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占祥  章翔 《肿瘤》1998,18(6):436-438
将细胞因子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导入细胞,使其在宿主体内或肿瘤局部持续产生、分泌一定量的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该方法克服了过继性免疫治疗需连续、大剂量应用细胞因子而产生机体难以耐受的毒副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抗瘤效果。一、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市710032)王占祥综述章翔审校应用细胞因子进行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已有10多年了,实践证明了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细胞因子生物半衰期极短,需要连续、大剂量用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样应用又...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不仅造成局部肿瘤细胞的坏死,产生免疫原性的肿瘤相关抗原,还可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多种免疫原性介质,促进免疫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活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抗肿瘤效应,但是这种抗肿瘤作用的强度较弱,不足以抵抗肿瘤生长。将射频消融治疗联合特定的免疫治疗如免疫刺激剂、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可以取得最大临床获益,是免疫治疗有机融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肿瘤瘤苗进行的主动性免疫治疗是一条较为理想的治疗途径,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瘤苗,开创了肿瘤主动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肿瘤细胞靶向的TNFα基因治疗开展得较早,TNFα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显著下降,但是对于此肿瘤细胞制备成瘤苗对已发生的肿瘤能否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现代肿瘤学研究表明,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难以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放、化疗往往容易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受.因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不可避免.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它的特异性靶向抗肿瘤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因此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随着生物科技和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构想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1-3].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给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免疫治疗可以完全消除动物体内的移植瘤,用肿瘤疫苗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排斥移植的肿瘤,而且还能防止再次接种相同肿瘤细胞后的肿瘤生长,表明治疗后产生了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这种特异性抗肿瘤效应细胞主要是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不同功能。放疗可通过放射生物效应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间接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协同产生局部或远处抗肿瘤免疫效应。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联合治疗时具体的放射治疗模式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IL-2基因转导小鼠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以制备能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瘤苗.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门课题。该方法通过基因修饰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死亡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以改变肿瘤局部的微环境,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如同联合应用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治疗效果一样,如果将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细胞因子基因共转染人一种肿瘤细胞内,此肿瘤细胞可能会具有更佳的抗肿瘤效果。IL-2和TNFα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文选用IL-2基因和TNFα基因为共转染的目的基因,通过两步基因转移共转染人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了体内致瘤性和瘤苗效果。  相似文献   

9.
DC肿瘤融合瘤苗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和贴壁培养方法收集融合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4h51Cr释放法观察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和CTL活性,并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保护性免疫反应和免疫治疗作用.结果:DC肿瘤融合瘤苗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抗原提呈的能力,在体外、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特异CTL细胞毒活性,使免疫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Hepa1-6肝癌细胞的再次攻击,使治疗的小鼠肿瘤的生长明显缓慢,具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进行体内免疫和治疗,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肿瘤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IL-2、IFN-α TNF、GM-CSF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大家所熟知,此不赘述。(一)新型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是重要的CC趋化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NK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研究证实,SLC通过募集T淋巴细胞、DC和NK等免疫效应细胞到肿瘤组织、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增强肿瘤局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达到其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效应分子.为了进一步探索SLC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我们构建了小鼠SL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mSLC,为今后开展体内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胃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肿瘤疫苗等方法.基因免疫疗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Gbl-b基因在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bl-b蛋白与胃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沉默T淋巴细胞Cbl-b基因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有望在晚期胃癌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癌症基因治疗中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局部控制肿瘤生长,体内基因转染可以使目的基因集中在靶组织内,用这一方法可以转染一些编码酶的基因,当它们在肿瘤细胞内或周围组织中表达时,一些全身应用的非抗肿瘤的低毒性药物在这一局部被代谢成抗肿瘤的具有较高毒性的产物,使其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并避免了全身毒性。胞嘧啶脱氨酶(CD)是这类基因中的一种。为观察体内转染  相似文献   

14.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是体内重要的CC亚族趋化因子成员,能趋化体内多种淋巴细胞到外周组织或器官,与淋巴细胞归巢和DC向淋巴组织的迁移有密切关系.SLC还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募集淋巴细胞和成熟DC;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SL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增强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探讨其相关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SCF、GMCSF基因体内转染联合CD/5FC“自杀基因”疗法治疗小鼠的CT26结肠腺癌,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不同方法所诱导的CTL杀伤活性及肿瘤局部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一次性低剂量腺病毒介导的mGMCSF或(和)mSCF基因的体内转染,能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在肿瘤局部出现新的细胞因子表达,包括mIL4、mIL2、mIFNγ和mTNFα。脾细胞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结论mGMCSF或(和)mSCF基因的联合转染对“自杀基因”系统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与机体特异抗肿瘤免疫功能以及肿瘤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作为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一环,曾是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一颗闪耀的明星。站在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转换的时代潮头,肿瘤免疫细胞因子综合治疗通过理论创新、技术革新和多种优化组合,不断迭代和探索,逐步改变了肿瘤免疫单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从而再创辉煌,为肿瘤的综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对肿瘤微环境细胞间通讯方式的新认识、肿瘤免疫新型细胞因子和新型修饰产品等的研发、共享信号受体独特结构的发现以及与新一代抗肿瘤治疗手段的联合等为肿瘤细胞因子疗法的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发展彰显了“创新与联合”在肿瘤免疫细胞因子综合治疗策略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近来的研究重点。DC不仅可以作为细胞疫苗单独介导抗肿瘤免疫,而且还可以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以及其他的方法联合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以及其他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不仅是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放疗可通过产生新抗原、调节细胞因子释放、提高肿瘤对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敏感性等方式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近年来部分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远位效应”,照射野范围外的转移性病灶有部分或完全缓解,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良好前景;但相关机制以及放疗剂量、分割方式等因素对免疫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放疗影响免疫的机制以及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热疗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活性、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再分布、影响细胞因子表达等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基于热疗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研究热疗与各种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为利用热效应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目前,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治疗在抗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热疗与DC联合治疗肿瘤,二者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20.
热疗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活性、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再分布、影响细胞因子表达等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基于热疗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研究热疗与各种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为利用热效应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目前,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治疗在抗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热疗与DC联合治疗肿瘤,二者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