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养生》2012,(10):28-31
人体原本有一套自我防御系统,称为免疫系统,用来帮助和保护人体抵抗外来病毒的侵害,抑制人体细胞发生病变。可是,人类忽略了免疫系统的机能,有点小病就吃药、打针,致使免疫机能逐步衰退。因此,提升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才是确保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根本。特别是癌症患者——提升免疫是防癌抗癌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食品免疫与免疫食品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食品免疫与免疫食品进行了全面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免疫食品增强人体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的重视,同时对抗原食品和抗体食品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为企业开发免疫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精液免疫     
精子表达独特的分化抗原,在男性引起自身免疫和女性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包括血睾屏障、男性和女性精浆免疫抑制因子和主动免疫调节的正常防御机制失调或破坏,导致抗精子免疫反应。有生殖道创伤史和感染的男性血清和精液以及性生活活跃女性的血清和宫颈粘液常可找到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与男女不育症相关具有临床意义,因此了解这种免疫反应产生和逆转可能性是重要的。生殖系免疫防御环境藏匿的病毒和其它微生物是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回顾近代基础研究概念和精液免疫中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二者的临床意义。精子和精浆免疫基础研究:睾丸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期表达独特分化分子。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晚粗丝期出现特异性自身抗原持续于精子发生过程。其余抗原于中精细胞期后在浆膜和附睾运行期精子表面出现。用单克  相似文献   

4.
免疫避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在药理学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免疫药理学。制取生物活性化合物相关抗体并用其中和体内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是免疫药理学的一项主要任务。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抗体避孕的实验研究是免疫药理学的一大成就。人类HCG—糖蛋自激素—是滋养层产物,通常产生于卵子受精后的第6~8天。非妊  相似文献   

5.
免疫避孕     
目前免疫避孕要有三种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涉及诱导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能力的产生,现已达Ⅱ期临床实验阶段。但其临床远期完全性和有效性至今未知。由此还发展了诱导人精子细胞表面或透明带抗配子特异抗原的免疫力产生的免疫避孕方法。尽管这些相关抗原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合成尚未完成,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说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矽肺免疫     
直接涉及矽肺病因方面的免疫学机理问题,仍不明了。在矽肺患者和实验动物模型中所见到的免疫功能的改变,关于这些结果的意义,尚有争论。 据某些研究者推测,矽肺结节病理组织学早已涉及免疫系统。Vigliani和Pernis假定,免疫球蛋白是由病灶周围出现的浆细胞所分泌的。他们同时指出,动物研究中,以异种血清  相似文献   

7.
心理免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名利、金钱。爱情、事业、家庭、竞争等交织的人生矛盾重重,各种各样的精神恐惧、抑郁症乃至各类癌症患者和性犯罪者等都可从心理障碍上找到其原因。因此,现代心理疾患所引起的“社会病”,危及到全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美国大约有5000多万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焦作市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在人群中的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综合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与免疫预防服务水平。方法于2017年在解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l个乡/办事处作为基本监测点。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肝、甲肝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监测,以及麻疹、风疹、甲肝、乙肝等免疫成功率调查。结果不同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明显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疫苗抗体阳转率不同,不同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存在差异,麻疹、乙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高,甲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精子免疫     
男性生殖道阻塞及外伤均可产生抗精子抗体,包括先天性输精管缺损、输精管结扎、反复的睾丸活检等。而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类风湿因子等与抗精子抗体的产生相关,则为非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所致。由于外伤和炎症可致精子抗原突破血睾屏障而产生抗精子抗体。精子抗原对女性说是外来抗原,由于自身免疫防御机制的缺陷而产生抗精子抗体,占临床不孕女性的3%~5%,占原因不明不孕女性的15%~20%。正常女  相似文献   

