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地区,在中国有广泛的用药基础,尤其对肝部感染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从地耳草中分到黄酮类化合物、间苯三酚衍生物和吡喃酮类等化学成分,并发现这些成分及其制荆的保肝、抗菌、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2.
田基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田基黄系传统中药,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其植物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 Thunb.ex Muarry,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肠炎、急性肾炎、急性结膜炎以及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1]。  相似文献   

3.
《吴普本草》中茈胡原植物考证徐显玲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245000关键词吴普本草;茈胡;原植物考证茈胡,即今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未记形态,故原植物已不可考。《吴普本草》始载柴胡产地和采收时月,谓:“茈胡,一名山菜,一各茹草。生冤句。二月、八...  相似文献   

4.
对生药地耳草伪品小二仙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研究,尽管正品与伪品相似,但它们的区别亦明显,小二仙草具有圆锥花序,不等式气孔,叶片无腺点;地耳草具有二歧聚伞花序、不定式气孔,叶片散布多数半透明腺点。前者茎的皮层中散布有草酸钙簇晶,而后者无。  相似文献   

5.
王梅 《中医研究》2001,14(4):11-12
吴其浚是我国清代杰出的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 ,他的代表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集中反应了他的学术思想与成就。《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三十二卷 ,收载植物 780多种 ,在此基础上又经修改补充 ,编著成《植物名实图考》 ,收载植物 1714种 ,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十二类合三十八卷 ,书中对所载植物名称、产地、品种、形态、功用、性味叙述较详 ,尤其重视植物名和实的考证 ,并绘有植物原图。二书综合了过去学者的研究成果 ,纠正了以往本草的错误 ,补充新的认识及看法。在我国…  相似文献   

6.
千里光与单头紫菀的外形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全草。别名九里明、九龙光、黄花草、九岭光。本品原名千里及,始载于《本草拾遗》。《植物名实图考》曰:“千里及,《本草抬遗》始著录,《图经》千里光、千里及,形状如一,李时珍并之,良是。”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之功。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如: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等证。现浙江有用单头紫菀的全草代替千里光入药。单头紫菀是浙江民间草药,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Aster turbinatus S.Moore的干燥全草。别名喉风草,百条根、牛舌草、打风草、野白菊、一枝香。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止痢止痒。笔者以外形鉴定的方法来区别千里光和单头紫菀两种药材。  相似文献   

7.
连翘     
<正>连翘经验鉴别专用术语青翘:指连翘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及时干燥,不开裂,习称"青翘"。老翘:指连翘果实成熟熟透时采收,及时晒干,开裂,习称"老翘"。连翘各版本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收载:地耳草为藤黄科(金丝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地耳草的伪品蚤缀进行了原植物,生药性状,显微等方面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提到动植物名338种,其中动物160种,植物178种。植物中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染草、瓜果、蔬菜、野菜及野生草木。药用植物种数差异很大,有50余种、80余种、89种、100余种、132种5种说法。最低数占所载178种植物总数的28%,最高数占74%。细查《诗经》,诗中只是写出了植物的名称,未言有何药用。诗中有的植物确有药用,但不会达到50种,甚至不超过30种。原因有二:一是《诗经》形成时,中医药理论尚处在孕育和萌芽之中,用药治病也处于探索的初期,用药很少,不能将后来的药用判断为当时也供药用。二是《诗经》是诗歌集,不会刻意去记载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0.
张雪珂  陈勇  胡琳珍  张勇慧 《中草药》2020,51(6):1660-1668
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为我国民间常用药用植物,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疗急慢性肝炎以及肠胃紊乱等。从地耳草中得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有间苯三酚衍生物类、黄酮类、酮类、吡喃酮类及二肽等。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地耳草的提取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抑菌、抗疟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近30多年来国内外地耳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耳草植物资源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耳草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耳草又名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其提取物田基黄甲素在试管内对牛型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及伤寒、副伤寒。本文报道地耳草水提物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 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中药骨碎补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振生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11):38-3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的骨碎补及《证类本草》的舒州骨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的骨碎补,均为槲蕨科的槲蕨,《图经木草》,《本草衍义》的骨碎补应为槲蕨科的中华槲蕨,《征类本草》的戊有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七的骨碎补应是石莲姜槲蕨,《证类本草》的海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分别为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地耳草的伪品蚤缀进行了原植物、生药性状、显微等方面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 Benth.为唇形科植物,全草具有类似生姜的气味,故称姜味草。本品始载明朝《滇南本草》,是云南常用中草药,资源丰富,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嫩枝叶作药茶还可预防感冒。有关文献报道含有挥发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姜味草资源,本实验研究了其非挥发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从姜味草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名、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方法:对我国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基源植物的中名、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版《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及其基源植物的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植物中名存在混淆和交叉混淆,及其学名不一致的4种情况:一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的植物中名不一致;二是《中国药典》的部分中药基源植物的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植物的学名不一致;三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上植物中名和学名不一致;四是《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与《中国植物志》其他植物中名相同。结论:《中国药典》的中药名、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应保持一致性,才有利于人们进行中药种植、采购、销售、生产、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国中药在国际上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大典》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陈士林博士领衔,凝集十多位药用植物专家及产地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经验积累,悉心编写而成。文字精练,图片精美清晰真实,准确诠释植物的特征性状。更为可贵的是,该书的植物名及植物学拉丁名,参照最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Florao China》及《中国植物志》,体现最新的植物分类学成果,对于国内外开展中草药研究交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中药》2007,9(3):36-36
《中草药大典》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陈士林博士领衔,凝集十多位药用植物专家及,地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经验积累,悉心编写而成。文字精练,图片精美清晰真实,准确诠释植物的特征性状。更为可贵的是,该书的植物名及植物学拉丁名,参照最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Flora of China》及《中国植物志》,体现最新的植物分类学成果,对于国内外开展中草药研究交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耳草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耳草又名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 .的干燥全草。具有清利湿热,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田基黄注射液对CCl4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1] 。田基黄注射液能抑制CCl4所致的SGPT升高和肝脂质过氧化,尤其对CCl4引起的肝细胞色素P 4 5 0含量的降低具有明显保护作用[2 ] 。地耳草还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3 ] 。地耳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黄烷醇及其苷类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的根。其药用历史最早记载见于清代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在该书中收载了一味专治跌打损伤的岭南中草药“斑骨相思”,并载其“味甘,性平,治跌打伤.壮筋骨,补足胫,煲水洗亦可。一名土牛膝.又名多须公,又名六月霜,马食者最良”。此药是菊科植物华泽兰,即今天的广东土牛膝。  相似文献   

20.
王长松 《中医杂志》2011,52(24):2151-2152
结合周仲瑛教授诊治的典型病例,介绍了应用苍耳草、佛耳草、地耳草、金沸草、鹅不食草和狗舌草等6种冷癖中草药的临床经验,包括适用病证、用法用量、配伍用药、注意事项等,体现了周仲瑛教授重视临床实效、用药思路开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