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我科收治的1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148例有131例发生于腹腔手术后。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114例,CT扫描32例,腹部B超检查45例。行非手术治疗93例,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组均治愈,手术组死亡率为3.63%(2,55)。结论 腹腔手术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螺旋CT扫描和腹部B超检查对明确梗阻部位及肠绞窄趋势有重要意义。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高,而出现肠绞窄及肠坏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粘连性肠梗阻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的X线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胎粪性腹膜炎,其中45例手术治疗,按X线平片是否有腹部钙化斑,分为有钙化组(A)和无钙化组(B),对组内病例的临床资料、腹部X线平片特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术后预后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肠梗阻27例,肠梗阻伴腹水23例,气腹12例。B组肠梗阻伴腹水、游离气腹的发生率较A组高,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比例较高;产前B超异常的比例B组(62.5%)明显高于A组(36.8%);A、B组各有4例术后出现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胎粪性腹膜炎X线平片表现以肠梗阻多见。无钙化斑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可能大,预后差。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X线诊断要点为肠梗阻伴腹水,结合产前B超,可做出正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3.
腹部X线平片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B超、CT也已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近几年已有学者报道为MSCT对诊断肠梗阻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比较MSCT、B超及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报道极少。作者对2002年9月~2007年10月经本院手术证实为肠梗阻且术前行MSCT、B超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97例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我院1993年3月~2005年5月经手术确诊为粪石性肠梗阻16例,术前均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10~75岁。有腹部手术史4例。16例术前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发现为粪石性肠梗阻。术后反复追问病史,发病前有进食烤肉和柿子史6例,进食哈密大枣3例,食山楂1例,且均为饥饿时进食,食后4~6小时发病;有便秘史4例;有慢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各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3天,最长6天。4例有腹部手术史病人术中见小肠轻微粘连不足以引…  相似文献   

5.
本科收治14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54~83岁,平均(63.57±7.94)岁;发病距就诊时间3~11 d,平均(6.90±2.38)d.既往长期便秘12例,腹部手术5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有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有肌紧张3例.腹部X线平片可见气液平面,B超及CT检查肠管扩张,4例CT扫描可见肠腔内高密度粪石影,6例术前诊断怀疑腹部肿瘤.  相似文献   

6.
对52例粪石性肠梗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腹部CT对所有病人肠道内粪石均诊断准确。52例病人中,36例(占69%)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日11.6d,并发症发生率8.3%。16例(占31%)经手术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日15.8d,并发症发生率25%。腹部CT对粪石性肠梗阻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保守治疗是粪石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不缓解者或绞窄性肠梗阻者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其中26例手术治疗,10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10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存在分别为60%,100%;CT能准确诊断肠梗阻病因为95%,平片仅为15%。结论CT检查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方面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和B超,对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9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9例均有腹部手术史,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平片检查为完全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21例B超、X线、CT影像学检查探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1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包括肾细胞癌14例、肾孟移行细胞癌6例、间质性肾炎1例。21例全部行B超检查;B超、X线19例;B超、X线、CT共16例。结果:B超术前诊断16例阳性,术后15例;X线术前诊断13例阳性,术后为12例;CT术前诊断肾细胞癌11例,术后10例,肾孟癌3例,术后2例。21例B超、X线、CT检查的敏感性为B超76%、X线68%、CT88%。比较可看出CT最高,B超次之,IVU最低。结论:CT、B超成为诊断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IVU已经成为符合性及补充诊断。其中以CT的敏感性与正确性最高,B超经济方便,可以作为筛选性肾脏检查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粪石性肠梗阻10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涛  汤艳艳  谢亮 《临床医学》2010,30(5):67-68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3例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5例诊断为肿瘤性肠梗阻,2例诊断梗阻原因不明确,术中均证实为粪石性肠梗阻。结论典型病史结合影象学检查可提高粪石性肠梗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的诊断效能情况。方法择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78例患者,术前均采取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为82.1%,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1.0%,对梗阻原因诊断的正确率为35.9%,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的准确率为74.4%;腹部X线平片的符合率为89.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46.2%,对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是30.8%,对梗阻有无出现绞窄准确率为12.8%。可见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综合效能显著性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X线平片与超声联合检查,对由于结石、肿瘤以及粪石引起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B超及CT在原发性甲状穷腺机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力进症的X线、B超及CT检查资料。结果:X线检查15例均有明显的骨质改变;颈部B超检查5例中4例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颈部CT扫描3例,结果均与手术病理相符。结论;X线检查是本病影像诊断的基本方法.B超及CT具有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术前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X线与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检查,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等确诊结果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两种检查诊断类型符合率比较。结果:经手术病理等确诊,45例疑似病例中,38例确诊急性肠梗阻,发生率84.44%;单纯性梗阻12例,绞窄性梗阻15例,动力性梗阻11例。CT检查急性肠梗阻诊断类型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应用与CT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线,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梗阻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超  施平声 《新医学》2004,35(5):303-304
目的:总结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引起急性肠梗阻原发疾病依次是消化道肿瘤27例(34%),肠粘连20例(25%),肠扭转11例(14%),肠及胆囊结石7例(9%),妇科肿瘤转移4例.嵌顿性疝3例,其它少见的原因如回盲部憩室2例。医源性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麻痹性肠梗阻、小肠血管畸形、肠套叠各1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典型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B超或CT亦有较高诊断价值。80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为消化道肿瘤扣肠粘连,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或B超、CT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肠梗阻的非增强CT表现,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道肿瘤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2例(均为肠肿瘤并发肠套叠),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结果:粘连性肠梗阻、肠道肿瘤、粪石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静脉血栓CT符合率分别为6/9、6/6、3/3、2/2、2/2、1/1.结论:非增强螺旋CT能对肠梗阻病因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35例B超声象图所见,其中贲门癌16例,胃体癌12例,贲门并胃体癌7例。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16例,粘液腺癌11例,鳞状上皮癌4例,粘液细胞癌3例。经胃B超快速显象剂检查,B超声象图、胃镜与X线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33/35例)、94.2%(33/35例)、85.7%(30/35例)。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5.7%(2/35例)、14. 2%(5/35例)。胃部声象图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肠梗阻患者的X线平片和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4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结果:X线平片和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分别为84.9%和100%。4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脐疝2例,回盲部憩室炎1例。结论:对肠梗阻的诊断MS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其对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和病变区血供情况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69例病人的主要原发性疾患是;肠粘连17例,肿瘤23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以及典型腹部立卧位平片。B超或CT对30%病人有诊断价值。69例病人均常见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为肿瘤和粘连。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靠典型的病史体征,以及腹部立卧位平片、B超或CT。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9.
周敏 《临床误诊误治》1999,12(4):298-298
胃肠柿石症并发肠梗阻,临床上处理并不困难。但由于柿石在消化道内分布的特殊性,手术时如不引起重视,容易造成柿石遗漏。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柿石性肠梗阻病人,因首次手术柿石未取净再次手术。特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 男,8岁。病儿半月前食生柿6只。近2天因脐周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脐右侧腹部饱满,可扪及5cm×3cm大小肿块,有压痛。行立位腹部X线摄片,中腹部可见数个阶梯状液平。B超提示右侧腹部平脐肠腔内可见一44cm×29cm大小增强光团,后…  相似文献   

20.
粪石性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肠梗阻类型,一旦发生,定位和定性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以往X线平片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信息量不足,对有临床表现的机械性肠梗阻有20% ~ 50%的病例不能诊断,而且不能对梗阻作出病因诊断.多层螺旋CT有很大的时间、空间及密度分辨率,能很好显示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原因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本研究对18例经手术和CT诊断证实的粪石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