅱ、Ⅲ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骨厚度的差异,为临床腭种植支抗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垂直骨面型为均角的12~16岁青少年患者,依照矢状骨面型分为Ⅰ、Ⅱ、Ⅲ类三组,每组男女各15例,进行CBCT扫描。以切牙孔后缘与后鼻棘点连线作为水平基准平面,在切牙孔后4.0、8.0、12.0、16.0、20.0、24.0 mm冠状向截面上,距腭中线0.0、2.0、4.0、6.0 mm矢状向截面上,测量两基准线的24个交点的垂直骨厚度。结果(1)腭部骨厚度在腭中缝处由前往后逐渐增加,在腭侧区及腭旁区由前往后逐渐减少(P<0.05);(2)腭部骨厚度在前份区域从腭中缝往两侧逐渐增加,在中份及后份区域由腭中缝往两侧逐渐减少(P<0.05);(3)在腭部的相同区域中,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腭部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腭中缝前份、腭中缝中份、腭中缝后份、腭侧区前份、腭旁区前份区域中,Ⅰ、Ⅱ类青少年患者腭部骨厚度大于Ⅲ类青少年患者;腭侧区中份、腭侧区后份、腭旁区中份、腭旁区后份区域中,仅Ⅱ类青少年患者腭部骨厚度大于Ⅲ类青少年患者。结论(1)腭部微种植支抗的最佳植入部位为腭旁区前份;(2)在相同腭部植入区域中,Ⅲ类青少年患者骨厚度小,穿通鼻底风险更大,建议Ⅲ类青少年患者选择更短的腭种植支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姜某,男,58岁,本省某山区人。患者20天前取下上全口义齿清洁时,发现上腭部溃烂,并与鼻腔相通,导致语言不清,进食饮水不便,溃烂区无痛,但觉右上颌窦区轻微胀痛,在当地肌注青霉素四天,每天一次,每次40万单位,无效。 该患者结婚2次,前妻离婚,后妻已故,生育一女,其女发育良好。20年前有冶游史。 全身体检无特殊,口内检查:上颌无牙合,硬腭中部可见2.5cm×4cm溃疡面,溃疡两侧边缘至54|45区牙槽嵴粘膜,后缘距硬软腭交界处1.5cm,前缘距门齿孔1.2cm,溃疡边缘微隆起,界线清楚,周围粘膜正常,溃疡表面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  相似文献   

16.
<正> 患儿女,8岁。出生时见有三个鼻孔,出生后中右二鼻腔完全堵塞,有时流稀白鼻涕,不易擤出。家族史无特殊。于1985年5月9日入院.检查:三个前鼻孔呈“□□□”字样排列,鼻腔有粘液性分泌物。左右前鼻孔之间为额外鼻孔,孔内为鼻前庭,后面为附以粘膜的额外鼻腔,其外壁是软组织,内壁为鼻中隔(图1).以探针分别伸入右前鼻孔内3cm、额外鼻孔内2cm均有阻挡.左鼻腔正常.腭弓高拱.视力右0.4、左1.0,右眼先天性虹膜、视网膜、脉络膜缺损。碘油造影示:额外鼻腔后部为一盲端,碘油滞留于此相当于鼻腔中后部.右后鼻孔闭锁.心电图示S ⅠⅡⅢ综合征。6月3日全麻下行右前鼻孔及后鼻孔成形  相似文献   

17.
扩张早期大鼠腭中缝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腭中缝在扩张力作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细胞凋亡在腭中缝骨改建启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对照0、12、d组和实验加力1、2 d组,每组各5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约50 g/0.49 N)于实验加力组大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 d、2 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TUNEL法观察腭中缝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加力1 d后腭中缝组织明显扩宽,腭中缝边缘的骨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力2 d后腭中缝边缘细胞大量增殖,凋亡骨细胞数有所减少,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扩张腭中缝组织改建的启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旭霞 《口腔医学》1992,12(2):84-84
<正> 例1,患者孙××,男,30岁。住院号:316801。主诉:右上腭无痛性肿物7年。现病史:7年前右上腭被鱼刺刺破后出现流脓血,经用消炎药后好转,但遗有一溃疡久不愈合,且逐渐隆起增大,无痛感。近1年肿物明显增大,右鼻腔不通气,右上后牙松动,牙龈出血,消炎药物无效。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右上腭肿物8×6×6cm,超过中线距对侧牙龈1.5cm,外侧达颊侧牙龈,前到4,后达舌腭弓。中等硬度,无压痛,粘膜表面无溃疡。8765 Ⅲ°松动,4 Ⅱ°松动。副鼻窦片示:右上颌窦内,下、外璧呈溶骨性破环,意见:右上颌窦癌。术前病理报告:(上腭)涎腺肌上皮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5岁,因上颌腭侧肿胀疼痛1周来诊。患者半年前进食后患牙疼痛,咬合时加重,当时未做处理。2个月后患者感到腭侧肿胀,自服“甲硝唑”后好转。1周前再次肿胀疼痛难忍来我院就诊。检查:全口牙列完整,牙合面磨耗不均匀,上颌腭侧以14根尖区为中心肿胀隆起,触痛牙周溢脓,14扭转,无龋坏,无折裂,探诊颊侧牙周正常,腭侧牙周袋深7 mm,冷热诊无反应,叩诊( ),Ⅱ度松动,与44、45咬合早接触;X线片示:14扭转,双根,近中牙槽骨呈角形吸收,颊根尖区有低密度透射区。初步诊断:14根尖周炎。处置:14调牙合,开髓,揭髓顶,可见颊腭侧各1个根管口,分别插入诊…  相似文献   

20.
手术方法:在前腭骨腭侧粘膜上,根据牙槽裂隙宽度形成左、中、右三个粘骨膜瓣,将其剥离翻转后备用。术前准确测量硬腭裂隙的宽度,并探查裂缘向鼻腔面移行处的粘膜厚度,以估计术中在此处粘膜剥离起的程度。在裂隙的两侧分别形成带有鼻腔面的粘骨膜瓣,一侧宽约为裂隙的2/3,另一侧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