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手卫生理论知识和行为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探索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举措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9月,采用WHO推荐的"手卫生认知问卷"和"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以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手卫生影响因素问卷,对上海市民政局市属3家养老机构的33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333名被调查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9.96%;手卫生依从性为57.76%。在可能的影响因素中,47.45%的护理人员认为是缺乏干手用具;42.04%的人认为洗手液、消毒液对手部皮肤具有刺激性;38.44%认为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34.23%认为养老机构未提供足够的速干手消毒液;33.03%认为自身手卫生意识不强,常忘记洗手。结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正确认知尚不够,整体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管理层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唐山市乡镇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分析影响手卫生执行原因进行,探讨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2月份至2012年1月份在唐山市乡镇医疗机构调查150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了解研究对象手卫生执行及认知行为现况。结果手卫生设施齐全科室44.12%;手卫生设施不齐全科室55.88%;调查时间段手卫生依从性为42.50%,手卫生方法不正确40.20%;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为领导重视不够,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对手卫生的认识误区,客观因素,洗手设施落后。结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况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性上述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领导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水平,推广速干手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手卫生设施的需求,为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手卫生知识测评、手卫生执行状况自评和对洗手设施的需求.结果 95.6%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六步洗手法,31.9%对洗手的时间不明确,对先洗手、后进行手卫生消毒的指征掌握情况最差;22.2%的护士每天手卫生行为超过50次;导致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最主要原因有担心洗手液伤害皮肤、工作忙碌,顾不上洗手、洗手设施不够充足;对洗手设施的需求主要为干手纸巾和非接触式水龙头.结论 医院应采取宣传、培训、考核、监督等联合干预策略强化手卫生知识和意识,提供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切实提高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为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观察,结合采样检测方法,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嘉定区20家养老机构均配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开关以手拧式为主(85.0%),其余为感应式、肘式和摁压式,各占5.0%;干手物品以自备毛巾为主,单独使用或兼用自备毛巾的机构数占90.0%;手卫生清洁剂以肥皂为主,占75.0%,快速手消毒液配备率不高,仅为35.0%。护理人员各项洗手指征的执行率为55.1%~86.7%,平均执行率为74.8%;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仅占18.9%。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为68.8%。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养老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率总体偏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不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手卫生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护士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为制定相应有效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4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共1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调查、依从性原因调查并观察手卫生的实际依从情况。结果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护士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水平较高;社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很强而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较弱,表现为接触患者及各种操作后几乎均有洗手,而接触患者及各种操作前洗手的比例相对较低,多组指标前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3.3%的护士认为洗手设施不足、53.5%的护士认为"工作忙"影响其手卫生的执行。结论从总体上看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提高,医疗机构管理层对手卫生宣教尚需要落实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中,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加大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行政管理层要重视手卫生工作,感染控制部门要对护士的手卫生依从行为实施全面、长期、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李渠  马章淳 《护理研究》2014,(12):1442-1443
[目的]了解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科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参加"新生儿专科护士适宜技术培训班"的46所妇幼保健机构的60名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结果]6步洗手操作法培训率为57.89%,洗手指征培训率为40.35%。洗手执行率较高94.51%,有43.48%医院还在用肥皂洗手;30.43%医院干手设施配备不全,采用公用毛巾、甩干或工作服干手;多所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未配备速干手消毒液。[结论]不规范的手卫生培训和洗手设施的配备不全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情况、洗手行为现状及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32个病区的182名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依从性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92.86%护理人员的洗手知识的是通过培训获得的,仅有7.14%是通过全日制学校学习和自学获得的;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和工作结束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普遍比护理操作前和完成护理操作脱手套后好;在配制药液、静脉输液、吸氧、雾化吸入等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执行率较低,在抽血、导尿、吸痰、插胃管及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之后手卫生的执行率较高;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及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同;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都认为影响执行手卫生最关键的因素是平时工作太忙碌。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严格监督检查临床上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督促较低职称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学习,克服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各种因素,提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和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科29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执行手卫生情况。结果紧急情况下治疗及护理比洗手重要是影响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占48.3%,其次是工作忙、没有时间洗手,占41.4%。手卫生依从性:操作后69.7%高于操作前35.0%;干预前下午洗手依从性45.3%比上午29.0%高;干预后下午洗手依从性65.0%比上午40.9%高,且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强责任心及自觉性,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方法编制调查表,对皮肤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及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洗手质量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共调查皮肤科护理人员30名,手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6.93%,能正确掌握洗手指征的占56.73%,洗手质量监测合格率为52.14%,且冬季洗手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结论皮肤科一线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的认知不够,影响其洗手的依从性,应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提高洗手意识,并加强洗手硬件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何仲楠 《当代护士》2014,(1):144-146
目的 调查基层医务人员七步洗手现状,以加强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本院60名医务人员,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手卫生洗手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态度等进行调查.结果 16个一线科室中,除手术室置手触动式水龙头外,其他科室洗手设施落后,干手设施也不齐全;该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较高,无人认为手卫生与治疗关系不大,医生七步洗手法正确率68.96%,护士洗手正确率为83.87%,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χ2=1.860,P〉0.05);不正确洗手主要表现为洗手时间短、程序不全;干手方式以自然风干为主,其次为白大褂擦干;影响医护人员依从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工作忙和洗手设施不方便.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洗手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2.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4):5-6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专业,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尽管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这些模式和理论对护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众多其它学科一样,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各学科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是绝大部分现有的护理模式和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塑造高效护理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制订执行目标,转变执行观念,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高效执行体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执行团队,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建立沟通渠道,塑造良好执行文化等有力措施,不断塑造护理高效执行力。结果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护理工作质量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病房管理和五常法管理的护理不良条数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明显的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大专以上护理人员由2008年的51.3%提高至2009年的65.6%,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护理高效执行力对保证护理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