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瑛  严金川 《江苏医药》2012,38(8):950-95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血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参与AS形成的多种细胞可分泌亲环素A(CyPA).作为一种炎症因子,CyPA能与相关的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促进AS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发因素,是介导整个斑块发展与事件链的主要因素,因此,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是稳定斑块的关键。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反映全身炎症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血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
杜宏伟  何耀 《中国医药》2012,7(6):782-784
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两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前期病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终末期即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用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无创影像学技术有超声、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其中,超声和CT获得最广泛的研究,因为它们可提供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和发展程度的证据.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综述CIMT的测量及其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近年来促炎与抑炎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粥样斑块病变的假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细胞介素-10(IL-10)是近年来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抗炎因子,其具有抑制粥样斑块的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IL-18作为是近一种促炎症因子在细胞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乃至破裂的整个过程。本文重点就这两种炎症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而冠心病(CHD)又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冠心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H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1].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冠心病的病因,冠心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常发生在大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重要部位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产生斑块;斑块发生炎症导致斑块破裂、脱落;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很大的关系。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反应的一种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导致心肌缺血。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是人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本研究探讨hs—CRP与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亦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粥样斑块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而是全身动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结果[1]。由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炎症相关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治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型发生破裂导致,其中炎症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过程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整个病变过程[2]。白细胞介素(IL)-6、8和10作为体内代表性炎症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与释放,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血管壁的一个慢性炎症.动脉内膜对损伤做出反应的结果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贯穿整个始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易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会敏  陈满华 《河北医药》2006,28(7):604-60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过程[1,2].可溶性E-selectin(sE-selectin)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sE-selectin通过介导内皮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间相互粘附作用,促进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从而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但其是否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sE-selectin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试图探讨其在冠心病病情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晓华  崔文丽 《河北医药》2008,30(9):1350-135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较为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炎症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感染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存在肺炎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抗炎作用,能将肺炎衣原体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清除。然而,Meta分析结果表明,抗生素对冠心病死亡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评价克拉霉素对稳定性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茹  陈志霞  安伟华  刘京辉 《河北医药》2012,34(20):3165-3165
急性脑梗死的病基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数据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环节[1],而且慢性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程[2]。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浓度升高不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不稳定斑块有关联性,而且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正> 冠心舒系山东省莱阳生化制药厂从猪十二指肠提制的一种防治冠心病的酸性粘多糖类药物。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冠心舒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减轻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等作用。对改善或消除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有较明显的疗效,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年发现,酸性粘多糖类药物如肝素、类肝素等还具有抗炎症,抗过敏作用。文献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抑制炎症反映.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莫芮  陈松  苏志桂 《药学研究》2021,40(1):52-55,67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主动脉血管内皮下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而在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出现不仅会加剧斑块炎症反应,还会造成斑块去稳定和破裂,最终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清除斑块胆固醇结晶将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归转.本文综述了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胆固醇结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霞  李佃贵  张铁军  崔欣欣 《河北医药》2010,32(15):2120-2121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认为炎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作用[1]。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能较早地反映局部或全身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诊断、检查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已显现出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间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