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6年Basel研究所的Tonagwa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小鼠胚胎细胞和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的DNA酶切片段,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K)的可变区(V)和恒区(C)在胚胎细胞中相距很远,而在产生K链的浆细胞瘤DNA中则几乎连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因重排学说.以后相继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λ)和重链基因,以及组成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α、β、γ、δ)都要发生重排才能形成有活性的成熟基因.本文将从有关方面进行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被调查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因(α或β)表达缺陷的T细胞突变率(MF).调查对象为:原爆幸存者,氧化钍胶体(含放射性~228Th)使用者,用~(131)I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严重受照者.以前的研究表明,未受过明显较大电离辐射照射的健康人员的外周血CD4~+T细胞中TCR表达缺陷的MF为2.5×10~(-4).在203名原爆幸存者中,78人受到近距离照射(DS86剂量≥1.5Gy),男女之MF分别为4.0×10~(-4)和2.7×10~(-4);125人受到远距离照射(DS86剂量<0.005Gy),男女之MF分别为0.33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基因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TGR)α链可变区(Vα)基因的方法. 方法 根据TCR Vα 32个亚家族的基因序列特点,设计扩增Vα基因的上游内、外引物各42条,并将上游内、外引物各分为5组简并引物.在恒定区(C区)设计下游内、外引物,测序引物以及扩增Cα基因的上游引物各1条.提取细胞RNA,用PolyA介导反转录后,采用巢式PCR扩增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细胞TCR Vα的32个亚家族基凶,以JurkatT淋巴瘤细胞作为对照.用T-easy载体克隆RT-PCR产物,对克隆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从正常人CD8 T细胞中扩增到了所有TCR Vα亚家族基因,以10个Jurkat细胞所提取的RNA作为模板即可获得成功扩增.TCR Vα同一亚家族基因的同源性均大于75%,序列差异主要在CDR3高变区. 结论 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TCR Vα编码基因扩增方法,为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TCR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一两年的研究表明T细胞可通过两种途径激活,一是抗原特异性激活,一是非特异性的激活。对这两种激活途径的阐明主要借助于单克隆抗体对克隆化T细胞有关受体结构的研究,而且T细胞抗原受体结构的阐明也受助于对比受体编码基因的观察。一、对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结构的研究过去十多年在此领域研究进展甚少,有人认为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是完全不同于免疫球蛋白的一种新结构,也有人认为此受体为免疫球蛋白样络构IgT。近年来由于研制出抗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型的单克隆抗体(Clonotypic McAb),这种抗体仅能与对某一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个T细胞克隆结合。这种结合可阻断该T细胞克隆的  相似文献   

5.
陈洁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1):1279-1282
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及其与血液病学的相互渗透,近10年来血液病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分子血液学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临床白血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工作.目前,不少研究者致力于造血与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其中造血与分子调控、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aemia,AL)、免疫与分子靶向治疗、白血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是主要的几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免疫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于 2 0 0 0 - 12 - 31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召开。来自军、地医院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 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 86篇。免疫学专家分别就 :①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 ;②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③白血病耐药的免疫学干预对策 ;④免疫分析标记技术的进展及自动化 ;⑤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状等作了专题报告。大会交流论文包括肿瘤标志物、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观察 ;中草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生物制剂及各类疫苗的…  相似文献   

7.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 T)已成为难治性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有效治疗手段,此背景下其毒副作用的临床处置规范化也势在必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组织专家编写此共识于2020年...  相似文献   

