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分解代谢的方式,其参与了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肠黏膜屏障损伤是IBD发病的重要基础。自噬可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连接、参与病原体清除、调控炎症信号表达和免疫功能、干预肠黏液分泌和内质网应激(ERS)等多种途径介导IBD肠黏膜屏障损伤。本文就自噬在IBD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上皮屏障与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上皮屏障损伤是近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肠上皮屏障是肠黏膜的重要防线之一,若受损则可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重点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紧密连接蛋白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黏膜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组织,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目前在IBD的发病机制中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肠屏障主要由肠黏液层、肠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肠上皮基底膜、黏膜下固有层以及相关免疫因子构成,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各类应激事件可引起肠屏障功能受损以及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进而导致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产生。本文就应激相关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病理变化以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结肠黏膜屏障损伤是关键因素.近几十年研究认为,干扰上皮组织的能量代谢会引发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细菌跨膜易位增多,黏液分泌减少等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细菌、抗原等物质穿过肠黏膜屏障,进入固有层激活炎症反应,启动炎症性肠病.能量燃料丁酸盐缺乏,线粒体病理改变是肠上皮能量异常的原因.改善能量代谢,保护线粒体功能等方法,能缓解IBD的严重性,减少复发,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免疫系统失衡,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持续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研究显示,内质网应激(ERS)是IBD的发病机制之一.ERS使细胞内功能蛋白质产生减少,若ERS持续存在或过于严重,会导致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加重.研究显示ERS可能参与了免疫反应并导致肠道免疫系统失衡,且这一过程可能涉及模式...  相似文献   

7.
肠上皮细胞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肠黏膜屏障的维持和修复依赖于肠黏膜隐窝基底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近年来诸多IL-22相关研究显示,IL-22兼具抗炎和促炎作用,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较为复杂,可促进或抑制肠黏膜屏障的修复。该文主要就近年来IL-22和肠道干细胞在肠黏膜屏障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的主要热点,通过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来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内质网应激主要通过三种信号通路来介导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通路与UC发病关系最为密切.肠道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mucosa epithelial cells,IEC)具有发达的内质网结构,是代谢最为旺盛的细胞群之一.持续严重的ERS促使细胞损伤、死亡,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激活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引起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病变的发生.中药治疗UC疗效显著,有其独特优势,可通过信号通路抑制NF-kB炎性因子分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炎症及肠上皮损伤的一类疾病。自身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除了降糖作用外,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肠道黏膜的免疫反应而发挥抗炎作用和改善肠黏膜屏障。本文主要阐述在IBD动物模型中二甲双胍可能有减轻肠道的炎症程度及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与肠上皮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均是参与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组织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NS与IEB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肠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调节因子等多种物质持续地、多维度地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功能与状态产生影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通过迷走神经等间接的激活ENS,进而与肠上皮产生联系.目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较多研究显示ENS对IEB的影响参与IBD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本文将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肠表面上皮细胞(IEC)一直被认为是肠腔内容物进入肠道的有效屏障,具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参与营养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的功能.在炎症性肠病(IBD)时,IEC的这些作用出现异常.IEC还参与了肠黏膜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促进IBD的炎性反应进程.在许多IBD动物模型中均发现其原发性缺陷位于肠上皮层,并出现肠黏膜通透性缺陷.同样,IBD患者中有近10%/5的一级亲属中也出现相似的肠黏膜通透性缺陷.这些发现提示IBD患者肠上皮功能缺损有遗传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炎性反应和胃肠道上皮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其与肠黏膜屏障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黏膜屏障是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微生物及其相关产物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分为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以及免疫屏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能防止微生物引发的过度免疫反应,后者被认为是IB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就肠黏膜屏障及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廷亮  郑步峰 《山东医药》2008,48(31):105-105
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肠黏膜屏障组成.根据肠屏障的结构、受损原因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可将肠屏障功能保护措施分为针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针对保护肠上皮细胞功能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基因、环境、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失调有关。黏液屏障作为肠道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黏液屏障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常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食物及蠕动功能外,还有激素分泌、免疫调节和黏膜屏障功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在调节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和维持肠上皮细胞紧密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紧密连接是包含众多蛋白的复合体,可调节细胞旁的通透性,其中跨膜蛋白claudin-1最具代表性。研究报道,在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时,由于紧密连接崩解导致肠黏膜屏障断裂破坏,引起肠上皮细胞旁通透性增加。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失调有关。益生菌对因紧密连接蛋白崩解导致的肠黏膜屏障破坏具有保护作用,此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黏膜屏障与IBD的关系密切.正常的肠黏膜屏障能维持肠道内菌群的稳定、防止肠道内细菌及毒素的移位以及对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免疫防御反应起重要作用.而当发生IBD时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障碍.本文就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B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发生在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有关.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炎症肠黏膜组织内存在细胞凋亡紊乱,肠上皮细胞凋亡过度、黏膜固有层组织内淋巴细胞凋亡抵抗,以及PMN凋亡迟滞.这是造成IBD肠道炎症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发生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在于激活了Fas/FasL信号传导途径、Bcl-2和Bax调节途径而实施的.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对揭示IBD的发病机制.靶向性阻断细胞凋亡通路治疗IBD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肠上皮在外环境和宿主间组成了一个生理和功能屏障.一旦这个屏障的紧密性被破坏,就会持续启动炎症性疾病和组织损伤.在肠上皮细胞下有一群星状细胞名为肠神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多种介质和调节肠神经元活性,阻止微生物和其他致病原从黏膜扩散,对肠上皮屏障内稳态和完整性起了关键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会描述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肠屏障的调节功能以及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肠黏膜屏障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肠上皮细胞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细胞间紧密连接(TJ)密切相关。研究证实IBS患者肠黏膜TJ结构异常,可能与IBS发病相关。本文就肠上皮细胞TJ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霞 《胃肠病学》2011,16(6):379-381
正常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构成,能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受营养、感染、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炎症性肠病(IBD)密切相关,然而其为IBD的病因还是继发性改变目前仍存在争议。保护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对IB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