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转染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后3 d及移植后1,2,3,4 周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后4 周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移植后1-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P < 0.0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模型组相比,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KH2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5)。结果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疗效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组织损伤部位血管生成,与其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信号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以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作干预处理,实验细胞分为EGM-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培养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分别为1,5,10 U/m L)、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 U/m L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0 mmol/L LY294002)、LY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LY294002)、二甲基亚砜组(培养液中含1 m L/L二甲基亚砜),分别采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kt及p-Akt表达。结果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并随培养基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加而呈现量效关系,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增殖作用可被LY294002完全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LY组、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细胞裂解液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各组。各组Akt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p-Akt表达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各组。上述结果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增殖,但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对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改良的Transwell小室检测0,0.5,1,2,5,10 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用脂质体转染针对Snail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前后Sna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2 μg/L时达到最高。在此浓度下,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表达明显增高。Snail基因沉默可以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促进作用。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提高其迁移能力,此作用与上调Snai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增强其黏附性。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第6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PI3K/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或p38MAPK通路特异激动剂anisomycin或ERK1/2通路特异抑制剂U0126预处理。 结果与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p38MAPK通路磷酸化水平,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ERK通路和总Akt、总p38MAPK水平无明显影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组中迁移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黏附细胞数亦明显增加(P < 0.01),PI3K/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迁移能力的作用消失,p38MAPK通路特异激动剂anisomycin预处理对两种作用影响均不明显。提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作用,其增强迁移能力的作用与激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3K/Akt通路有关,但是它对黏附能力的作用与PI3K/Akt和p38MAPK通路均无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急性脑缺血时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而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水肿的发生。 目的:旨在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细胞外基质方面,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 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简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简称联合组,分12,24,36,48 h 4个亚组)。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立体定位仪下采用微量进样器脑部给予基质金属酶抑制剂及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补阳还五汤(10 mL/kg)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0 d后采集实验动物血清和脑组织,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胶酶谱法分析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下降明显(P < 0.0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联合组36 h和联合组48 h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9前体活性下降最为明显(P < 0.01)。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与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协同作用,从而抑制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及防治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 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神经干细胞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移植细胞,但其在宿主体内自然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低,严重制约了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从新生 Wistar 大鼠海马组织中无菌条件下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然后取第3代的神经干细胞,随机分为0.5,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0.5,5,50,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 结果与结论:0.5,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神经元的转化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5),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神经元的转化率高于0.5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P < 0.05),但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神经元数量接近(P > 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并可明显提高其向神经元的转化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 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含不同浓度(5,50,50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细胞培养7 d后计算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培养10 d后计数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添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作用显著;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结果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 U/mL) 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能否提高其体外增殖的能力是促进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兔耳中央动脉抽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置于新鲜的DMEM培养液中,分别于37℃下静置7,14,21,28 d,收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检测析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抽取兔骨髓进行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收集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配制成条件培养液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高,21-28 d是质量浓度增长最快阶段,在28 d时达到高峰;同一刺激浓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在0至1 d降低,1至2 d明显升高,2至3 d为平缓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最快的是150 ng/L组。实验证实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含有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50 n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条件培养基中培养两三天时,增殖速度为最快。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原代培养7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加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并设置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对照。培养24,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与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比较,实验组培养24,48 h后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减少(P < 0.05或P < 0.01)。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发病率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骨碎补冻干粉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剂量。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白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对照组、骨碎补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含骨碎补0.4 mg,0.1 mg,5μg),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实验分组加入不同培养液进行培养,1周后MTT比色法检测活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表达。