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景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0例及其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红景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及其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发现,红景天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提示红景天为治疗HAPC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张玉萍  程明亮 《贵州医药》1999,23(3):190-191
目的 为了解α干扰素抗纤维化的程度,以及其抗肝纤维化与抗病毒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经α干扰素治疗前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CⅢ和HA水平。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PCⅢ和HA含量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血清HBV DNA阴转者血清PCⅢ和HA水平明显低于未阴转者。结论:α干扰素治疗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活动性,其抗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0例及丙型肝炎20例,应用胸腺α1和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6个月,治疗后其PCR-HBV-DNA的阴转率为68.0%,PCR-HCV-RNA的阴转率为70.0%,较对照组(干扰素α1b)的PCR-HBV-DNA阴转率440%及PCR-HCV-RNA的阴转率30.0%为高(P〈0.05)。通过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sIL-2Rα及TNFα发现,治疗前CD8,sIL-2Rα和  相似文献   

4.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定量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的出现 ,人们将定量PCR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了解ELISA法检测抗 HCV与病毒RNA的定量关系 ,我们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并与ELISA法检测抗 HCV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抗 HCVEIA试剂 ,北京万泰公司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试剂 ,上海生物研究所 ;HCV PCR试剂盒 ,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 ;PE5 70 0荧光PCR仪 ,美国PE公司。TECAN自动化加样系统 ,瑞士TECAN公司 ;…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的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国亮  张慧慧 《江西医药》1995,30(5):261-263
应用PCR技术和ELISA法同时检测了乙肝患者血清97例。结果显示:HBV-DNA-PCR阳性率67.0%,乙肝五项一项以上阳性率97.9%,HBe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89.7%,HBeAg阴性仍有51.7%HBV-DNA阳性,抗-HBs阳性者HBV-DNA阳性率25.0%,献血员有4.0%HBV-DNA阳性。结果提示,在乙肝病毒感染检出率方面,乙肝五项高于PCR,HBV-DNA-PCR  相似文献   

6.
以放兔法测定慢性肺心病肺结核、肺癌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病例各组PCⅢ、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病例各组同时升高的PCⅢ、HA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其中肺心组r=0.3681,P〈0.05;肺结核组r=0.7000,P〈0.001。各病例组间PCⅢ值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而HA含量肺心病组则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和肺癌组  相似文献   

7.
研究半边旗中二萜类有效成分之一6F对肺癌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中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株-肺腺癌上皮细胞SPC-A-1作实验对象,以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细胞光度术测定了6F对SPC-A-1细胞周期的影响「^3H-TdR,「^3H-UTR和「^3H」-Leu参入的方法观察6F对SPC-A-1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以及IV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81.1%。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在IV型胶原表达不同的大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53  相似文献   

9.
红景天中糖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景天中糖组份的分析COMPOSITIONANALYSISOFPOLYSACCHARIDEINRHODIOLA骆传环舒融(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LUOChuan-Huan,SHURong(BeijingInstituteofRadia...  相似文献   

10.
PCHA在食管癌中表达的初步探讨龙岩地区第二医院张杰民,杨德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近年发现能反映细胞增殖情况的一种标记物。我们利用PCNA单克隆抗体对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PCNA对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在预后上的区别。一、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缺失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绮明  曹家庆 《江西医药》1997,32(5):269-272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63例肝细胞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分布情况,探讨P16蛋白缺失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显示:(1)HCC级别愈高P16蛋白阴性率愈高;(2)HCC级别愈高PCNA指数(PCNA-LI)愈高;(3)P16蛋白阴性病例的PCNA-LI比P16蛋白阳性病例的更高(P〈0.025),P16蛋白与PCNA表达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的结果分析李卓名聚合酶链反应(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于1985年首见报道。本文应用此技术检测我院住院的HBV-M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并与酶联免疫检测HBsA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半边旗中二萜类有效成分之一6F对肺癌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中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株——肺腺癌上皮细胞SPC-A-1作实验对象,以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细胞光度术(FCM)测定6F对SPC-A-1细胞周期的影响[3H]-TdR、[3H]-UTR和[3H]-Leu参入的方法观察6F对SPC-A-1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化合物6F可强烈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34μmol·L-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6F作用细胞24h后,均能使细胞的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同时G0/G1期比例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6F对[3H]-TdR、[3H]-UTP和[3H]-Leu参入作用在培养24h后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化合物6F明显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阻断细胞于G2/M期,抑制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的基因诊断与多种抗HCV EIA检测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Abbott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同时进行了抗体中和分析、RIBA-2抗体分带检测和HCVRNA-RT-PCR技术,结果表明,RIBA-2阳性9例中RT-PCR阳性7例;抗体中和分析阳性8例中RT-PCR阳性7例。经配对x^2检验,t值分别为0.5和0.33,P>0.05。本文并对四种实验方法结果的符合与差异诸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应用套叠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了46例首发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05例随机正常人血清中的甲型肝炎病毒RNA(HAV、RNA)、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和人类巨细胞病毒DNA(CMV、DNA)。结果显示:AA组中HAV、HBV、HCV和CMV一率分别为8.7%、78.89%、41.3%和67.39%;而正常人中HAV、HBV、睡C  相似文献   

16.
梅起化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28-928
我院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tion -PCR )检测HBV DNA共221例 ,对其结果进行初步探讨。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病例均系我院1995年7月~1996年6月的住院患者共221例 ,男132例 ,女89例 ,年龄16~70岁 ,按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检测的不同组合分为9组。1 2方法 :以放免法 (RIA)检测每份血清的HBV标志 :HB 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并以PCR检测同一份血液的HBV DNA。放免法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酶免疫法检测天津地区90例慢性活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体。对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了Nested-PCR检测。90例患者有24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26.7%;24例抗-HCV阳性患者经PCR检测,8例为HCV RNA阳性。本组研究表明,天津地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HCV。在一定数量的患者中抗-HCV与HCV RNA并存,揭示确有HBV和  相似文献   

18.
HBsAg检测中S/CO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检测方法仍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 )为多。在其检验报告单中有S/CO值一项 ,对于它的临床意义说法不一。本室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FQ -PCR )检测HBV DNA含量作比较 ,说明S/CO值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作为HBsAg 含量的初步判断指标。1材料乙型肝炎检测试剂盒 (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 ,HBsAg定值血清 (2μg/ml和5μg/ml,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 )酶标仪 (芬兰MescanMK2),乙型肝炎系统分析软件 (四川省泸洲医学院检验提供 ) ,HBV DNA试剂盒 (深…  相似文献   

19.
血清唾液酸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章保  罗殿熙 《贵州医药》1998,22(3):166-167
为探讨血清SA含量变化对NPC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价值,地HNPC裕诊未治35例、NPC治疗后31例、NPC治疗后复发25例的血清S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NPC初诊未治组血清含量升高,NPC治疗后且水平下降,NPC治疗后复发组血清SA水平又再回升,提示血清SA民NPC的的消长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对判断NPC治疗效果,病程转归有一定帮助。NPC初诊未治组血清SA明显高于非肿瘤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严新民  余文林 《云南医药》1997,18(6):488-492
为了解HBV前C基因突变与血清“e”抗原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关系,采用错配碱基PCR技术检测HBV前C基因突变,结果发现148例“e”抗原阴性病人34例血清HBVDNA阳性;20例肝硬化,肝癌病人4例HBVDNA阳性,全部肝细胞HBVDNA阳性;68例“e”抗原阳性病毒血清前C基因突变仅为132%,56份抗“e”阳性病毒血清“A”突变频率为714%。干扰素治疗对“G”野生型病毒感染患者优于“A”突变型病毒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