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COPD+认知功能障碍组30例,单纯COPD组3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进行血清SSA水平检测.结果 MMSE评分:COPD+认知功能障碍组明显低于单纯COPD(P<0.05)(t=3.08,P=0.00)和健康对照组(P<0.05)(t=4.69,P=0.00),但单纯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t=1.57,P=0.12);SSA:COPD+认知功能障碍组明显高于单纯COPD(P<0.05)(t=8.69,P=0.00)和健康对照组(P<0.05)(t=13.06,P=0.00),单纯COP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8.77,P=0.00).结论 SS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如 《海峡药学》2012,24(3):153-154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后轻中度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48倒)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片)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率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rathelAD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的NIHSS和BrdthelADL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轻中度抑郁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100例,均填写一般问卷和一系列量表,并进行评分及等级量化.结果 100例患者中82例存在抑郁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状态发生关系最大者是文化程度(OR=2.25,P<0.05),其次是服药种类(OR =0.81,P<0.05).抑郁状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非抑郁状态组(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组[(30±17)分比(23±7)分](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29、-0.35,均P<0.01),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高,高度重视抑郁并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构建相关的干预模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翟胜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589-259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测评,评价不同组别患者抑郁指数.结果 年龄>55岁患者其SDS指数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t=2.142,P<0.05);男性患者SDS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t=2.301,P<0.05);糖尿病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其SDS指数大于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t =2.872,P<0.05);坚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SDS指数低于未使用胰岛素或不能坚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t =2.029,P<0.05);糖尿病并发症多于2个的患者其SDS指数明显高于并发症较少的患者(t=2.471,P<0.05).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加强心理干预是减少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晓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397-3398
目的:探讨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入组的患者服用加兰他敏,起始剂量8 mg/d,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4 mg/d,观察24周.用药后6、12、24周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进行评分,通过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ADL评分为(42.31±4.6)分,治疗24周后评分降为(39.74±4.32)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治疗24周后MMSE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1).结论: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后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探讨P300检测对PSD的意义。方法:选择76例服用帕罗西汀〉30d的PSD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治疗前后的情绪及认知功能状态,治疗前后分别行P300检测。结果:治疗后PSD患者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HAMD评分下降,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或0.01)。P300潜伏期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0.512,P〈0.05),波幅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治疗PSD效果确切。P300可作为PSD的诊断筛选和疗效判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叶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44-3345
目的 探讨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PSD患者抑郁情绪(SDS量表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问卷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SDS、MMSE评分分别为(58.34±8.51)分、(57.86±9.21)分和(14.27±5.14)分、(15.16±5.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5348、5.6317,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量表评分(42.36±4.58)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的(49.32±5.41)分(F =9.3046,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3.18±4.13)发,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的(18.37±4.52)分(t=4.3521、6.3741,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媛媛  谢军  鲍健  彭丽娟 《安徽医药》2013,34(9):1283-1284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疼痛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的住院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该研究共纳入患者30例,均为确诊为癌症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同时伴有癌痛。对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对重度疼痛患者予以镇痛治疗,观察分析镇痛前后抑郁评分结果。结果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86.7%,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伴有轻度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P<0.05),抑郁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r=0.8,P=0.001)。与镇痛前相比,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治疗后,患者抑郁评分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P=0.001)。结论癌症患者疼痛程度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镇痛治疗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治疗癌痛并伴有抑郁状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2年6月~2015年5月具有癌痛并伴有抑郁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16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所有患者给予规范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观察组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片)和心理疏导。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析法(N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分变化,分析心理干预在治疗癌痛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疼痛程度与抑郁情绪评分呈正相关(r=0.86,P 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心理干预的观察组疼痛缓解更明显(P 0.05)。结论癌痛和抑郁相互影响,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癌痛患者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记忆损害特点以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变化及异同点.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日照市人民医院确诊AD患者66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分为轻度组22例(MMSE≥20分)、中度组24例(10分<MMSE< 20分)、重度组20例(MMSE≤10分),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等神经心理学量表分别对患者记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均行头颅常规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 (1)轻度AD组左侧额叶NAA/Cr(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1.16 ±0.34)、左侧海马NAA/Cr(1.07 ±0.21)比值均高于重度AD组左侧额叶NAA/Cr(0.60±0.23)、左侧海马NAA/Cr(0.73±0.22)(P=0.000,P=0.000);轻度AD组左侧额叶MI/Cr(肌醇/肌酸)(0.53±0.24)、左侧海马MI/Cr(0.91 ±0.21)均低于重度AD组左侧额叶MI/Cr(0.87 ±0.35)、左侧海马MI/Cr(1.12 ±0.29) (P =0.001,P=0.021);(2)轻度AD组:穿衣能力(r=0.609,P=0.003)、活动能力(r=0.500,P=0.018)、转移能力(r=0.546,P=0.009)与左侧海马NAA/Cr比值呈正相关;中度AD组:穿衣能力(r=-0.610,P=0.002)、转移能力(r=-0.598,P=0.002)、活动能力(r=-0.493,P=0.014)、用厕能力(r=-0.579,P=0.003)与左侧额叶MI/Cr(肌醇/肌酸)比值负相关;重度AD组:穿衣能力(r=0.797,P=0.000)、活动能力(r=0.717,P=0.000)、转移能力(r=0.613,P=0.004)与左侧海马NAA/Cr(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程度AD患者的记忆、生活能力损害及氢质子磁共振波普的变化具有相似性,且记忆、生活能力损害的程度与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Facial pain     
  相似文献   

16.
Pelvic pain     
  相似文献   

17.
18.
Hjelmstedt A, Shenoy ST, Stener‐Victorin E, Lekander M, Bhat M, Balakumaran L, Waldenstrom U. Acupressure to reduce labor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cta Obstet Gynecol 2010; 89: 1453–9.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7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患者121例,根据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情况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1,按患者体重加入昂丹司琼4~8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A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 mg bid;B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 bid。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但B组爆发痛解救药物使用量少于A组。结论:联合芬太尼,氟比洛芬酯50 mg bid与氟比洛芬酯100 mg bid镇痛效果类似;联合芬太尼,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 bid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Ephrins and pain     
Introduction: The ephrin receptor family is the largest family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which comprises 14 members that are divided into A and B subclasses. The ephrin receptor (Eph-receptor) ligands are named ephrins. Ephrins/Eph receptors interact with a variety of membrane receptors that respond to chemokines, neurotransmitters or growth factor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ephrins/Eph recep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modu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Areas covered: A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zing the most recent data in terms of ephrins and their ligand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Moreover, the lates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involvement of ephrins/Eph receptors in pain modulation as well as its possible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Expert opinion: The ephrins/Eph receptors system seems to be an emerging target for pain drug discovery, because it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any types of pain. The modu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by selective agonists or antagonists may hold tremendou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various pain conditions mentioned in this review. However, the current limited but promising data, merit consideration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