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锋 《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568-156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外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肺外周占位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穿刺成功率、确诊率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疾病确诊率90.7%(43例患者中39例确诊,其中恶性病变28例),发生并发症8例(气胸5例,咯血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外周占位病变确诊率高,并发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肿瘤科125例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统计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观察和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患者12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9.2%;121例穿刺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符合,诊断准确率为96.8%,其中肺部恶性病变104例,一次穿刺诊断阳性率为95.2%(99/104),5例患者二次穿刺或手术确诊.125例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7/125),其中气胸发生率为8.0%(10/125)、咯血发生率为8.0%(10/125).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灶大小、有无基础肺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节直径越小,术后咯血发生率越高(P=0.002),合并基础肺疾病,术后气胸发生率越高(P=0.013).气胸及咯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及病灶距离胸壁的距离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明确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常规病检有困难的周围型肺占位病变,应用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做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20例肺占位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得到确诊,阳性率为100%。并发症包括少量气胸5例(25%),痰血2例,少量咯血1例,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肺组织损伤轻,并发症低且轻,值得临床推广。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直径≤2cm结节灶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并发症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45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45例孤立性小肺结节病灶中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者28例,良性病变者17例;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者22例,良性病变者23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8.6%(22/28),特异性100%(22/22),阳性预测值100%(22/22);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100%(17/17),阴性预测值73.9%(17/23);总的诊断准确率86.7%(39/45)。并发症:气胸5例(11.1%),肺出血2例(4.4%),咯血2例(4.4%)。结论直径≤2cm的肺部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灶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超声和CT引导经皮胸膜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因胸膜下肺病变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共316例。根据引导方式,分为US组和CT组。比较两组取材成功率、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两组对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及CT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7%(181/187)及86.0%(111/129)、7.0%(13/187)及16.3%(2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不同病变类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不同病变大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病变大小2 cm和2~5 cm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和CT引导经皮胸膜下肺病变活检的诊断效能相似,而超声引导比CT引导穿刺活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引导方法经皮肺穿刺诊断肺占位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引导方法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9例肺占位病变患者分别选用CT、B超、模拟定位机三种不同引导方法进行经皮肺穿刺,对其阳性(明确病理诊断)率、病理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9例患者总阳性率为96.72%,其中CT引导组阳性率96.41%,模拟机引导组阳性率96.53%,B超引导组阳性率97.35%。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穿刺中发生各种并发症46例,总发生率为8.86%,主要为气胸。结论根据肺占位病变特点选用不同引导方法进行经皮肺穿刺,可获得更高的阳性率,且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外周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2月影像学检查为肺部外周占位性病变的67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比较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外周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活检均成功,成功率100.0%;66例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8.5%;66例阳性病例中,肺部恶性肿瘤54例(分别为腺癌24例、鳞癌20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2例、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7例;出现并发症10例(14.9%),其中少量气胸3例(4.5%),术中或术后少量咯血7例(10.4%)。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外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结果,探讨诊断肺部占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六医院肿瘤内科2008-07-2010-07 6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其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进行肺穿刺活检术,60例获到了明确的病理诊断,成功率达96.8%,并发症发生率为8.06%。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CT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下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胸部CT确诊为肺部周围型病变需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的患者64例,其中经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组32例,经CT引导组32例,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结果影像融合引导组穿刺成功率93.8%(30/32),CT引导组穿刺成功率100.0%(3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47)。影像融合引导组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6.3%(2/32),CT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25.0%(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4)。 结论经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引导超声不能显示的肺部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状结节或结节、弥漫性线网状影、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采用18CT或20G穿刺活检针进行活检.结果 6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9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转移癌10例;良性病变49例,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结节病8例,矽肺与煤工肺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4例,过敏性肺炎1例;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结论 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创伤小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CT导向下数控穿刺引导仪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01/2007-12吉林省延边肿瘤医院采用CT导向联合数控穿刺引导仪,对60例胸部病变患者行定位穿刺活检,统计其穿刺准确性及诊断准确率,术后常规行肺CT扫描以观察有无异常或并发症.结果:60例活检病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100%(60/60).并发症为中轻度气胸,发生率为16.7%;痰带少量血丝发生率为18.3%;肺内出血发生率为6.7%;胸腔内积血发生率为3.3%.无出血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CT导向和数控穿刺引导仪引导,对肺部占位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能够达到经皮肺穿刺中实时监控的目的.其操作时间短,方法简单,定位精确,穿刺命中率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定性诊断肺周围型小结节的应用价值与技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型病变826例,根据病变最大径分为肺周围型小结节组(A组,直径≤3cm,239例)及非小病灶组(B组,直径3cm,587例),比较两组穿刺诊断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826例患者中,774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穿刺诊断成功率为93.70%(774/826),并发症发生率为9.08%(75/826)。A、B两组的穿刺诊断成功率分别为90.79%(217/239)、94.89%(557/587),A组穿刺诊断成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肺周围型小结节穿刺活检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性能较高等优点,需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Bard活检枪及18 G内槽切割式活检针,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57例经CT诊断的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穿刺取材满意率为98%,与术后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及临床随访对比,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4%;57例患者穿刺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自诉术后胸痛,1例痰中带血,1例气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便、取材满意率高,病理诊断准确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法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法对48例肺周围型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确诊40例,其中恶性肿瘤34例、良性结节6例,活检诊断准确性83.3%(40/48)。无假阳性,假阴性8例。本组出现气胸4例,出现肺出血5例,出现咯血3例,均未作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相对安全、易行,确诊率高,对肺周围型病变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周围型肺占位病变诊断率达74%~99%,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在90%以上。自1976年首次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但其仍然是有创性检查,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检查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7年1月至12月对300例影像学诊断为肺部占位病变的住院患者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于肺部周围型病变,纤维支气管镜难以获取活检组织,痰脱落细胞学阳性率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获取肺部病变组织,提高了确诊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弥补了影像学及气管镜等检查的不足.本院自2008~2010年对20例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使用Preci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于肺部周围型病变,纤维支气管镜难以获取活检组织,痰脱落细胞学阳性率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获取肺部病变组织,提高了确诊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弥补了影像学及气管镜等检查的不足.本院自2008~2010年对20例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使用Preci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自动枪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对≤5mm肺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直径≤5mm(平均直径4mm)肺小结节患者经皮肺穿活检资料,透视引导下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30例,CT引导下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12例。结果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的诊断准确率86.7%(26/30),发生并发症2例(咯血、气胸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7%(2/30);CT引导下经皮芯针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1.7%(11/12),发生并发症1例(咯血),并发症发生率8.3%(1/12)。二者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视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5mm肺小结节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引导经皮同轴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因周围型肺肿物在我院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的215例患者,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分成超声组和CT组,评价两组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周围型肺肿物,超声组与CT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穿刺时间超声组(9.32±2.55)min明显少于CT组的(22.43±2.55)min(P<0.05);超声组与CT组的诊断敏感性为94.94%vs 96.2%(P>0.05),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为96.85%vs 96.59%(P>0.05);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明显低于CT组(3.93%vs 27.27%,P<0.01)。结论:超声和CT引导经皮同轴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肿物的诊断具有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高等优点,但超声引导更安全、快速、费用低、无辐射性,是临床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虽然CT、电子支气管镜、磁共振等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对肺周围性病灶的诊断,有时很难达到理想的确诊率。经皮肺穿刺是临床上对影像学、病理检查、电子支气管镜不能定性的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病理取材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阳性率高,已逐渐成为早期诊断肺内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本院对32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