8.
近年关于过敏基因研究涉及Toll样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皮肤黏膜损害与哮喘和皮肤过敏等关联;过敏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包括变应原和FcγRI融合蛋白,可使抗原提呈细胞增加抗原表位呈现,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过继细胞疗法, 近几年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该疗法受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靶点特异性等因素影响而在实体瘤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 通过对T细胞体内状态进行示踪, 可更好地实现CAR-T的可视化与治疗监测, 并反映CAR-T的功能信息与免疫状态, 对CAR-T疗法疗效的预测与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系统介绍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策略在CAR-T疗法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尤其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慢性白血病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CAR-T疗法尚缺乏体内实时监控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血液肿瘤的过程中无法预测及监测治疗效果,从而无法准确预估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风险,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采用负载抗原的DC疫苗联合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γδ受体的T细胞(γδT)和自然杀伤细胞(N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经机采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体外经相应的细胞因子诱导产生DC、γδT、CIK和NK细胞。所有患者接受一疗程治疗,即静脉输注或皮内注射4次DC疫苗,静脉输注γδT、CIK各3次,静脉输注NK细胞2次,共12次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评估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 22例有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9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2例进展(PD);2例没有可评价病灶中1例PD,1例未见疾病进展。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后CD3+、CD4+、CD56+有较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载抗原的DC疫苗联合多种T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临床疗效,能诱导出特异的抗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MR评价酪氨酸酶基因在人胚胎肾293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酪氨酸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转染人胚胎肾(HEK)293细胞,利用其合成大量黑色素而能被MRI检测的特性来反映基因表达的情况,以探索MRI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以脂质体将含酪氨酸酶基因完全cDNA的pcDNA3tyr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以MR T1 W、T1 W/SPIR(selective partial inversion recovery)、T2 W序列扫描转染细胞,观察表达的黑色素的MR信号.应用Fontan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测黑色素的合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以进一步验证酪氨酸酶基因的转染与表达.结果(1)pcDNA3tyr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生成黑色素,转染5、10、20μg质粒的106个细胞内生成的黑色素能够被MRI检测到并在MR T1WI、T1WI/SPIR、T2WI呈高信号,转染质粒量越大,MRI信号强度越高.6.25×104个转染有20μg质粒的HEK293细胞仍可检测到高信号.(2)Fontana染色法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3)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HEK293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前体;(4)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转染的HEK293细胞含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结论MRI能够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由外源基因表达合成的黑色素,说明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可以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影像学在基因治疗的评价中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TCR)参与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HLA-A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荧光标记的CD3、CD8抗体和五聚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BsAg183-191和HB-sAg335-343特异性CD8 T细胞频率。取6例患者PBMCs,用HBsAg335-343表位多肽诱导培养3~4周,用磁珠分选出CD8 T细胞后再用流式细胞术分选HBV特异性CD8 T细胞,经IL-2/CD3抗体/CD28抗体扩增后提取细胞mRNA,用cDNA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取TCR分子α链和β链全长可变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和测序,每个样本的克隆测序数≥50个。确定TCRα、β链基因家族并比较CDR3区序列特点。结果 6例患者样本600多个TCRα、β链克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BV特异性CD8 T细胞均呈现TCR分子α、β链基因家族优势表达特点,每例患者样本以2~4种α链和1~4种β链家族为主,其中α2、α14、α15、β3、β13和23链家族同时出现在1例以上患者,有1例患者所有克隆分析的β链基因均为β13家族。同一患者同一家族α、β链CDR3区序列趋于一致,而不同患者同一家族α、β链CDR3区序列相差较大。结论经HBV抗原表位多肽诱导增殖的特异性CD8 T细胞具有明显的TCRα、β链取用优势特点,这种TCR链的优势表达特点可能是影响抗HBV感染特异性细胞免疫力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Schlafen2(Slfn2)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pEGFP- Slfn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pEGFP- Slfn2载体及其对照载体于NIH/3T3细胞,观察细胞中Slfn2基因的表达及分布;稳定转染pEGFP-Slfn2及其对照空载体于NIH/3T3细胞,G418筛选获得抵制的细胞株,用Northern印迹进一步鉴定Slfn2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细胞生长曲线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Slfn2对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获得了稳定表达Slfn2的细胞株,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浆均有分布;稳定表达该基因的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Slfn2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有关Graves病的免疫学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上,以求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不少研究发现,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主要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T_H)增多,抑制性T细胞(T_S)减  相似文献   

16.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相对传统疗法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T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细胞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者对辅助型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3类亚群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δ T细胞、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4种T细胞亚群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比较。随着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将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及其周围组织T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工作的进展,对胃癌免疫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胃癌局部免疫反应与全身免疫功能改变并不完全一致。胃肠道粘膜是淋巴细胞聚集和进行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要了解机体的抗胃癌作用,研究局部免疫反应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实验用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NAE)染色,对胃癌及其周围组织T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并以各种良性病变胃组织作对照,探讨T淋巴细胞分布规律及其在抗胃癌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CE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HR2 1sp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分别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提取细胞总RNA ,通过RT PCR与hHR2 1sp 基因特异引物杂交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放射影像密度扫描检测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单核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结果 在UV 辐射、γ 辐射后早期 (3~ 6h)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照射后 6h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最多且UV辐射更明显 ,在晚期 (9h)降低。比较人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两者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 ,γ辐射 (3Gy)后淋巴细胞对hHR2 1sp基因表达高于人细胞系CEM ,且表达增加时间较长 ,达 9h ;而人细胞系CEM受到γ辐射后早期表达增加 ,在 6~ 9h后表达降低。结论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CEM)和人淋巴细胞的DNA修复基因hHR2 1sp基因在一定剂量辐射 (UV、γ辐射 )范围内其表达水平随辐射剂量增加而诱导表达水平增高 ,且对UV辐射更敏感 ;提示hHR2 1sp基因在人细胞系CEM细胞和人单核细胞在照射损伤后表达增加 ,可能是促进单核细胞损伤修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突变细胞研究DNA损伤修复机制,是DNA损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部分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变获得的辐射敏感突变株,及其在DNA损伤修复研究、人类DNA修复基因的分子克隆和染色体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有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 ,肝癌的癌基因谱已逐渐明朗。肝癌的基因治疗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介入医学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展望。癌基因治疗策略肝癌是多基因突变引起的 ,基因治疗的原则、目的和基因的选择比较复杂 ,常用的肝癌基因治疗策略有以下几类。1.免疫性基因治疗现代肿瘤免疫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恶性转化细胞逃避了机体的免疫监视 (免疫逃逸 ) ,从而在机体内自主快速生长的结果。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