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早期发生再出血的病例,并将其与同期治疗的术后未出血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7例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破裂再出血,占2.11%;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2例,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的3例,其中3例经CT证实,1例经持续腰池引流证实,另1例临床表现支持再次出血。经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术中造影有明显的血管痉挛、动脉瘤的真假性及其栓塞程度。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术后早期复查、积极治疗有利于减少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比≥3/4)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0例12个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在成功植入Neuroform支架后行动脉瘤栓塞,其中致密栓塞7例,3例90%栓塞,所有患者均随访6~24月无再出血,4例术后3~6月行CTA复查,6例于术后6~12月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生长。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上可行,操作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沈斌  施海彬 《江苏医药》2007,33(12):1228-1230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急诊治疗(3天内),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结果 16例患者的16枚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10枚、接近完全闭塞与大部分闭塞各3枚.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填塞,14例基本康复,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死亡.结论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急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安全、有效的,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73例,2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发生血栓形成,6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因并发症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患者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1例外伤性大出血均采用急诊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其中3例肝脏损伤,肝左动脉损伤1例,肝右动脉损伤伴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 13例肾脏挫裂伤,左肾挫裂伤6例,右肾挫裂伤7例,造影示:肾动脉前支出血4例,后支出血3例,前后支均有出血2例,肾段动脉出血2例 15例骨盆骨折,9例一侧髂内动脉损伤,6例双侧髂内动脉损伤,3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0例分支动脉干中断,8例臀上动脉呈抱球状 出血动脉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臀上动脉,2支以上分支动脉出血4例。全部选择或超选择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行栓塞治疗。结果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栓塞治疗后即时止血效果100%,均无再出血,全部患者6h内血压回升至正常。13例肾脏损伤患者,栓塞术后1-3d血尿消失,1个月后复查IVU或CT增强显示所有患侧肾脏仍有部分功能。26例不同程度出现栓塞后综合症,经对症处理后消退,无严重并发症 所有患者1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正常。结论急诊介入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是治疗外伤性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 3例 ,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 ;4例脑动脉畸形 1次性栓塞彻底 ,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 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 例均在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时发生大出血而行局部碘仿纱条鼻腔填塞,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1 例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1 例在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1 例先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再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鼻出血、颅内出血及肢体瘫痪.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伴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后或未栓塞,鼻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对虹吸段创伤性颈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可行、微创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介入治疗33例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着重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3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可脱弹圈簧栓塞治疗窄颈动脉瘤25例,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治疗宽颈动脉瘤1例。除2例非技术因素栓塞失败,有20例获得完全栓塞,6例获得大部栓塞,5例获得部分栓塞。术中并发症4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载瘤动脉严重痉挛1例予药物及球囊导管成形后血管径恢复;死于肿瘤1例。30例术后3、6、9个月定期脑血管造影复查:影像学上完全治愈16例,结果稳定11例,动脉瘤复发3例。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制定正确的手术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内栓塞治疗66例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中成功栓塞65例,100%栓塞者57例,95%栓塞6例;90%栓塞2例;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5例,死亡2例。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使用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破裂出血动脉瘤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本组患者22例应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其中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等技术完成,术前、术后、术中给予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结果 22例患者21例成功栓堵;1例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死亡。其余2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均生活自理,无1例复发。结论可脱卸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策略。方法 3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有脑内血肿患者,术前急诊行CTA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在发病24 h内(入院后6 h内)控制性降压下急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9例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另有1例无法夹闭,只行单纯血肿清除,术后再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顺利,脑内血肿量为(26.4±7.21)ml;术后复查血肿清除满意,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25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2例。结论对于脑内血肿量大于30 ml或中线移位大于1 cm的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具有解除脑内血肿占位效应、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92例中,100%栓塞者81例,95%栓塞5例,90%栓塞3例;动脉瘤破裂死亡3例,术后脑梗塞5例,死亡2例。随访87例,复发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在出血急性期应用3-D旋转DSA造影并急诊进行血管内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和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处于出血急性期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5例,全部病例于出血3d内进行3-D旋转DSA造影,急诊进行血管内GDC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术后对症处理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都经3-D旋转DSA造影得以明确诊断,无造影相关并发症。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GOS5分例,4分9例,3分例,2分0例,1分1例。90%~99%栓塞41例;70%~90%栓塞7例;50%~70%4例;无〈50%栓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常见并发症有: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积水等。结论在出血急性期应用3-D旋转DSA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测量动脉瘤瘤颈,为血管内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许多详细的信息。急诊进行血管内治疗,只要掌握技术要点,积极对症处理并发症,则手术风险小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风险,有条件者应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5.
谢玉环 《安徽医药》2012,(9):1374-137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该科50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5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其中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3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广泛性脑梗死,家属要求自动出院。6例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积极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穿刺部位的血肿经治疗后吸收。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应预防可引起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术后精心的护理,全面的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病人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适应的防治方案,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我院2007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共172例。其中,电解弹簧圈栓塞78例,水解弹簧圈栓塞55例,两种弹簧圈混合栓塞39例。结果 172例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血栓形成2例,弹簧圈脱出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采用正规操作抢救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最为常见,其余有血栓形成,弹簧圈脱出,严重脑血管痉挛等。严格正规的操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1例,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即刻栓塞结果Ⅰ级23例,Ⅱ级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术后血管痉挛9例,继发脑梗死3例,残疾2例,死亡2例。6个月术后随访24例,11例接受DSA造影无动脉瘤复发,1例动脉瘤复发破裂出血,再次介入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药》2015,36(6):680-68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 其中Ⅱ级30例, Ⅲ级5例, 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 37例治愈, 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 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