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雪萍 《中国药业》2009,18(7):57-58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因素。方法按体重注射荧光素钠,使用眼底血管造影仪对493例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8%,绝大多数在造影开始5min内发生;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程度多为轻中度,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轻中度而且不留后遗症,应仔细观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荧光素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14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1450例患者发生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共93例,占6.41%。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可致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多数轻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通过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快速连续拍摄随血液在眼底血管内流动影像.以及荧光素在血管外组织扩散的影像,真实、客观地记录下眼底情况动态变化的技术.对眼底病的诊断及指导激光治疗。预后评估.疗效观察及探明眼底发病机理等提供依据。由于荧光素钠快速静脉注射后必须立即连续拍摄眼底影像.常发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故认真做好护理配合。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接受821例FFA检查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荧光素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星  姜秀清 《中国药业》2009,18(21):61-62
目的降低荧光素钠注射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总结2007年至2008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的136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1366例患者发生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共86例,占6.30%。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可致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及时救治的充分准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在眼底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自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共1756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在1756例患者中,快速推注荧光素钠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39人,占7.91%。除2例为重度不良反应外,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多,占85.61%,其次为皮肤荨麻疹,占7.19%,咳嗽、打喷嚏占3.59%。结论: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少,应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726例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72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49例,占6.74%,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无重度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χ2=4.66,P<0.05),中壮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青少年(<20岁)及老年组(60岁)(P<0.05)。结论荧光素钠应用在眼底血管造影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 680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其处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 68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78例,占4.643%。其中轻度不良反应为68例,发生率为4.048%;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各5例,发生率均为0.298%;无死亡病例。结论:尽管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仍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眼底病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全身反应,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室必须具备急救条件,一旦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抢救,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患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7483例,记录所有患者从静脉给药至离开造影室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应处理。结果共出现不良反应者325例,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多,其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且以男性为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56例(17. 2%),以中青年居多。轻度不良反应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主,中度不良反应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居多,重度不良反应只出现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例)和葡萄膜炎患者(1例)。结论对于可能出现的重度不良反应,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和预防。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发生紧急状况时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陈冬军  陈建华 《中国医药》2013,8(8):1166-116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346例老年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在346例患者中,共有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5.49%.其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4例,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73.68%;中度不良反应5例,占所有不良反应的26.32%;无重度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x2=6.970,P=0.008),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患者(x2=145.120,P<0.001).结论 老年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诊断眼底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引进德国海德堡眼底共焦激光扫描系统。2002—03~2004—03共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1576例。因荧光素钠发生不良反应5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7%。现将有关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65例(65眼)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眼底照相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66.7%(12/18),准确度为81.5%(53/65),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7.9%(46/47),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6.9%(63/65),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47例阳性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检查41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6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较眼底照相检查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荧光素、吲哚青绿混合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观察 688例行眼底血管造影术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88例行FFA/ICGA造影的病人中 ,出现不良反应 83例(12 0 % ) ,恶心为 3 7例 (5 3 7% ) ,鼻咽不适为 2 8例 (4 0 6% ) ;~ 2 0岁年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有无过敏史无关 (P <0 0 5)。结论 在目前尚无有效预测方法的情况下 ,可以不必做过敏试验直接进行荧光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存在基础疾病患者荧光素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和完成操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眼科门诊眼底造影患者3 0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试,20 min后观察患者反应,若无反应,口服胃复安10 mg、扑尔敏4 mg,进行造影。20%荧光素钠3 mL,2 s内静脉注射完毕,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史,将不良反应患者分为基础疾病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及无基础疾病组。结果临床观察3 000例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反应96例,其中基础疾病组66例,无基础疾病组30例,基础疾病组与无基础疾病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P<0.05),存在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构成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不良反应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结论基础疾病患者在行荧光素钠造影时,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老年患者,但临床反应较轻,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基础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4.
马显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68-1469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79例PDR合并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组(A组)41例(52眼)和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组(B组)38例(48眼).观察常规眼压、虹膜新生血管( INV)、眼底荧光造影的变化.结果 A组术后视力提高为42眼(80.0%),明显高于B组的30眼(62.5%)(x2=4.26,P<0.05);A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3.8%,明显低于B组的12.5%(x2=4.02,P<0.05)1;两组黄斑水肿发生及术后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2,2.58,均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优于后路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Tenon′s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39眼伴有DME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给予后Tenon′s囊下注射曲安奈德30 mg 1次,2周后,采用532激光进行黄斑格栅光凝以及全视网膜光凝,再间隔2周后分析患者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18个月,39眼中22眼(56.4%)视力稳定;13眼视力提高(33.3%),4眼视力下降(10.2%);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9眼中23眼黄斑水肿消退(59.0%),13眼部分消退(33.3%),另外有3眼无变化或者加重(7.7%)。39眼中除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症状,4眼出现晶状体混浊轻度加重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后Tenon′s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联合532激光治疗DME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黄斑水肿的消退以及视力的提高,并且有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