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病历介绍 患,男,5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30余年,阵发性房颤6a。房颤发作时,服胺碘酮0.2mg、tid,连服4—5d后房颤复转,逐渐减量后停药。停药后常于3个月内复发,再服胺碘酮有效。服治疗量时间较长时,曾出现Q—T间期延长,换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佳。在严密监测下,再次服胺碘酮仍可转复房颤,逐渐减药至维持量,Q—T间期可恢复正常。在房颤发作后间断服药3a。于2a前房颤发作频繁,停胺碘酮数天即发作,故患从2a前开始,连续服胺碘酮0.1叫d维持窦性心律,因惧怕房颤发作,患从未停药,其间曾偶然出现房颤发作,服治疗量数天转复后,继续服维持量,服药la后未再发作房颤。Q—T间期正常,未发现其他副作用,无其他心律失常出现,肝功、甲状腺功能正常,rT3 60mg、TSH12.0 uh/ml,属正常治疗水平;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B超示:二尖瓣中度狭窄程度同2a前,左房中度扩大,左心功能正常。于连续服药2a后出现脑腔梗,自行停药,转为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2.
索他洛尔对不同机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芝萍  刘旭 《临床医学》2000,20(4):52-53
索他洛尔(施太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为了探讨施太可对不同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3~76岁,心律失常的类型包括房颤16例,房扑2例,紊乱性房速2例,顽固性室早27例,频发室早合并短阵室速3例。其中房颤患者每周内均有1次以上的长达数小时的发作,室早患者其室早数量平均≥30次/h。临床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塞和可疑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Q-Tc 间期与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现复极延迟与心脏猝死有关以来,Q—Tc 间期一直引人注目。近年来的研究表 明,急性心肌梗塞(AMI)时 Q—Tc 间期的改变为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数。本文旨在探讨 AMI 时 Q—Tc 间期延长及延长程度在估价 AMI 近期预后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AMI 组:选 AMI 患者入院时心电图,除外发病一周以上、血清电解质异常和入院前应用影响 Q—Tc 间期的药物者,共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心律平所致心律失常2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芬  罗云 《临床荟萃》1997,12(5):232-233
心律平(Propafenone,PF)为Ic类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我们应用国产PF片剂、针剂治疗心律失常234例,有效率86.4%.经临床观察,发现PF所致心律失常20例占8.55%.1 临床资料本组PF所致心律失常20例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10例占4.3%;I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2.5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各1例,各占0.43%;心室颤动2例占0.85%.1.1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男4例,女6例,年龄23~76岁,平均54.6岁.病因:冠心病7例,病毒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各1例.心律失常类型:频发或多源室早4例,频发房早和短阵房速4例,阵发性房颤2例.用法:8例单服PF300~600mg/d,1例口服加静脉滴注,1例肥厚型心肌病系心得安与PF合用.窦缓出现时间为用药后3~14天,在停药、减量和口服654-2后,最短6小时,最长3天,心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对8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病人,治疗后随访2年,结果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但以过早搏动(59.3%)及房室传导阻滞(14.0%)较为多见。治疗后心律失常多能消失,15例(17.4%)遗留有偶发早搏、短阵性室上速或Ⅰ°房室传导阻滞,多不影响生命质量。3例(3.5%)严重传导阻滞者药物治疗不能奏效,于3个月后安装心脏起搏器。2例(2.3%)频发室早或房颤者,2年后因心衰再次入院,经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肌活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性心肌病”(或称“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本院近四年非心脏手术麻醉中,遇到14例频发早搏。术前心电图诊断:频发室性早搏(简称频发室早)8例,频发室上性早搏3例,偶发室早1例,窦性心动过速、Q—T 间期延长2例。同时存在窦性心律不齐3例,左心室肥大,左室高电压、洋地黄作用和房颤并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ST~T 改变9例。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国产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42例,疗效良好。本组男30例,女12例。42例中室早25例,房颤10例,房早4例,结早3例,除1例静脉给药外,均为口服法。乙胺碘呋酮的剂量为0.6/日,起效后渐减  相似文献   

8.
心电不稳定的心电图表现 (一)Q—Tc>440毫秒。Schwartz曾对患者组(冠心病患者Q—Tc>440毫秒)与对照组各55例进行对比观察,在十年随访中患者组死亡23例,均为猝死,而对照组仅1例猝死。 (二)室性早搏特别是频发的和复杂性室早,后者系指Lown分级的3~5级(包括多源性或多形性,成对出现成形成短阵室速;R落在T波上)。临床观察表明,有复杂性室早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比对照组大3倍。Vismara认为,复杂性室早在猝死者与存活者中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56例,口服索他洛尔80-160mg/d分2次口服,观察用药后12周阵发性房颤减少的百分率,24h平均心率,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QTd)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总效率为62.5%,治疗后12周24h平均心率较前明显降低,Q—T间期较前明显延长,QTd较前明显减少。结论:小剂量索他洛尔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均用黄连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70例窦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69%,50例房颤有效率为70%,20例房早有效率为90%,20例室早有效率为80%。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黄连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反复性室性早搏(简称慢性反复性室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发室早,与单纯室早相比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起病7日内的反复性室早不属于慢性反复性室早范畴之内。两年多来,我们对610例病人进行了赫尔特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慢性反复性室早48例,现就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本组均为住院或心律失常专科门诊就诊病人.48例中男31例,女17例,男:女为1.8:1.年龄23~69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7例  相似文献   

