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岁,因触电后出现心悸、胸闷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患者2005年9月27日因触电致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送当地急救中心经电除颤10次,心肺复苏成功。心电图:ST段V2~5导联抬高0.7~1.7 mV。28日复查心电图:V1~4导联QS形,ST段V2~5导联抬高0.3~0.1 mV。查心肌酶:(29日)肌酸激酶(CK)30 780 I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  相似文献   

2.
周晨虹  徐菱 《山东医药》2006,46(16):59-59
患者女,41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2.5h,于2005年6月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家族性早发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史。无烟酒嗜好,无口服避孕药史,月经规律,顺产一女。查体:血压140/90mmHg。双肺无罗音,心率78次/min,律齐。心电图示Ⅰ、Ⅲ、aVF、V7~V9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0.1mV,V6导联ST段抬高0.15mV,Ⅰ、aVL、V1~V4导联ST段压低0.25mV。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45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8.5U/L,  相似文献   

3.
患者因“反复胸闷、胸痛1个月,加重2h”入院。入院心电图(入院当天10:00,图1A)示Ⅱ、Ⅲ、aVFST段水平型压低0.1mV,右束支传导阻滞,V3~V6ST段下斜型压低0.2mV。复查心电图(入院当天11:50,图1B)示V1~V4ST段弓背抬高0.3~0.5mV,V2出现9波,V3、V4R波较前降低。肌钙蛋白Ⅰ:0.672ng/ml(0~0.100ng/m1),肌酸激酶同T酶(CK—MB)8U/L(2~16U/L)。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将AMI溶栓治疗判为临床再通者 64例分为对照组 ( 3 2例 )及银杏达莫组 ( 3 2例 )。银杏达莫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杏达莫静脉输注。统计 2h内心电图ST段抬高指数(∑STI)下降≥ 5 0 %率与ST段完全回落率。测量溶栓前即刻及溶栓后 2h、10h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银杏达莫组与对照组比较 :①心电图∑STI下降≥ 5 0 %率、ST段完全回落率均显著提高 ( 96.9%∶71.8% ,P <0 .0 5 ;87.5 %∶5 3 .1% ,P <0 .0 5 ) ;②溶栓后2h两组血小板聚集率银杏达莫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 3 1±18) %∶ ( 4 5± 2 2 ) % ,P <0 .0 1] ,10h两组相同 [( 15±7) %∶( 13± 6) % ,P >0 .0 5 ]。结论 :银杏达莫液能通过迅速抑制血小板功能 ,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赵连明  张玉  杜明 《山东医药》2003,43(1):47-48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无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疗效 ,1999~ 2 0 0 2年 ,我们对 5 4例 ACS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 1例 ,女 2 3例 ;年龄 3 8~ 79岁 ,平均(63± 9.7)岁。 5 4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中的 1+ 3或 2 +3 :1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初发劳累型和恶化劳累型心绞痛伴有一次以上静息心绞痛 ,入院前 2 4小时有一次以上心绞痛发作。 2诊断或疑为非 Q波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功酶≥正常上限 2倍。 3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 ST段下降≥ 1mm。除外急性 Q波心肌梗死 ,心电图示 ST段抬高及…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7 d"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入院前7 d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V_1~V_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1 U/L,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溶栓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4年前曾因"卵巢畸胎瘤"行腔镜手术,术后未应用激素治疗。孕产史:孕3产3,末次月经2016年1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80岁。因“发作性剑下疼痛 3d ,加重 15h”于2 0 0 2年 12月 2 0日拟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急诊收入冠心病监护室。入院前 3d患者空腹进食柿子后出现上腹部剑突下跳痛 ,伴返酸 ,无嗳气、恶心、呕吐 ,持续 4~ 5h后自行缓解。之后反复发作数次 ,就诊于本市某区医院 ,心电图 (ECG ) (图1)示心房颤动 ,Ⅱ、Ⅲ及V5 6 导联ST段抬高 ,2 0h后复查ECG未见ST段异常 (图 2 )。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上述症状不缓解。入院前 15h患者仍有剑下疼痛 ,遂转来我院急诊室。ECG仍示心房颤动 ,各导联ST段无明显抬高。急查肌酸激酶 (CK)…  相似文献   

