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胶体金法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大便潜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分析不同浓度血红蛋白液和262份大便标本。结果:胶体金法检测下限为0.2μg/mL,匹拉米洞法为2.0μg/mL,但两者相符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优缺点。结论:两者结合应用可以降低假阳性/阴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又能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2.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化学法由于费用低廉、反应快速、结果容易判断等优点在很多医院长期使用,但容易受饮食,一些化学药品、铁剂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联苯胺法和免疫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测定大便隐血试验进行了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对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一个指标。常见方法有邻甲苯胺法、愈创木酯法、试带法,但这些方法干扰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发展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从根本上克服了化学法的不足,在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试验,认为联合检测大便隐血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纸: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万华牌“速而准”胶体金法试纸条。广州白云东方化学应用研究所生产的干化学法隐血试纸。1.2标本来源:本院50例住院病人粪便,其中15例没有胃…  相似文献   

4.
粪便隐血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便隐血实验不同方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局限性。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法和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对72份粪便标本进行对照实验,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法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05),过氧化物酶试纸法作粪便隐血试验,特异性较差,受众多食物因素的影响,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作粪便隐血实验,特异性高,但不适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检验,且目前的商品试剂不提供肉眼判读的半定量的标准色板,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结论:做粪便隐血实验,如采用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检测必须排除食物因素的影响,否则将出现假阳性。而采用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法进行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假阴性结果应引起重视和注意,并应根据每批试剂制作肉眼判读的半定量标准色板。  相似文献   

5.
人体粪便中含有用肉眼和显微镜见不到的血,称为隐血,多由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粪便隐血试验常常是作为诊断和观察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用于消化道普查及法医学鉴定备迹的重要手段。隐血检查有多种方法,已知有:①触媒法;②分光光度法;③氧化血红蛋白结晶法;④Rh抗体红细胞法;⑤用放射性铬测定胃肠道出血法等。这些方法都要通过测定红细胞的分解产物来间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6.
粪便中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联苯胺法干扰因素多,灵敏性与特异性较差;而这几年开展的三明治夹心免疫检测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法,不受饮食干扰,准确快捷。笔者将这2种检测方法作了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62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断直肠癌患者62例。结果确诊时Dukes改良分期;B2期18例,C1期24例,C2期11例,D期9例。结论直肠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高危人群应行大便隐血、直肠指检、直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8.
对胶体金试纸法测定便隐血试验的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因红细胞被溶解破坏,显微镜下查不到红细胞,这种外观和显微镜下都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来证实出血的实验称为隐血试验。通常检查粪便是否带血的手段中,以检查隐血为一种最经济实效的方法。此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发现和消化道肿瘤的筛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便隐血检验对预防性用药是很重要的。最近的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此项检查(不管有没有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直结肠癌的病死率,而且新的研究已经证明,便常规的免疫学分析还可以提供关于在胃肠道中不管变化的肿瘤或炎性…  相似文献   

9.
五种粪便隐血试剂的使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邻甲联苯胺法、试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斑点ELISA(Dot-ELISA)及胶体金法等5种粪便隐性试剂在临床上检测效果。方法:用5种粪便隐性试剂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结直肠癌组和消化道溃疡组的临床标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各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并进行干扰试验。结果:邻甲联苯胺法和试验纸法简便,快速,但干扰因素多,易产生假阳性;ELISA和Dot-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较高的特点,但由于方法原理所致,仍受铁剂和过氧化物酶(POD)干扰,且操作繁琐,费时;胶体金免疫方法简单、快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受饮食、药物限制。结论:5种粪便隐性试剂中,胶体金法能满足临床特异、灵敏、快速诊断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粪便隐血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睥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比较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胶体果胶铋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分为隐性出血及显性出血,又以慢性隐性出血及慢性显性出血较常见[1]。由于消化道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救治不当而致死亡,为此迅速止血是一个重要的抢救步骤。1994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应用云南白药联合胶体果胶铋治疗3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9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1],均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5年以来 ,我院对流行性出血热消化道出血者采用生大黄粉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8年 1 0月收治的住院病人 ,均为临床确诊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断符合 1 998年全国出血热临床专题学术会制定的标准 ,出血热特异性抗体 ( IFAT)检测阳性 ,大便隐血 ~ 。入院不足 2 4小时死亡及年龄≥ 70岁者均未列入观察。1 .2 分组方法 :由住院处随机将 1 68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 78例 ,男 66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 30岁2 5例 ,31~ 49岁 45例 ,50~ 69岁 8例。对照组 90例 …  相似文献   

