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正>患者女,30岁。因停经35+5周,双下肢浮肿1+月,阴道流水伴下腹部不规则疼痛3h于2006-06-19急诊入院。孕25周查血常规RBC2.71×1012/L、HGB101g/L、PLT70×109/L。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予以治疗。孕30周出现双下肢浮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3个月,双下肢臀部及双腕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5d来诊。患儿在5d前因上唇及鼻尖部血管瘤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1次,治疗1d后双下肢、臀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7.7×109/L,血小板(PLT)35×109/L,血红蛋白(Hb)107g/L,中性粒细胞(N)0.33,淋巴细胞(L)0.48。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泼尼松2.5mg,每日3次。口服5d后,复查血常规WBC8.2×109/L,PLT114×109/L,Hb129g/L,N0.63,L0.32。  相似文献   

3.
例1,男,21岁。汽车撞伤致右侧3、4肋骨后弓及T_5椎棘突骨折。伤后4个月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左侧为甚,继之大小便失禁半月入院。双侧T_7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Ⅲ级。脑脊液蛋白2.1g/L,细胞数4×10~6/L。椎管造影提示T_5平面不完全梗阻。术中见T_(5~6)脊髓左侧有2.5×1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 3岁,因停经6个月,下腹部持续性疼痛6小时入院。既往月经规则,停经4个多月感胎动至今,孕期曾在本县妇幼保健院行多次孕检,未发现异常。于6小时前无诱因突发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头晕,无阴道流血及流水,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月经史:1 6 ,3~5 / 3 0 ;生育史:0 -0 - 2 - 0 ,孕一个月人流一次,孕3个月流产一次。查体:神志清晰,面色苍白,T3 6 .3℃,P74次/分,BP80 / 6 0 m m Hg;下腹部压痛( + ) ,下段可扪及宫缩、弱,胎心1 4 6次/分;妇检:外阴阴道( - ) ,未见血迹,宫口未开。血Rt:WBC 1 2 .6×1 0 9/ L ,N 91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27岁。以腰背部隆起伴疼痛1个月于1988年7月8日入院。体检:外观轻度贫血。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一)。肝脾(一)。腹壁反射减弱。耻骨联合以下及下肢深浅感觉消失,膝反射稍亢进。未引出病理反射。腰背部相当T_(10)、T_(11)~(12)胸椎后突,L_2、L_3旁有压痛,双下肢肌力2级,不能坐和站立。Hb:95g/L,WBC7.4×10~9/L,分类正常,BPC 140×10~9/L,SR: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3岁。因发热,畏寒3d,腹痛1d于2005-02-10入院。入院体检:腹部平软,脐右下二指可触及一10cm×5cm×4cm大小的包块,质韧,压痛明显,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血W BC11.0×109/L,中性粒细胞0.91,RBC4.33×1012/L,H b132g/L,PLT203×109/L,ESR94m m/h;腹部B超右下腹探及一“假肾”形图形,回声不均质,大小为11.0cm×6.0cm,同侧肾正常,提示右下腹部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门诊以消化道肿瘤收住院,拟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入院后在B超引导下对包块穿刺并送病理,回示:肾盂肾炎,二次B超示右下腹部包块为异位左肾…  相似文献   

7.