10.
铁和免疫     
从对免疫系统功能和宿主其他方面防卫功能的影响来讲,铁是最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无论铁过多或铁缺乏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一、铁过多和感染细菌需要足量的铁,以保证其有足够的能力生长、复制、产生和释放某些外毒素。某些细菌能分泌可络合环境中铁的含铁细胞,从而增加细菌对铁的利用能力。在动物或人的感染过程中,有两种主要机制使微生物的获铁能力受到急剧限制:(1)铁被迅速蓄存于机体组织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追踪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一般人群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初始免疫应答和免疫持久性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初始免疫应答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婴幼儿出生及时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五年内抗体阳性率无显性差(P>0.05)。结论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以婴幼儿最好,其次为中、小学生,成年人免疫应答较差。婴幼儿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后一年抗体阳性率及GMT迅速下降,到第二年下降到低水平,5年内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免疫避孕     
目前免疫避孕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涉及诱导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能力的产生,现已达Ⅱ期临床实验阶段。但其临床远期完全性和有效性至今未知。由此还发展了诱导人精子细胞表面或透明带抗配子特异抗原的免疫力产生的免疫避孕方法。尽管这些相关抗原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合成尚未完成,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说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何谓免疫     
免疫一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但若问起免疫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就不一定很清楚了。其实免疫从小就伴随着你,并将终身相随。因此了解一点有关免疫的知识,对保护自身健康不无裨益。那么什么叫免疫,免疫对健康有何影响呢?简而言之免疫即人体的一种免除疾病的能力,一种自身稳定的能力。免疫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之  相似文献   

14.
成人免疫     
总的来说,免疫的政策是针对给婴儿、儿童和成人进行免疫的。虽然在儿科工作中免疫是一种常规手段,而对治疗成人的医生来讲,免疫通常不作为常规。由于广泛和成功地实施儿童免疫规划而大大地减少了很多用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然而单独成功的进行儿童免疫并不一定能消除某些特殊的疾病问题。现在,用疫苗可以  相似文献   

15.
计划免疫     
0098疫苗接种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综迷〕胡国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卜·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一1994.28(5)一310~311 从1798年牛痘苗的问世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已成功地制成了几十神疫苗。自1974年5月.wHO作出认一“八:!7.,号决议.推行“扩大的免疫计划”(EPI)以来.取得了辉惶的成功。1990年.全世界婴儿的况G、麻疹疫苗、白唯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 DPT)、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的接种己达80%。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儿童出生后,几年内需要接种十多种疫苗、这无论对儿童、对社会、对医学界带来沉重的负担,简化疹苗接种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说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们可能还有些生疏,但若说它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顽疾,人们恐怕就再熟悉不过了。  相似文献   

17.
免疫毒理学     
免疫毒理学(Immunotoxicology)是毒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外源性化合物及物理因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及其机制。免疫毒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有: 1.研究人和动物接触外源性化合物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2.研究由于接触外源性化合物而造成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18.
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海安县卫生防疫站贾同甫我县自1976年开展了百白破和精白接种,1980年起已无白喉病例报告。为了解人群对白喉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考核计划免疫接种质量,我们开展了白喉免疫成功率及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监测对象百白破基础全程三...  相似文献   

19.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选择免疫前检测乙肝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健康人群.按0、1、6月程序完成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检测乙肝抗-HBsGMT〈10mIU/ml的免疫失败者,按0、1、6月程序再次接种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3针或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3针后1个月.检测抗-HBs。结果:53例免疫失败者完成再免后抗-HBs阳性率为83.02%,抗-HBsGMT为225.24mIU/ml。结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者.通过再次接种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20.
人用狂犬疫苗的免疫程序,由于使用的疫苗种类不同,免疫方法也各异。常规的免疫程序为WHO推荐的HDCV的免疫方法,即:0、3、7、14、28天各肌注疫苗1ml,90天后再加强1针。虽然比较理想,但疫苗生产工艺复杂、产量低、成本高价格昂贵而不能大量使用。我国现用疫苗采用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的免疫方法,虽沿用多年,但早期抗体出现较迟,中和抗体偏低及有免疫失败病例等问题存在。随着新规程的颁布执行,对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由原来的1-3Iu提高到2-5Iu,按现行生产工艺,唯一的方法是浓缩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