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萘夫西林钠致静脉刺激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因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钠引起静脉刺激的12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报告中,女10例(83.3%);≥60岁5例(41.7%);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给药途径、药物浓度及血管性质有关.结论 注射用萘夫西林钠所致的静脉刺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且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临床儿童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病毒唑配伍致药物性溶血性贫血12例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性用药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8月门诊儿科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期间发生药物性溶血性贫血(DHA)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评估.结果 0~5岁儿童因抗感染而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病毒唑配伍致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为3.3%,平均发生时间为5.5天,其中男童发生率2.39%,女童发生率5%.结论 萘夫西林、病毒唑联合使用应谨慎.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应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给药次数用药.  相似文献   

3.
陈汝红  张艳艳  孙婷 《中国药房》2010,(17):1599-1600
目的:建立萘夫西林钠原料药及其注射用无菌粉末中主药及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采用C18,以0.05mo·lL-1醋酸钠溶液(pH=7.5)-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萘夫西林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完全,萘夫西林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4~1.14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60%,n=9),检测限为2ng;所检测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均小于0.3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萘夫西林钠及其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孟丽丽  陆娟  肖静 《中国药师》2012,15(4):589-590
目的:建立注射用萘夫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用两个不同厂家鲎试剂对3批注射用萘夫西林钠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萘夫西林钠在浓度为20 mg·ml-1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浓度低于或等于10 mg·ml-1时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0.05 EU·mg-1.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1 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注射用萘夫西林钠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1~2017年6年内在本院发生的242个病例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的30篇有关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与患者个体差异、临床使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相关.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占80%,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测.结论 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以应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严格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萘夫西林致静脉炎6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使用萘夫西林患者观察,分析萘夫西林导致静脉炎发生原因。方法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自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使用萘夫西林68例患者,其中发生静脉炎6例,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客观结果。结果通过对发生静脉炎患者严格护理、合理给药,患者症状消失,继而其他调查患者再无不良反应。结论给药的浓度是使用萘夫西林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重视并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72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在我市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淄博市2008年收集的72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41例(56.94%),女性31例(43.06%);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及儿童居多;不良反应一般较轻,严重不良反应12例(16.67%);经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64例(88.89%),好转8例(1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ADR 1 909例,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7例(2.98%);其中一般不良反应33例(57.89%),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1例(19.30%),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22.8%),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0.53%);从发生的ADR的年龄段分析,主要发生在36~59岁患者(26.32%)和>60岁的患者(63.15%);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8.42%)、全身性损伤(28.07%)和免疫系统(17.54%),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潮红、血小板减少;发生ADR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减轻,痊愈和好转患者55例(96.5%);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很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多,但存在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朱健儿  王梅 《中国药房》2013,(48):4547-4549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报告143例,就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65例次,45.45%)是ADR高发组;大多数ADR在首次用药的1h内出现;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次,63.3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2例次,14.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ADR中涉及联合用药的有35例,占24.48%。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孙宏 《中国药房》2011,(12):1099-1101
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阿洛西林"或"阿乐欣"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0-2010年万方数据国内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文献12篇,共26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且发生率占ADR发生率的26.9%。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小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ADR/ADE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与年龄、既往疾病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50岁年龄组中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既往病史者;ADR/ADE与联合用药有关,联用药物越多ADR/ADE发生率越高;ADR/ADE主要为一般过敏性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反应等,采取治疗措施后,"痊愈"9例,占20.9%;"好转"33例,占76.7%;死亡1例,占2.4%,ADR/ADE的转归与既往疾病有关。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可由用药以外因素(如年龄、既往疾病等)诱发,临床使用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烁  高春生  陈小梅 《中国药业》2010,19(11):55-56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以头孢曲松(1.0g/次,每12h给药1次)静脉滴注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1.5g/次,每12h给药1次)治疗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66例临床痊愈38例(57.58%),总有效62例(93.94%),细菌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66例临床痊愈30例(45.45%),总有效58例(87.88%),细菌清除率78.57%,临床研究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感染性急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AP患儿78例,随机分为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B组(头孢呋辛钠组)各39例,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静滴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30mg/(k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d;B组给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25mg/(k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B组(头孢呋辛钠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74%、87.18%,87.50%、85.71%,2.56%、5.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用于治疗CA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使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2月至今接收诊治的80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西林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对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美洛西林钠的治疗效果,临床不良反应几率大大下降,安全有效,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70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洋 《中国药业》2010,19(13):55-56
目的了解近年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年至2009年间国内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70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多(40.00%),其次为血液系统反应(27.14%)。结论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1例51岁男性患者为预防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静脉给予注射用卡络磺钠后,输液侧上肢出现红肿疼痛及僵硬,输注结束后逐渐好转,再次输注该药物时迅速出现上述同样症状,考虑为注射用卡络磺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停药。停药6 d后症状好转,停药11 d后恢复正常。本文分析1例注射用卡络磺钠致上肢红肿疼痛及僵硬这一少见严重不良反应,以引起临床对该类不良反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ADR)。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8年~2013年中文医药卫生类期刊中有关注射用阿奇霉素临床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对符合条件的文献按疾病的种类、病例数、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结果检索收集注射用阿奇霉素药品不良反应有效病例共163例,其中过敏反应86例(52.76%),其余依次为消化系统症状35例(21.47%)、泌尿系统症状19例(11.66%)和其他系统症状;其中首次使用即发生不良反应101例(61.96%),不良反应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为10 s,最晚为连续注射第7天;163例注射用阿奇霉素药品不良反应中,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32例(19.63%)停药后症状自动缓解,127例(77.91%)经过治疗后缓解,4例(2.45%)死亡。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休克死亡不良反应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在5%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洛西林钠的含量,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和多元线性模型研究温度对阿洛西林钠在5%木糖醇注射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各温度下阿洛西林钠百分含量的对数(lgC)与时间(t)具有线性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和多元线性模型预测阿洛西林钠在5%木糖醇注射液的有效期分别为5.09d,5.59d。结论2种方法预测得到的有效期基本一致。在25℃,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在5%木糖醇注射液应在5d内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萘夫西林钠与长春西汀注射液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方法笔者在临床应用萘夫西林钠与长春西汀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发现输液管中及莫非管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立即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两种药物之间确实存在配伍禁忌,不能续接输注。结论护士评判性思维应用于临床新药的使用观察,是新药安全使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陈丰庆 《海峡药学》2015,(4):260-261
对2013年某院收集、上报的3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对涉及的101例抗感染用药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101例ADR中,青霉素类比例最大(31.1%),其次为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个品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16.98%),其次为头孢美唑、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