13.
伤寒时大便隐血容易阳性,其发生时间与热程日期之间有否规律?一般医著未见叙述。为此,我们从90年开始对我科收治的所有疑似伤寒病人54例进行了观亲,现报道如下。1病例为90-96年间我科收治的全部疑似伤寒病人共54例。其中农民45例,余为工人、居民等。年龄全部在15-55岁之间。经反复询病史排除并有肠胃及血液疾患,大便化验可排除钩虫感染并存。2方法从入院日起每日进行大便隐血检查化验一次(若病人二日以上方才大便时,则每次大便均行检查),所有病人均从入院日起停用可能致大便隐血阳性的药物及食物。并注意不用激素及解热镇痛药。…  相似文献   

14.
郑恺 《新中医》2015,47(6):63-64
目的:观察清胃和络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热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胃热血瘀型轻、中度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奥美拉唑针注射液治疗;中医组清胃和络方联合奥美拉唑针剂治疗。2周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2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止血疗效。结果: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中医组97.1%,常规组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大便隐血转阴天数、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热血瘀型轻、中度消化性溃疡出血给予清胃和络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性西医治疗,并可明显缩短其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严重并发症 ,是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 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1 0月收治 3 0例脑血管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中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5 5~ 80岁 ,平均63岁 ;其中脑出血 1 4例 ,脑梗死 1 0例 ,混合性脑卒中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全部患者均经抽取胃液及咖啡样呕吐物化验隐血阳性 ;GCS评分 3~ 8分 ;出血量 2 0~ 2 5mL ;经治疗和护理后 1 2h内症状消失 ,5d后大便隐血阴性 ,无失血性休克发生。2 病因分析脑血管病发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1984-1996年下消化道出血的60岁以上老年人466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与同期30岁以下青年人44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发现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癌、肛管疾患、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憩室,同时对病因及伴随症状进行了分析,提示了结肠镜检在对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20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TK1的含量,同时检测45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和42例健康人血清中TK1含量。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TK1水平显著高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0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血清TK1水平明显下降。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TK1阳性率远远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50)。结论血清TK1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消化道出血前来本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及时的治疗,治愈的患者有28例,好转的患者有30例,无效的患者有2例,其中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中常见的出血现象约占48.33%,而由胃部及食管静脉血管破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仅次于上消化道出血,其比例约占20%,有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目前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其比例为10%,除此之外,引起出血的疾病还有食管炎及胃部恶性肿瘤.以直肠癌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近年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依据是依照患者的病史、特征、症状作为诊断的依据,患者选择胃镜进行检查的准确性更加高.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对患处进行及时的止血以及对原发病灶进行治疗,处在休克状态的患者应该进行抗休克的治疗,对于出血情况严重的患者应对其实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我院中医内科病房自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30例,以健脾摄血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28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81岁,其中30~49岁者18例,占60%;全部病例入院前均为大便隐血试验(++++)者;血止后均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性病之一,多因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引起,临床上以呕血、黑便为主证,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近年来,笔者收治70例上消化道出血,以辨证论治为主,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5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岁至39岁29例,40岁至60岁22例,60岁以上18例。出血时间:1至3天33例,4至6天23例,7至10天8例,11至20天4例,21至30天2例。出血量:单纯黑便、大便隐血(十)~(卄),出血量<400ml 18例;大便隐血(卄)~(卅),出血量400~1000ml为中度出血34例;既有黑便又有呕血,大便隐血试验(卅)~(卌),出血量>1000ml为重度出血18例。实验室检查: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