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验方法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检验科抽检的兰州铁路局运行的高铁、动车组的800例水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大肠菌群的检验,对照组采用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观察组采用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分别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样本检验的沉淀、过滤以及加氯消毒后等方面的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两组样品进行检验,对照组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样的合格率为95.4%,观察组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水样的合格率为97.53%,通过对两组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比较发现,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适用于各种样品的检验当中,具有操作时间长、操作步骤复杂需要验证等特点;酶底物法适用于饮用水杂质少的水样,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等优势。通过两组过滤、沉淀、加氯消毒等比较,在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多管发酵法,且准确度也比较高,但酶底物法更省时简便。适用于目前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两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具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质污染的微生物总大肠菌群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测定总大肠菌群的结果差异进行分析,为类似检测结果的解释及相关标准的改版提供参考.方法 对一处水源水按照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中的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分别进行总大肠菌群检验,用VITEK 2全自动生化仪对可疑单克隆菌株进行种属鉴定,根据鉴定结果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在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时的优缺点。方法本实验参考国标《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2-2006)的检测方法,分别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对103份生活饮用水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进行检验。并根据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103份生活饮用水水样中,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检测合格的水样数分别为99份和98份,合格率分别为96.12%和9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法对于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验具有一致性,但因其适用范围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铁路旅客列车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饮用水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 1年旅客列车随机抽取的109份生活饮用水,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其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采用G 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多管发酵法。结果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 5.9 6%、95.41%、97.25%。天津南北两个区域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列车各车厢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列车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饮水的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应加强对列车生活饮用水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和煌绿乳糖胆盐培养液(BGLB)法用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差异,寻求总大肠菌群检测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20份生活饮用水样,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同时进行总大肠菌群检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管发酵法和BGLB法适合深井水等高浊度水的常规监测,滤膜法适合自来水等低浊度水常规监测,BGLB法比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检测时间短,更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检测。为了确保总大肠菌群检验的准确率,应该根据具体水样,合理选择检验方法,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9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细菌学指标。为适应生活饮用水检测的需要和提高检测工作效率,于2002年1~12月份对莱州市城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总大肠菌群的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的发酵法与纸片法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定量检测MPN法结果不确定度及评定方法。方法依据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和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定量检测MPN法,以实例来评定MPN法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采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样本中总大肠菌群含量为4.6×10~2 MPN/100 ml~1.6×10~4 MPN/100 m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342。扩展不确定度为0.772。结论通过建立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群定量检测的数字模型,对总大肠菌群定量检测(MPN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A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重复性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B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刻度吸管和移液器进行取样过程所产生的不确定度相对较大,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对不确定度评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的优劣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加标试验和实际水样检测的方式,比较酶底物法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假阳性率。结果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9),假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1·000)。结论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娣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18-2320
目的评价总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应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的准确性和价值。方法对124份生活饮用水水样,分别用总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法与国家标准认可的多管发酵法同时进行总大肠菌群检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以国标中的检测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总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18%,正确指数为98.18%。结论总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而且检测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特别是突发事件时检验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管发酵法(包括乳糖蛋白胨和EC-MUG培养基)与酶底物法(MMO-MUG培养基)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为日常水质检测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选用一种最佳检测方法。方法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灵敏度试验、水样加标试验及实际水样品检测应用。结果适用性试验结果为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结果显示有某些菌株的差别;灵敏度试验酶底物法约为1 cfu/100 mL,多管发酵法约为1 cfu/100m;加标试验结果三种培养基法无明显差别;水样品检测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但酶底物法只需一种培养基在24h内同时检出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结果,操作更为方便、时间可节约24 h~48 h、结果观察直观容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际检测工作中更好地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1孔定量盘法、97孔定量盘法、乳糖蛋白胨发酵法和乳糖胆盐发酵法对水样中的大肠菌群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生活饮用水131份(出厂水79份、末梢水52份),酶底物法的阳性检出率73.3%,乳糖蛋白胨发酵法的阳性检出率61.8%,乳糖胆盐发酵法的阳性检出率58.8%。结论 51孔定量盘法灵敏度比多管发酵法好,但定量范围窄;97孔定量盘法灵敏度、定量范围均好于多管发酵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进行卫生学评价,以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或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增加了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方法是指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阳性者,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44.5℃培养24h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培养基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在实验中观察结果时发现阴性对照管干扰很大,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很难区别.  相似文献   

13.
自2 0 0 1年9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细菌学指标。为适应生活饮用水检测的需要和提高检测工作效率,于2 0 0 2年1~12月份对莱州市城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总大肠菌群的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的发酵法与纸片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种水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并对此方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以及粪大肠菌群分别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呈中度正相关(配对t检验t=2.57,0.025〈P〈0.05;直线相关分析r=0.597,0.025〈P〈0.05);(2)酶底物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与多管发酵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r=0.863,0.025〈P〈0.05)。结论:酶底物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对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两种。我们于1997年10~11月用32份水样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二次供水及市政直供水细菌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和评价二次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我们对信阳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6月~2003年6月所监测的城镇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时期集中式供水进行对比分析,参照近两年卫生监督机构相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实验室检验按照GB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及《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进行。总大肠菌群用多管发酵法;菌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肠菌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法和多管发酵法同时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实验室模拟水样的大肠菌群水平,比较2种方法定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检测高于10000 CFU/L水平的水样大肠菌群,在此水平以上的定量结果同多管发酵法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结论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多管发酵法检测方法的补充,用于水样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简称“标准”)对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有多管发酵法(简称多管法)和滤膜法两种。据了解,国内大中城市自来水厂,大多采用滤膜法,地、市、县卫生防疫站,大多采用多管法。为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吻合程度,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对该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种多管发酵法测定游泳池水大肠菌群的比较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杭万双符晓梅封幼玲游泳池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没有标准的检验方法,目前有资料报道用乳糖胆盐分离培养基的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以下简称游泳池水多管发酵法)。为了解本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对生活饮用水多...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多管发酵法(MTF)及滤膜法(MF)。由于传统方法在检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需要72小时左右,且操作过程复杂,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