结果与结论:MTT比色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碎补冻干粉均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对照组骨碎补低剂量组骨碎补中剂量组骨碎补高剂量组空白组。细胞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碎补冻干粉均可以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后的细胞明显表达Ⅱ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对照组骨碎补低剂量组骨碎补中剂量组骨碎补高剂量组空白组。结果表明骨碎补能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尤以5μg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 方法:分离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情况。 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在有丝分裂原刺激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T细胞增殖中这种作用都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在1︰2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是在1︰100时这种作用基本消失,在共培养时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使更多的T细胞被抑制在G0/G1期,同时也可以抑制T细胞的早期活化,但是上述作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弱,且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不具有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FN-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在体外培养体系中检测IFN-α对BGC-823细胞株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IFN-α对肿瘤细胞E-cadherin、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IFN-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IFN-α浓度≥106 U/L时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12.2%,细胞周期在G1-S期之间发生阻滞;在IFN-α诱导下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MMP-2表达下降,超微结构出现了细胞粘附连接数量增多、结构相对紧密等变化 。结论:IFN-α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来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IFN-α能调节E-cadherin、MMP-2的表达,密切细胞间的连接,具有限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对U937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予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分别在24、48和72 h收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抑凋亡蛋白Bcl-2、p-AMPK、p53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U937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处理后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G0/G1期细胞比例的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可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浓度为20 mmol/L时,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处理后,p-AMPK、p53、Bax的表达上调,而Bcl-2的表达下调。 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胞内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激活AMPK/p5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erythropoietin (EPO) can cause a loss of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human EPO (rHuEPO) and lead to rare cases of sudden, unexplained, severe anemia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HuEPO. An assay for neutralizing anti-EPO antibodies has been validated that is based on the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T-7/EPO cells, an immortalized cell line, b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serum test samples using 3H-thymidine as a marker for proliferation. The dependence of the human cell line on EPO for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enabled the validation of a rHuEPO standard curve for cell prolifer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neutralizing anti-EPO antibodies in serum samples.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EPO, forming an S-shaped standard curve, which is fit with a 4-parameter logistic model, between 2.5 and 50 mU/mL rHuEPO, with a percen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CV) from 8.7% to 22.1% and a % accuracy of 103.5% to 109.5%. Anti-EPO antibodies and serum with anti-EPO antibodies neutralize UT-7/EPO proliferation by 10 mU/mL rHuEPO in a concentration- or dilution-dependent manner with < or = 25% CV. Percent neutralization is calculated by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EPO recovered from the original 10 mU/mL added using the formula [((10-concentration recovered)/10)x100%]. Stem cell factor (SCF) stimulated cell proliferation, but not as effectively as rHuEPO. Antibodies to SCF were not able to inhibit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induced by EPO and vice versa, confirm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EPO. High EPO levels can impact both the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neutralization assays to produce a false negative result. However, the impact can be mitigated by the large dilutions used in the neutralization assay.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中药可能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黄芪、丹参、仙灵脾和复方右归饮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雪莲花乙醇浸泡后定容,其他单味和复方中药水煎定容,高压灭菌。取大鼠股骨和肱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传代3次后,加入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其浓度分为10-2,10-3,10-4及10-5,作用3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 结果与结论:黄芪煎剂和右归饮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4个浓度组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 < 0.05)。提示雪莲花醇提液、右归饮煎剂和黄芪煎剂均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剂量(10、20、40U/mL)rHuEPO作用下HUVEC中CyclinD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组照及10、20、40U/mlrHuEPO实验组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6±3、41±5、69±3、65±4,与对照组相比,rHuEPO作用后HUVEC中CyclinD1表达明显增强(P﹤0.05),且随rHuEPO剂量增加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rHuEPO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提示rHuEPO具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2-ME作用于肿瘤细胞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实验检测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变形;MTT实验表明2-ME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ME能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内Bcl-2、VEGF的表达逐渐下降,而Caspase-3的表达则逐渐升高。结论2-ME能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VEGF、Caspase-3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以胶质瘤细胞U251为实验用细胞株,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抑制剂SCH900776对其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MTT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SCH90077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SCH900776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SCH900776对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CH900776能够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S期或G2/M期阻滞,同时下调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和p-Cdc2的水平;SCH900776对细胞迁移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CH900776可升高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抑制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激活。结论:CHK1抑制剂SCH900776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38MAPK和抑制Akt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实验表明,当归补血汤的有效成分多糖对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造血微环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干预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的分泌状况。 方法: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于96孔板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将细胞分4组,加含有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当归补血汤载药血清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呈剂量依赖性,含等效剂量载药血清组促增殖作用和促分泌作用优于其他各组,浓度过高可减弱细胞的增殖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