<正> 美国男性,29岁,同性恋者。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左侧脾痛曾先后三次住院。于第一次入院前7个月,皮肤及淋巴结病检诊断为卡波济肉瘤(KS)。体检:左腋窝可触及4个0.5×0.5cm之淋巴结,左右腘窝及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多个2×1~2×2cm之淋巴结;双下肢可见紫斑,左肩胛角以下叩浊、呼吸音及语颤消失,WBC4.7×10~9/L,L0.44/L,胸部X线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穿刺抽出乳白色胸液。pH:7.9,比重1.030,胆固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35岁。因停经35+5周,上腹部疼痛3h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60/120mmHg(1mmHg=0.133kPa),腹部、外阴及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胎心150次/min,血WBC 14.5×109/L,PUT138×109/L,红细胞压积0.32,血浆比粘度1.19,全血比粘度4.18;尿蛋白(+++),红细胞(-),尿蛋白定量3.7g/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患者 ,马某 ,女 ,49岁。以右上腹肿块 ,疼痛不能移动一年余入院。病人入院前一年发现右上腹有一肿块 ,质硬、压痛 ,活动度差。经彩超和 CT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查体 :T36.6°C,P80次/分 ,R1 9次 /分 ,BP1 2 0 / 60 mm Hg(7.5mm Hg=1 k Pa)。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 ,神志清楚。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 ,右上腹压痛 (+) ,肝右肋缘下 3cm处可触及 ,质硬 ,脾肋下 4 cm处 ,剑突下 3 cm处可触及 ,肝区叩击痛 (+) ,移动性浊音 (±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 :WBC9.4× 1 0 9/ L,N0 .86,L0 .1 4。B超示肝脏…  相似文献   

10.
喉结核1例     
陆国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F003-F003
患者女 ,41岁 ,以声嘶2年 ,疼痛性吞咽困难1周入院。患者近2年来 ,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 ,受凉后伴咳嗽 ,喉不适 ,咳嗽以干咳为主 ,偶伴少许白色泡沫痰 ,或带血丝痰 ,按常规抗炎、止咳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 ,咳嗽 ,吐痰能缓解。但声嘶不能好转 ,并渐渐加重。1周前 ,病人出现进食疼痛 ,吞咽困难 ,无明显的发热、盗汗 ,一般情况下降。有肺结核病接触史及吸烟史。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 ,体温37 7℃ ,咽部充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少许增生 ,舌根部可见一0 5cm×0.8cm浅表性溃疡 ,心肺 (-)。血常规 :Hb108g/L ,RBC3 79×1012/L ,WBC7 1×109/L ,N0 …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9岁。无诱因出现发热、髂骨疼痛,伴腹胀、纳差,就近给予药物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者于2008-07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肋下未及,胸骨压痛阴性,脾左侧肋缘下5~6 cm,心肺正常。腹部B超示:脾厚6.1 cm,左侧肋缘下9 cm,切迹明显,实质回声均匀。血常规:WBC 234.42×109/L,RBC2.77×1012/L,Hb 76 g/L,PLT 904×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7岁,农民.主诉畏寒发烧,右上腹疼痛20余天.于1989年11月20日急诊入院.体检:T 40℃C,P 102次/min,R 24次/min,BP, 9/5kPa,巩膜无黄疸,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表浅淋巴结不大,左肺下有少量的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尖部有轻度收缩期杂音,肝上界五肋隙,肝下界肋下2cm,剑大4cm,有叩压痛,双下肢有轻度指压性水肿.化验检查,红血球2.51×10~(12)/L,血色素59g/L,白血球2O.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4岁。右腰部肿物10余年,近半年来肿物增大明显,无疼痛等不适。体检:右腰部约平第三腰椎棘突旁6cm处触及肿物6×10cm,表面光滑、无压痛、质中、不活动。Hb135g/L,WBC8×10~9/L,N0.72,L0.28。拟诊右腰部肿物待查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肿物处于腰肌间,呈椭圆形,约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例因合并脾蒂扭转及自发性破裂行脾摘除术后痊愈的患者. 例1,女,40岁.左下腹部发现一拳头大肿块8年余,就诊前5天突然感左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疼痛波及中下腹部,排气排便疼痛可停止,纳差.