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0):1410-1413
目的:研究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后乳腺癌中泛素特异蛋白酶39(USP39)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的表达量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9月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后的乳腺癌组织,检测乳腺癌中USP39、EphA2以及增殖抑制基因、侵袭促进基因的表达量,计算治疗后乳腺癌中USP39、EphA2表达量的四分位数。结果:治疗后乳腺癌中USP39、EphA2、Sam68、Gab2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治疗前,ALEX1、PTPN14、ARID1A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不同USP39、EphA2 mRNA表达量乳腺癌中ALEX1、PTPN14、ARID1A、Sam68、Gab2的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39、EphA2的mRNA表达量越高,ALEX1、PTPN14、ARID1A的表达量越低,Sam68、Gab2的mRNA表达量越高。结论:曲妥珠单抗治疗能够通过抑制USP39、EphA2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1005-100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LAG-3、DKK-1含量及癌细胞增殖、侵袭、血管新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早期胃癌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胃癌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LAG-3、DKK-1及血管新生分子的含量,采集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并测定增殖、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胃癌组血清中LAG-1、DKK-1、Ang-1、Ang-2、VEGF、bF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组织中EPHA2、LOXL2、PCNA、Akt、CyclinD1、MYH-9、CXCR7、KDM1A、Cat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患者血清中Ang-1、Ang-2、VEGF、bFGF的含量及胃癌组织中EPHA2、LOXL2、PCNA、Akt、CyclinD1、MYH-9、CXCR7、KDM1A、CatB的mRNA表达量均与血清LAG-3、DKK-1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LAG-3、DKK-1含量对早期胃癌具有诊断价值并且能够评估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血管新生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的恶性组,接受手术切除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后收集病灶组织并测定增殖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结果:恶性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恶性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中CyclinD1、Rb、Sp1、Survivin、ERα、ERβ、PRA、PRB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ULT1E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低ADC值亚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灶中CyclinD1、Rb、Sp1、Survivin、ERα、ERβ、PRA、PRB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高ADC值亚组,SULT1E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高ADC值亚组。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能够用于评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大鼠缺血后肢局部应用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按月龄分为A组(4个月)和B组(16个月),A组又分为A1、A2组,B组又分为B1、B2组,每组10只大鼠.40只大鼠均切断左股动脉,制作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A1和B1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多次注射重组牛bFGF蛋白;A2和B2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取各组大鼠内收肌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内收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 各组大鼠缺血后肢肌内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比较,A1组多于A2组,B1组多于B2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30~3.50,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不同月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内注射bFGF蛋白可促进肢体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且与月龄无关.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8):2531-2534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RSA)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与侵袭、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的RSA组,同期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且无流产病史的孕妇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蜕膜组织并检测凋亡基因、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及促血管新生分子的蛋白含量,采集血清并测定抗血管新生分子的蛋白含量。结果:RSA组蜕膜组织中Bcl-2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Bax、Caspase-3、Caspase-9、TRAIL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RSA组蜕膜组织中MMP2、MMP9的mRNA表达量以及VEGF、Ang-1、Ang-2、Tie-2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Bcl-2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Bax、Caspase-3、Caspase-9、TRAIL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蜕膜组织中TIMP1、TIMP2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sFlt-1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Bcl-2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与Bax、Caspase-3、Caspase-9、TRAIL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RSA蜕膜组织中促凋亡基因表达增多、抗凋亡基因表达增多且细胞过度凋亡与侵袭不足、血管新生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VEFG,bF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癌VEGF ,bFGF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和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7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 ,FLK - 1,bFGF ,FLG阳性系数值和MVC值 ,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组VEHF ,bFGF ,FLK - 1,和MVC值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VEGF ,FLK - 1,FLG和MVC值临床分期 0~Ⅱ期和Ⅲ~Ⅳ期组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VEGF ,bFGF表达与MVC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VEGF和bFGF ,VEGF和FLK - 1,bFGF和FLG表达呈相关。结论 乳腺癌VEGF ,bFGF及其受体与肿瘤血管生成、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VEGF ,bFGF可以促进其受体的表达 ;VEGF的表达与bFGF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7例乳腺癌及3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F-1α和bFGF的表达;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及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6%(54/67)、73.1%(49/67),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0.0%(0/39)、35.9%(14/39)]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HIF-1α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14,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HIF-1α及bFGF的表达与阴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HIF-1α及bFGF阳性肿瘤组织中的MVD均值显著高于阴性组织,且MVD随着HIF-1α及bF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MVD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HIF-1α和bFGF在人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IF-1α与bFGF间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甙Rg3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裸鼠作为研究对象,在颈部皮下注射乳腺癌细胞以建立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D4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人参皂苷Rg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苷Rg3。比较4组肿瘤生长情况、血清中血管新生因子含量、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比例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体积无差异;治疗后7、14、21d时,B、C、D组的肿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bFGF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D组的肿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bFGF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治疗后21d时,B、C、D组的肿瘤重量、肿瘤体组织中S期、G2/M期比例以及cyclin E、CDC25A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A组,G0/G1期比例高于A组;D组的肿瘤重量、肿瘤体组织中S期、G2/M期比例以及cyclin E、CDC25A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G0/G1期比例低于B组和C组。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人参皂甙Rg3能够更为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并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期素1(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各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yclinD1在60例乳腺癌、21例非典型增生、10例正常对照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yclinD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非典型增生组与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间VEGF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情况无关(P>0.05).CyclinD1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乳腺癌组织VEGF和Cyclind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 VEGF和CyclinD1在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和CyclinD1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A组, 24只)、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B组, 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 24只)、正常组(D组, 6只), 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 mg/0.04 ml EPA、0.03 mg/0.04 ml EPA、0.04 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 碱烧伤7 d和14 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 43)%、(11.06±2.14)%, 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 50)% (P<0.05).碱烧伤后7 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 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 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 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