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1~2003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和硒盐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流行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设点进行硒盐质量监测;了解其他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中有降,80%的监测点X线检出率符合国家控制标准;成人病情形势依然严峻;硒盐质量合格率偏低,为69.25%。结论 通过多年综合防治,病情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但防治措施的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把成人大骨节病的研究、治疗列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2002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现况,制定防治计划,进行卫生干预,抽样调查了31个县80个乡(镇)239个行政村16岁以上人群大骨节病病情,对7-15岁在校学生进行了普查,并调查了以食用硒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显示:临床调查16岁以上人群90203人,检出大骨节病患8006人,平均检出率为8.88%;普查7~15岁在校学生485837人,检出Ⅰ度以上大骨节病患834人,平均检出率为0.17%;拍儿童X线手片1160张,检出X线阳性改变47例,平均x线检出率为4.07%。儿童发硒在0.198-0.360μg/g,儿童发硒较硒盐防治前升高。说明陕西省大骨节病经过近20年“服硒、吃杂、改水、讲卫生”的综合防治,新发病人减少,病情下降。现患病人以36岁以上人群为主,建议加强对成人大骨节病患的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和总结补硒防治大骨节病(KBD)的方法和经验。回顾分析了练范村1980年以来施用硒片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20年的X线观察结果,并结合观察同期未使用任何防治措施的邓家峪村儿童X线资料作比较分析,认为硒片防治与儿童KBD患病率下降有关,具有促进干骺端变修复和预防KBD新发的显效果,硒盐防治仍可使病情下降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探讨硒及其他生命元素在大骨节病发生与防治中的作用。国内报道。用硒片,硒盐等补硒措施防治本病有救;同时,用综合措施、换粮、硫酸镁、草木灰等对大骨节病指骨干骺端病变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2003年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同时检测各点硒盐含量。结果 全省绝大多数监测点大骨节病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及X线阳性率已达国家控制标准,病情稳中有降,个别监测点略有波动;硒盐合格率为60%,发硒含量在0.223-0.420μg/g之间,均超过200μg/g。结论 今后应继续加强全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硒盐质量管理,按时足量供应,以防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7.
硒盐作为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主要措施,已在广大病区推广。通常要求病区每g盐中含有15μg或12±3μg亚硒酸钠[1,2]。由于硒盐防治不属于针对病因的防治措施,国家并未制定详细的硒盐合格范围。为了开展硒盐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掌握硒盐供应情况,病区每年都进行硒盐定性测定。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管理条例》精神,我国逐步实现全民普及碘盐。病区食盐中加入碘酸钾(或碘化钾)和亚硒酸钠,用原来的定性测定方法已不能测定硒含量。因此,我们于1996年对硒碘盐中硒定性测定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7日,陕西省卫生厅、盐务管理局联合发文通知,从2012年7月1日起,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县全面停止食盐加硒,恢复供应只加碘的食盐.停供硒盐后,居民可根据个人需求,在市场自主购买符合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硒强化营养盐.此重大举措的出台,意味着陕西省在大骨节病病区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广且应用多年的硒防措施已告结束,同时也标志着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达到稳定控制态势,病区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个省级监测点的监测,了解天水市大骨节病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对7一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并检测食盐和头发含硒量。结果6个点临床和X线检出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病情波动变化较大。病区多年来食盐加硒措施落实得较好,儿童发硒水平有所提高。结论近年来6个监测点由于采取了供应硒盐和投服亚硒酸钠片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总体趋于稳定且有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波动性,表明病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今后还需继续开展监测,掌握消长规律,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方法选择榆林市榆阳区4个病区村,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X线拍片及发硒检测。结果近3年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稳定在4.61%-6.25%,临床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阳性率在14.20%~18.89%设动,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儿童发硒由2000年的0.233mg/kg上升到2002年的0.316mg/kg。结论从1997年起,在榆阳区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后,虽然病情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波动。建议在做好硒盐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采取植树植草治沙、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庆阳县是大骨节病重病区 ,近 2 0多年来坚持采取补硒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2 0 0 2年我们根据省地病办要求 ,对庆阳县大骨节病做了新一轮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 :按照《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 (试行 )》的要求 ,选择蔡家庙乡蔡家庙村为监测点。