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曾垂秀 《重庆医学》2003,32(4):386-386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 (ASP)有显著疗效[1] 。本文分析 68例川崎病患儿在应用 3种不同治疗方案 ,单用阿司匹林 ,IVIG1g/kg单次静注加阿司匹林 ,IVIG4 0 0mg·kg-1·d-1,连用 4d ,其在预防冠状动脉瘤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别。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 68例 ,均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 1984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 ,68例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 3组 :A组 :IVIG1g/kg组 ,2 4例 ,男 13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 .12±0 .3…  相似文献   

2.
<正>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与免疫相关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目前主要采用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部分患儿大剂量IVIG治疗无效,称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1]。多项研究发现,血红蛋白降低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笔者通过测定53例川崎病患儿的血红蛋白与铁调素水平,观察两者是否与川崎病IVIG抵抗相关,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48-50+53
目的总结并探讨川崎病(KD)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住院的26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1)比较典型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探讨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川崎病与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1)典型川崎病组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川崎病组(P0.05)。不典型KD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除了CRP外(P0.05),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除口唇、肛周改变外,IVIG敏感性川崎病其余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P0.05)。除CRP、ALT、AST外,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改变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应强调早期评估临床参数,对高度怀疑为川崎病患儿应多次复检提高阳性率,尤其注意CRP的变化,对无反应川崎病注意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陶玉  徐酉华 《华夏医学》2000,13(6):750-751
近年报道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IG)可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症状 ,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我院患儿采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 (ASP)治疗 99例川崎病 ,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12 0例住院川崎病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IVIG组 99例 ,男 6 9例 ,女 30例 ,年龄3月至 6 .5岁 ;对照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年龄 10月至 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6版 ,1998年 )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 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最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01例儿童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最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丽 《农垦医学》2008,30(2):97-99
目的: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儿科住院的26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26例,IVIG敏感川崎病22例,IVIG不敏感川崎病4例,IVIG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IVIG不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1(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例通过用IVIG治疗后48小时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2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控制,1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得以缓解;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有良好疗效,且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通过回顾性分析及随访:IVIG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5%.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33%;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发病10天内,尽早应用.IVIG1g/kg,单剂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及严重程度.针对初次IVIG治疗不敏感,需36~72小时后再次应用IVIG1g/kg,若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可加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8.
马金丝  余明杰 《海南医学》2006,17(6):107-108
目的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血管炎,心血管受累最著,我国近年发病人数增多,在住院患儿为风湿热的2-3倍,成为小儿主要继发性心脏病.为了探讨不同剂量IVIG(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对冠脉的影响,以便能用最佳方案用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2004年住院川崎病患儿98例,男女比例1.8:1,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包括3岁)占75%.予不同剂量IVIG治疗后对冠脉病变的影响,剂量为400mg/(kg.d),连用4-5天与IVIG1000mg/(kg.d),连用1-2天.结果不同剂量IVIG治疗川崎病,其冠脉并发症及冠脉病变恢复率、新病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对CAA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川崎病优于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清 《四川医学》2007,28(7):801-802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1g/kg和2g/kg单次静脉滴注,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入住院的59例川崎病随机分为病情相似的两组,治疗1组32例用IVIG 1g/kg静脉滴注;治疗2组27例IVIG 2g/kg静脉滴注,均在发热7~10d内于12h内单次静脉滴注。结果两组病例在退热时间、耐药发生率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IVIG 1g/kg和2g/kg,两种方案治疗川崎病疗效相近,(P>0.05)。结论具体应用可在病家知情同意前提下根据经济条件选用。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有显著疗效[1].本文分析68例川崎病患儿在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1g/kg单次静注加阿司匹林,IVIG400mg*kg-1*d-1,连用4d,其在预防冠状动脉瘤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病因复杂,如果临床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是急性期川崎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约有10%~20%的川崎病患儿对单次注射IVIG(2 g/kg)联合阿司匹林并无效果,称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1]。其具体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至今尚未完全统一。现报告来自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1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胡秋梅  郗俊平 《海南医学》2006,17(5):15-15,87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加阿司匹林(ASP)和11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2d]治疗较单一阿司匹林疗效显著(P<0.05),总热程缩短(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8.8%降至11.7%,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1.2%降至16.7%。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的临床探讨。方法:本文将我院1998.2~2003.12月收治的98例川崎病患儿分组,应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疗效与剂量和方法有关,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应答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住院的3例重症IVIG无应答川崎病患儿使用TCZ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以“IVIG无应答川崎病治疗”“托珠单抗治疗IVIG无应答川崎病”(包括中英文)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对PubMed和中国知网中截至2022年12月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病人的资料。结果 3例KD患儿IVIG联合静脉甲泼尼龙(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IVMP)效果不佳,使用TCZ治疗后,在体温、皮肤黏膜表现、HB、PLT、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NT-pro-BNP恢复上有明显效果,2例未发现冠脉扩张,1例出现巨大冠脉瘤,未发现使用TCZ后出现感染不良反应。检索文献共收集到1篇相关病例报道,4例患儿均为IVIG治疗无效,TCZ治疗后,所有患儿在48h时内体温恢复...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疑似病例早期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用“川崎病疑似病例”这一概念,对实现川崎病早期用阿司匹林(ASP)及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入选的36例川崎病疑似病例早期应用ASP和IVIG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中最后有32例确诊为川崎病,初诊时确诊5例,约占13.9%,其余为疑似病例,在平均病程6.93d开始上述治疗,比平均确诊日期(10.32d)明显提前,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最后诊断非川崎病的4例未因上述治疗加重或延误病情。结论:引用川崎病疑似病例这一概念,能有效实现早期应用ASP、IVIG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安全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C-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丙种球蛋白(IVIG)是治疗川崎病(KD),预防心脏冠状动脉病变(CAD)的首选药物.IVIG用量不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将我院采用不同剂量IVIG治疗KD患者34例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种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5~2003年收治的41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17例川崎病应用IVIG 1 g/kg,分400~500 mg·kg-1·d-1×2~3天和22例IVIG 2 g/kg,分400 mg·kg-1·d-1×5天治疗,在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冠状动脉(CA)扩张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1.000)。结论: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1 g/kg和2 g/kg疗效相当,推荐应用IVIG 1 g/kg,以节约药源和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吕瑗玲 《四川医学》2000,21(11):1019-1020
川崎病传统的治疗主要为阿斯匹林消炎和抗凝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已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 IVIG)治疗川崎病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 1992年以来对川崎病治疗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 9月至 1999年 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 4 4例 ,均符合 1984年 9月修订的川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0例 ,女 14例 ,年龄 7个月~ 41112 岁。1.2 分组 :根据治疗用药分为两组。静脉丙球 阿斯匹林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病程≤ 1周 8例 ,>1周 12例 ,其中包括 1例在外用阿斯匹林 70 mg/ kg,日治疗 5天热未…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出疹性小儿疾病,以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4个月~6岁,中位年龄3.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