12.
王跃钢 《临床医学》1992,12(2):74-75
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类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少,现介绍于下。一、硫酸镁随着镁与心脏研究进展,在发现镁可用于治疗某些冠心病之后,发现它还可用于各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快速房颤、室颤、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早和室速、室扑交替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有效率达70%以上。另外,还有报道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理是镁能激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动态心电图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比较胺碘酮(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与慢心律(Ⅰ_B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室早的疗效,有关心电图改变及副作用,以评价胺碘酮治疗室早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均系我院1983年10月~1995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4h具有室早Lown'sⅡ级以上者。本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心肌炎24例,冠心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原因不明者3例。52例随机给予胺碘酮或慢心律治疗。胺碘酮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7岁(X±S),心功能Ⅰ级者12例,Ⅱ级者15例,Ⅲ级者2例。慢心律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12岁,心功能Ⅰ级者9  相似文献   

14.
Q—Tc延长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Ahnves和国内卢氏等,都先后报道过AMI伴有Q—Tc延长其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均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126例AMI伴Q—Tc延长的分析,探讨Q—Tc延长与AMI近期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按国际卫生组织(WHO)的有关诊断标准,作者收集了我院1974年11月~1987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26例,其中男107例,女19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75~150mg负荷量后续以1.0mg/min持续泵入6h,然后以0.5mg/min持续泵入共48h,总量450~2400mg,静脉泵入同时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维持1~4周。结果显效30例,即非续性室速消失且24h内心电监护无室速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24h室早减少90%以上;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心律;有效20例,即室早减少50%以上,房颤病人的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无效6例,其中2例病人因反复室颤死亡。治疗期间4例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3例减少胺碘酮用量,1例停药后心率恢复到正常;2例外周血管炎,停药并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逐渐消失;2例血压下降至80/50mmHg,其中1例经减慢静推速度,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1例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A数据后处理重建过程中,ECG编辑功能对修正相位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的扫描数据均因心律不齐而采用了ECG编辑软件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评价ECG编辑功能对修正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相位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69例患者中,偶发房早24例,偶发室早33例,缓慢型房颤5例,快速率房颤3例,频发室早3例,Ⅱ度Ⅰ型窦房阻滞1例。经ECG编辑处理后,图像质量达到优者26例,占38%;良者32例,占46%;中者5例,占7%。图像质量差者6例,占9%。结论ECG编辑功能对改善偶发早搏(房早、室早)、较慢心率下(≤70次/分)房颤患者的CTA图像质量有较大帮助,但对频发早搏、较快心率下的房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虑平治疗心律失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症药。近年研究发现该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自1988年5月以来试用多虑平治疗心律失常2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51岁。症因:冠心病9例,高心病5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例,原因不明3例。心律失常病程,7天~12年。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对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肝硬化心电图 Q T间期 (Q Tc)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初步探讨复方丹参对异常延长的 Q Tc有否治疗作用。方法 :检测 14 3例肝硬化患者与 5 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 Q 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 (AL B)、血清总胆红素 (TBIL)、血清钾、血清钙、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和碱性磷酸酶 (AL P)等指标 ,组间比较 Q 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 Child分级间 Q Tc异常率 ,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 Q Tc与各项相关指标的关系。37例 Q Tc异常延长而无低钾、低钙血症的肝硬化患者中 19例行常规治疗 ,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口服 ,治疗随访 2个月后比较异常延长的 Q Tc的纠正率。结果 :肝硬化组 Q Tc为 (435± 2 5 ) m s,非肝硬化组为 (40 5± 2 3) ms,2组比较 P<0 .0 0 1;以 Q Tc≥ 4 4 0 m s为异常 ,肝硬化组异常率为 39.90 % (49/14 3) ,非肝硬化组为 14 .0 0 % (7/5 0 ) ,2组比较 P<0 .0 0 1。肝硬化组中 Child C级的 Q Tc异常率为 6 2 .5 0 % (2 0 /32 ) ,B级为 4 0 .5 0 % (17/42 ) ,A级为 2 9.0 0 % (2 0 /6 9) ;A级与 C级比较 P<0 .0 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Q Tc与 Child积分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0 .33(P<0 .0 1) ;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快速房颤71例均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 h。比较治疗前后心率及左房内径(LAD)大小。结果本组24 h内有58例转复为窦性心律(81.7%),用药后1 h、2 h及24 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转复者LAD为(33.8±5.2)mm,未转复者为(41.5±4.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RR间期延长,停药后恢复,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快速房颤效果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现对我科2006—02/2008—0932例老年食道癌根治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63~78(平均69.5)岁,术前有心脏病史者18例,吸烟者19例,术前心电图异常21例,其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5例,偶发室早3例,房颤2例,陈旧性下壁心梗1例。正常心电图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