术中见腹腔血液约300ml,一巨脾30×15×8cm横于下腹部,脾蒂扭转,脾前缘有5cm的裂口,脾严重瘀血及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性 ,2 9岁。主因发热、头痛 5d入院 ,查体 :体温37 7℃ ,脉搏 1 0 6次 /min ,血压 1 5/ 9kPa ,酒醉貌 ,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 ,心肺听诊正常 ,全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 ,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 ( ) ,潜血 ( ) ,红细胞 1 0~1 2 /HP ,白细胞 6~ 8/HP ,多形红细胞占 85 % ;2 4h尿蛋白定量 1 0 9g;血红蛋白 1 31 g/L ,白细胞 5 7× 1 0 9/L ,中性粒细胞 0 67,血小板计数 78× 1 0 9/L ;血尿素氮 5 30mmol/L ,肌酐 1 2 9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 (ALT) 2 33μl,天冬氨酸转氨酸 (AST) 1 59U/L ,肌酸激酶 357U/L ,同工酶 3…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5 2岁 ,以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 ,向肩背部放散3个月 ,吃油腻性食物症状加重。于 2 0 0 3年 2月 16日入院。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正常 ,腹部丰满 ,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 ,莫非氏征 (- )。B超提示 :胆囊轮廓欠清 ,大小约 8.5cm× 2 .9cm ,囊壁毛糙 ,胆囊内未见明显的胆汁回声 ,可见充满强光反射 ,后伴声影。血常规 :WBC :10 .5× 10 9/L ,Hb :14 .4g/L ,PTC :171× 10 9/L ,N :0 .83,L :0 .0 9,M :0 .0 8。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胆囊结石。入院经抗炎 4d后 ,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  相似文献   

17.
PGE_23×10~(-7)~3×10~(-6)mol/L及硝苯吡啶5×10~(-6)~1×10~(-5)mol/L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h后洗去药物,加入致裂原后继续培养细胞,结果发现硝苯吡啶的抑制作用已完全逆转,而PGE_23×10~(-6)mol/L的抑制作用则部分逆转。当低浓度PGE_2(3×10~(-3)mol/L)与硝苯吡啶(1×10~(-6)mol/L)同时作用于脾细胞时,可见两者作用正巧相加,无明显拮抗与协同作用。PGE_26×10~(-6)mol/L及硝苯吡啶1×10~(-5)mol/L对巨噬细胞移动有直接抑制作用。用~(51)Cr标记调理的绵羊红细胞方法证明低浓度PGE_2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而硝苯吡啶预培养对吞噬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邓永菊  赵保存 《云南医药》2006,27(4):411-412
病历摘要患者28岁,住院号13259。孕1产0,因停经39周,上腹疼痛伴全身皮肤黄染5d,腹阵痛4h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嗜睡,定向障碍,能配合检查,双手呈扑翼样震颤,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膨隆,肝脾触不满意,双下肢、腹壁水肿。产科情况:宫高27cm,腹围114cm,横位,胎心110~130次/min,宫口开4.5cm,胎膜未破,先露胎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3.7×109、中性粒细胞0.86,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75×109。谷丙转氨酶98U/L,谷草转氨酶196U/L,血清碱性磷酸酶358U/L,乳酸脱氢酶618U/L,血尿酸(UA)616U/…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1岁,教师。患者3个月前偶发现双股部外侧各有一包块,大小如鸡蛋,有压痛,以右侧明显,且右侧包块有增大.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kPa,全身发育营养好,双下肢无肌肉萎缩及活动受限,双股部外侧大粗隆下方可触及包块,双侧对称,右侧大小约8×5×4cm、左侧8×4×3cm,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质地中等,右侧有压痛,无血管杂音,皮肤无红肿及皮温增高.B超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80岁。因进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绞痛反复发作4年,近1月来伴畏寒、发热、黄疸进行性加重于1991年2月4日以“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并发胆管炎”收住我院。体检:T37℃,P92次,BP16/9kPa。精神萎,巩膜皮肤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胀,右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并扪及5×5cm 肿物,触痛,不活动,腹水征(-)。化验:Hb 96g/L,WBC 22×10~9/L,N0.95,L0.05;肝功ALT 101U/L、AL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