8.
心肌桥致严重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患,2 9岁。剧烈运动后胸痛2 0min于2 0 0 3- 0 3- 14来诊。心电图示:Ⅰ、aVL导联ST段上抬0 0 5mV ,V2 -5ST段上抬0 3~0 4mV。含硝酸甘油0 6mg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心电图示室颤,予电击除颤2 0 0J2次,约5min心肺复苏成功,血压110 /70mmHg(1mmHg =0 133kPa) ,脉搏70 /min。神志清楚,ST段自行回落至等电位线,未行溶栓治疗,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 10 19U/L ,CK的同工酶(CK -MB) 5 5U/L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112u/L ,总胆固醇(TC) 3 5mmol/L ,甘油三酯(TG) 1 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2 2mmol/L ,血…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30余年,加重4 h于2005年2月4日入院.入院时患者感胸闷、气短,伴有大汗及左肩背部不适,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Ⅱ、Ⅲ、AVF、V4~V6导联T波倒置,2月5日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达峰值:肌钙蛋白T 4.57 μg/L,肌酸激酶9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7.4 U/L,入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2001年1月至2月间对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后仍有血栓者,给予冠状动脉内溶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69岁,以持续剧烈胸痛8h入院。入院查体:BP120/80mmHg,脉搏63次/min,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V1-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mV。心肌酶谱示:谷草转氨酶(AST)51U/L、乳酸脱氢酶(LDH)559U/L、肌酸激酶(CK)474U/L、肌酸激酯同工酶(CK-MB)77U/L,甘油三酯(TG)2.00mmol/L,血钾、血糖正常。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急诊行冠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的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描记88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1 h、2 h、3 h、1 d、3 d等时段的心电图,根据有、无早期(溶栓后2 h)ST段的恢复分为三组:A组,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线,即回降的幅度≥90%;B组,ST段回降的幅度在50%~90%之间; C组,ST段回降的幅度不到50%。比较三组心肌酶、左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A组与B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A组CK峰值低、LVEF 高、预后好;C组则相反。结论:AMI早期溶栓后的心电图ST段变化,有助于对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7岁。因活动后胸骨后疼痛5d于2007年7月7日入院。心电图示V1~V5导联T波倒置,血肌钙蛋白T(TnT)0.24弘g/L(参考值0.05big/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U/L(参考值1~18U/L),临床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及高血压史,未正规治疗。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 30 8例 ,再灌注治疗后 1h按照 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 (下降≥ 5 0 % ) ,共 2 2 1例 ;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 (下降 <5 0 % ) ,共 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 1h和 2 4h心电图的QTd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 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315 5± 2 0 4 6 )vs(4 2 5 3± 2 76 2 ) ;(12 9± 80 )vs(181± 94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 (5 7%vs 4 7% ,P <0 0 5 ) ,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7 5 %vs10 4 % ;4 6 %vs 8 3% )。A组再灌注治疗后 1h、2 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4 0± 14 )vs(4 6± 12 ) ;(37± 13)vs(4 5± 15 )。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 ,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变异型心绞痛并发心律失常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型心绞痛(VA)并发心律失常并非少见,笔者见到二例,报告如下:例1 患者男,4 4岁。吸烟史2 0年,因清晨发作性胸痛伴心悸4 0余天而入院。查体:血压130 / 84mmHg ( 1mmHg =0 133kPa) ,双肺清晰,心率72次/min ,律齐,无心脏杂音。X胸片、心脏B超、心电图(ECG)均正常。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于入院后第3天晨起解大便时VA发作。Holter捕捉到胸导ST段抬高3mm ,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CG示ST段V2 V6明显抬高,Ⅰ、Ⅱ、Ⅲ、aVL aVF导联轻度抬高,持续5minCK 2 30U/L ,CK MB 2 5U/L。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与第一对角支交界处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PCI发病时间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与急诊介入组(PCI组),每组40例,PCI组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溶栓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术前与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h内的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 PCI组ST段回落≥50%为92.5%,溶栓组ST段回落≥50%为70.0%,PCI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以首先考虑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92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时间在 3 0分钟内 ) ,B组 (时间在 60分钟内 )和C组 (时间在 90分钟内 )。比较不同组间 3 0天的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不同 ,各组 3 0天左室收缩功能存在差异 ,其LVEF( % )分别为A组 65 4± 1 1 2、B组 5 7 6± 1 0 3、C组 49 9± 1 0 1 ,ST段恢复时间越短 ,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越好 (P <0 0 5 ) ,并随梗死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 ,前壁MIST段恢复时间与左室收缩功能恢复关系更密切 (P <0 0 1 ) ,下壁MI随ST段恢复时间延长 ,左室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心电图监测溶栓后ST段的变化 ,是预测左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尤其对前壁MI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223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134例):ST段抬高但QRS波终末部无改变;3级缺血组(89例):除ST段抬高外,QRS波终末部扭曲且常伴R波增高与S波消失。两组患者在发病12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梗死后2w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99m锝-红细胞(99mTc-RB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时和溶栓后2h,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P0.01),溶栓后2h,ST段回降率显著低于2级缺血组(P0.01);3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1),心肌梗死面积大于2级缺血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2级缺血组(P0.05);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3级缺血组有高于2级缺血组的趋势。结论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的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易于出现ST段回降不良,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平均年龄53(31~64)岁的39(男36、女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症状开始后6小时内入院,立即记录12导联心电图,至少2个导联上ST段抬高≥1mm.无一例接受溶栓治疗.每1~2小时复查心电图一次,直至症状出现后8小时为止.12导联心电图波型经数字转换后输入计算机,从各次心电图(QRS波后0.04秒)ST段抬高(压低不计)总和(ΣST)中取最大者,作为最初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指标.33例AMI患者每4~8小时采血测定肌  相似文献   

19.
墓碑形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墓碑形 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心电图 ST段抬高形式 ,将170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墓碑形组 5 2例 ,非墓碑形组 118例 ,比较两组心电图 ST段抬高振幅、QRS记分、血清肌酸激酶 (CK )及其同工酶 (CK - MB)峰值 ,并对其 4周内心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墓碑形组 ST段抬高的振幅、QRS记分、CK和 CK- MB峰值均显著高于非墓碑形组 (P<0 .0 1)。墓碑形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病死率分别为 11.5 4 %、4 2 .31%、2 6 .92 %和 19.2 3%,均高于非墓碑形组 2 .5 4 %、2 4 .5 8%、12 .71%和6 .78%(P<0 .0 5 )。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墓碑形 ST段抬高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死亡危险独立相关 (OR分别为 1.880、1.5 73、2 .2 75和 3.0 6 4 ;均 P<0 .0 5 )。结论 墓碑形 ST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 ,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心电图示正常、ST段压低≥0.5mm、T波倒置和既往左柬支传导阻滞(LBBB)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的住院和4年死亡率及ST段压低≥0.5mm的预后意义。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因静息性心绞痛住入冠心监护病房的ACS患者。平均年龄64±12岁。选择对象时已剔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MI)、新LBBB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患者入院后24h内测定4次肌酸激酶。记录心电图。入院18h内发生下述2项者判为住院后MI:①典型缺血性胸痛≥30min;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