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在兴实业、办教育的同时,致力于城市建设,创造性地构筑起南通"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以谋求城、镇、乡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方城市相比,张謇建设的南通足与翟华德所经营的新城(莱奇华斯Letchworth与韦林Welwyn)相媲美;张謇的城市区域思想不仅与盖迪斯的提出的"区域观念"(regional concept)、"组合城市"(Conurbation)理论有暗合之处,同时张謇还是将城市建设与地区发展作综合考虑的这一城市建设思想的实践者.与同时期的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论断的要义在于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张謇对城市建设的认识是超前的,业绩是杰出的,中国城市史及世界城市史都应给这位先驱者以应有的地位,这同样有利于人们以更高的"远见、创新和毅力",迎接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的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断,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耐人寻味的话题,它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在张謇的经营下,南通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最早活跃的地区,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觉醒和创业代表着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作为近代中国名盛一时的“模范县”,当年的南通在全国多方面占据了优势和“第一”。此外,诠释“中国近代第一城”。还应从“中国近代第一特色城”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3.
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地域(区域)文化构成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文化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发掘、研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课题。独特的“江海文化”孕育和发展了南通城市,江海文化的杰出代表张謇营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铸就了令世人瞩目的南通近代辉煌。南通在新世纪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承传历史文脉,加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彰显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张謇和张之洞分别经营的南通与武汉,得到中外舆论的好评,南通有中国理想文化城市的赞誉,武汉有东洋芝加哥的美称。尽管张謇和张之洞的社会地位不同,客观条件不一样,发展工业的方法也不同,但他们为南通与武汉的工业化做出了骄人业绩。张謇和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先驱者,他们为南通和武汉的城市化、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南通和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城市典范。  相似文献   

5.
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发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先声。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明显受到了日本办的博物馆,特别是日本帝室博览馆的影响。南通博物苑收集、保存大量文物、标本;种植花草树木;饲养珍稀动物,并以此为基础,服务教育,启蒙民众。张謇筚路蓝缕,卓有成效的实践,推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南通近代城市形象的塑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文化观。得益于张謇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文化城市”,文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文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者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者集于一身者,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文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张謇在南通及其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卓有成效。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张謇城市建设的思想实基于他对区域的关心和一系列的行动。张謇较之他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高明之处,在于科技与人文并重,汇理想与笃行于一身。张謇的创新与开拓,不仅为南通建设之所需,且对于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的当今中国或许能有新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8.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1896年至1899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办厂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大生纱厂的初见成效,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张謇自己.他由此发轫,先后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乃至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的新事物.张謇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尽管宣称弃仕言商,却始终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事业并非局限于实业与教育两大部类,而是谋求通海地区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吴良镛院士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意即这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然而,张謇的最终目标又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理想建成这"第一城",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城"的示范与推广,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张謇在清末民初以“状元办厂”、建成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时人称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张謇投身实业的动机根源于时代的召唤。经历弃官从商的艰辛历程,张謇取得了经营实业的辉煌成就。张謇实业生涯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旧式知识分子弃虚务实、“学而优则商”的新型人生道路。他所开创的发展经济的“南通模式”,他所领军的“儒商”群体,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謇的警政思想,在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在南通创立了江苏乃至全国第一支自治民办的近代警察队伍,创办了全国第一支专职交通警察和多种实业警察队伍。在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治安混乱的“大环境”之下,创造了南通安定的环境,对打造近代南通城,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5~2012年合肥市蜀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合肥市蜀山区2005-2012年网络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合肥市蜀山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44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16/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8.02/10万,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60/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呈单峰分布,4月份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1.80:1;4岁组发病率最高达303.21/10万,2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4.71%;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6.30%;地区分布不均,五里墩街道、笔架山街道和南七街道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总体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城市人口高发,需加强相应人群或领域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入学入托时的查验补种,加强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和应急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謇作为早期现代化先驱,他在苏北创立“通海垦牧模式”,开展沿垦事业的主张及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的视角总结,“通海垦牧模式”有七个主要特点。走新型的农工集合、统筹发展之路,是“通海垦牧模式”成功的二个重要历史经验。这一模式以“公司加农户,,为组织建立农村的经营体制,以及重视农民教育,走新型的农工结合、统筹发展之路等历史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知识城市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市形态,既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必然产物。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发展,是知识城市成功崛起的重要产业依托。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大学研究院的集聚发展,是知识城市成功崛起的重要模式之一。大学研究院最基础的功能是充当科技创新孵化器,其功能定位应与当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大学研究院应以科研为主、兼有教学,既要注重依托母校的优势学科,着眼于技术研究的前沿,又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瞄准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才能切实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应当重视大学研究院与现有科技园区的耦合共生与联动发展,这样既可共享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科技公共服务,又有助于形成一种互动创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荔湾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781例,发病率为86.95/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下旬至11月下旬,高峰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男女性别比1∶1.14;发病年龄最大92岁,最小2岁,以中青年为主。全区疫情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随后向老城区扩散,最后波及21个行政街,有8个较大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Ⅰ型。结论2013年荔湾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疫情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荔湾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作为社会经济集聚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其中,由于辐射效应的影响,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对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首位城市的过度膨胀,资源的过度集聚,也会导致各类阻碍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城市病产生。因此,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注重通过首位城市的扩散效应促进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平衡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作为我国相对较为成熟的三大城市群,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最为平衡,长三角城市群位居第二,京津冀城市群平衡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的现状和动态,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卫生习惯等;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结果:十堰地区人群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21%。市区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各县(市)人群,猫犬等动物密切接触者,临床免疫功能低下者和不良饮食卫生习惯者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十堰地区居民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喂养宠物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早期检查及治疗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的咬合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市城区65~74岁老年人咬合支持相关的信息.结果 在1219名受检者中,平均校正失牙为10.00颗;咬合牙对数平均为7.26对,后牙区平均为3.70对;咬合支持区个数平均为2.20个;无平衡咬合接触关系者占41.51%;游离端缺失者占62.26%.结论 北京市城区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群中咬合支持作用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研究老年人咬合状况时采用主要针对后牙咬合情况的指标比单纯采用传统的缺牙情况指标更为贴切,也更为客观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