该村曾是我县大骨节病的重病村。1.2 监测内容 :临床检查以该村全体居民为监测对象进行体格检查 ,对 7~ 12岁儿童拍右手 X光片检查 ,随机采集居民户食盐 4 0份、儿童发样 10份分别检测盐硒和发硒含量。以 1989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0年病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榆阳区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每年对监测点10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按国家诊断标准(GB)确诊病例,对10年间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榆阳区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检出率显著下降,2006年临床及X线检出率均为0,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儿童发硒水平显著上升,由1997年的0.118mg/kg上升到2005年的0.370mg/kg。结论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及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病区的搬迁措施对大骨节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省大骨节病区的搬迁措施对大骨节病流行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12月在永寿县两个实施搬迁的病村,进行了大骨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措施的落实,病区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搬迁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饮水、居住和粮食储存条件,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建议病区进一步落实搬迁任务,坚持食用 硒碘盐,开展植树造林,种植经济作物,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大骨节病区人群搬迁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对重病区永寿县冯南村和渠子村7~14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X线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以户为单位了解饮水、饮食习惯、居住、粮食储存、经济收入的变化及硒盐防治落实情况,每2年调查一次.结果冯南村儿童X线阳性率由搬迁前1981年的26.38%下降到搬迁后2001年的0,渠子村由1981年46.94%下降到2001年的1.33%.发硒波动在425~322.8μg/kg.结论人群搬迁、居民饮水、居住、粮食储存改变以及硒盐防治大骨节病病情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级监测点-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10年病情消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和掌握国家级监测点—陕西彬县大骨节病病情,为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每年3、4月份对各监测点7-12岁全部在校小学生进行临床和右手X线拍片检测,并按国家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彬县大骨节病监测点的病情从1992年到1995年为上升趋势,其中1992年和1995年病情均居全国之首,说明当时病情十分严重、活跃;从1996年到2002年病情逐年下降,目前已降到中国西部地区中等水平。结论 从1992年到1995年彬县监测点大骨节病致病因子作用强烈,因为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故病情严重、活跃。从1996年到2002年通过在当地采取以补硒和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山县大骨节病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大骨节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查武山县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2个村作为监测点,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诊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并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结果 2个监测村临床检诊儿童165人,未检出阳性病例;儿童X线拍片100人,亦未发现阳性病例;病区村全面落实退耕还林121公顷、供应硒盐受益人口2 099人、改变主食结构等各项防控措施,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武山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病区出现了"零发病"趋势;为巩固取得的成果,应对病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持续开展病情监测,保持目前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灵台县大骨节病监测点五年监测结果分析白生琦,郭六六(甘肃省平凉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44300)关键词大骨节病;监测;硒盐;效果1990年始我们对甘肃省重病区灵台县古城和阳湾沟村大骨节病进行监测,至1994年连续监测5年,该点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8.
洛川县大骨节病调查分析延生,范东平,杨景丰洛川县是我区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经过换粮(从主种玉米改为小麦)、补硒、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稳定下降。1994年10~12月,根据省的考核要求,对该县进行了大骨节病调查。材料与方法:对该县19个乡镇363个...  相似文献   

19.
虎林县自1974年起,在大骨节病病区逐步落实旱田改为水田、增加主食中大米比例、改水、补硒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19个村屯为样本的6—13岁儿童临床和 X 线的动态分析看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大骨节病病情迅速消退,1986年已处于基本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是地方病较严重的省份,特别是大骨节病,分布广,病情重,严重危害着我省病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省从8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市开展食用硒盐预防大骨节病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省44个病区县730余万人口中供应硒盐。调查结果表明,患病率有了明显降低,证明硒盐防治是有一定效果的。2002年在全省供应硒盐的8个市及定边盐化厂开展硒盐质量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