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患儿呼吸道处的分泌物细菌进行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荧光核酸。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以及腺病毒等。结果:对948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病原检测,其中呈阳性者296例(31.2%),细菌性病原者186例(62.8%),RSV肺炎患者80例(27.0%),副流感病毒3型患者6例(2.0%),CT肺炎患者22例(7.4%),MP患者2例(0.7%);检测呈阴性者652例(68.8%),G-杆菌占细菌总数的80.6%;G+球菌占19.4%。G-杆菌与G+球菌相比较,G-杆菌的检出率明显要高(P<0.05)。对胎龄不同及日龄儿进行检测,G-杆菌和G+球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V肺炎一般在12月至次年5月间发病,临床表现有喘憋、肺部喘鸣音。CT肺炎患者进行阴道分娩者占90.9%,剖宫产者占9.1%。结论: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对病原做出正确判断,RSV肺炎是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病毒性肺炎不同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1020例住院患儿的血清和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抗原;采用RT-PCR方法检测博卡病毒和人偏肺病毒核酸;采用ELISA法检测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在1~3岁年龄段,RS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42. 2%); 3~7岁和7~14岁年龄段,AD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53. 3%,53. 9%)。一年四季中各季节RS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 3%,65. 5%,57. 8%和45. 6%。不同病毒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除RSV和ADV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 0. 05),其他病毒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临床体征方面,RSV和EBV在热、咳、痰、喘及肺部湿啰音体征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余病毒肺炎各体征表现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儿童呼吸道病毒肺炎与年龄、季节、中医证型等均相关; RSV和ADV是14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3.
洪岩  陈垣  欧静琳  杨关山  佟丹  郑方 《陕西中医》2012,33(11):1460-1461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平喘类中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清肺平喘汤(炙麻黄、黄芩、桑白皮、白芍、白果、射干、半夏片、葶苈子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8例,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X胸片吸收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比例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清肺平喘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诱导痰细胞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院用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本院住院病毒性肺炎患儿 80例 ,均符合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男 2 7例 ,女 13例 ;年龄 2个月~ 2岁 ;病程 ( 2 .5± 1.5 )d。对照组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个月~ 2岁 ;病程 ( 3.0± 1.5 )d。两组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 ,肺部可闻及湿音 ,胸片提示肺部有炎症改变。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查病毒病原 :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 36例 (治疗组 17例 …  相似文献   

5.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病过去由于对肺炎支原体认识不足,认为它仅是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并不多见。如今已有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证明肺炎支原体不仅是肺炎的常见病原,也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1977年日本7个国立医院308例肺炎的病因分析,病毒性肺炎占27.9%,细菌性肺炎占17.9%,混合型占13%,支原体肺炎占29.2%。1964~1975年美国加州对1483例肺炎进行病毒和支原体分离,357例分离阳性,其中支原体肺炎29.4%,呼吸道合胞病毒25.5%。首都儿科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1.8%)(P0.05);实验组的啰音及咳喘消失时间、住院及退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注射及外敷化痰膏,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及对症处理疗法,对两组疗效、证候和肺部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体征、咳嗽、喘促和咳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静滴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4~0.5 mL/kg静滴1次/d,同时给予更昔洛韦5 mg/kg静滴2次/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道病原体13项核酸检查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流式荧光法,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34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CR对其13类病原体的DNA/RNA进行检测,包括副流感病毒(PIV)、乙型流感病毒(INF–B)、甲型流感病毒(INF–A)、肺炎支原体(MP)、人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HRV)、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卡他莫拉菌(MC)、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百日咳杆菌(BP)。分析其在小儿呼吸道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病原体检出率方面, 1岁组和1 ~ 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岁组与5 ~ 1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 5岁组与5 ~ 10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 159例,占比46.76 %;MP 83例,占比为24.41%;RSV 49例,占比为14.41 %。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自拟中药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82.3%(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退热、平喘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M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MP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止咳祛痰汤.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2.5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率为67.50%,总有效率为82.5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肺部细湿啰音、哮喘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X射线胸片转阴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85.00%.2组差异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单侧病变转阴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双侧病变转阴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MP疗效显著,可较快消除咳嗽、发热、肺部细湿啰音、哮喘音等临床症状,降低白细胞,提高X射线胸片转阴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拔罐联合抗生素与单纯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注射液头孢地嗪钠静脉滴注,80 mg/(kg·d),共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滴注抗生素第1天和第4天予背部膀胱经拔罐治疗,每次留罐5~10 min,共治疗7d。观察两组完全退热天数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加拿大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流感量表(CARIFS)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完全退热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CARIF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儿咳嗽、咯痰、肺部听诊积分及CARIFS咳嗽、鼻塞流涕、咽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97.1%(34/35),对照组痊愈率为91.7%(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与单纯抗生素疗效相当,但在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改善肺系症状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医院的咳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越婢加半夏汤辅助西药治疗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1例细菌感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莫沙西星治疗,试验组46例给予莫西沙星联合越婢加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2周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M)]及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西医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第3代头孢霉素静滴(具体药物及剂量根据血象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阿奇霉素(希舒美)静滴10 mg/(kg·d),1次/d,连续静滴3 d,停药4 d,再静滴3 d。以及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由大黄、芒硝、炒芥子、炒桃仁组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仪由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药饼药物组成为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儿茶等。以上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以啰音消失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5.17±1.60)d短于对照组啰音消失时间(7.57±1.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达到疏通经络,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17.
张岑  乔曼  胡国华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74-676
[目的]观察清肺消炎丸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证属(风温病肺热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的C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肺消炎丸。比较两组治疗10 d后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或基本正常的时间,对比两组入组当日和观察结束时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等化验指标和治疗10 d后两组胸片感染灶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肺部湿啰音明显缓解或基本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前后血CRP的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WBC、N%的改善及治疗10 d后胸片感染灶吸收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消炎丸联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病,肺热炽盛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5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8例给予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57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 线阴影消失时间及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 线阴影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略高于对照组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毒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阿奇霉素+麻杏石甘汤)与对照组(28例,单纯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治疗5d后对其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P〈0.05);试验组患儿咳喘消失、湿罗音消失、退热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热毒型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建堂 《新中医》2021,53(4):76-80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片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痰热壅肺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予清热散结片治疗,均连续治疗12 d。于治疗前、治疗12 d后评定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咯痰、发热、气喘、肺部啰音5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5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4、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清热散结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热壅肺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