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6例。2组均予以高压氧、控制惊厥及有效降低颅内压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神经节苷酯治疗,治疗10d~2周。结果治疗组总效率(93%)显著高于对照组(71%),治疗组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T值显著提升,治疗组CT值提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优。232例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科学合理使用神经节苷酯对HIE患儿实施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不断促进患儿脑细胞和神经行为的发育,对于降低患儿脑损伤、不断修复神经功能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采取常规症状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7d为1疗程。对2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评定(NBNA),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生后7d和14dNBNA评分(分别为35.22±5.33分和38.09±5.6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31例,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BN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肌苷肽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儿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加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2组患儿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并记录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神经学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24h、48h和72h的神经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d和10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5-04收治的180例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及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探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如脱水、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治疗临床效果及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6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为(38.43±1.11)分,对照组治疗后NBNA评分为(36.43±1.23)分。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7—2015-09我院收治的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给予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血糖及通换气功能正常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6%,高于常规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明显提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儿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6—2013-02于本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Gesell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对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03—2015-09收治的10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2例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TNF-α、IL-6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15%)与对照组(8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值、NBNA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脑神经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03—2015-09 1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6例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为研究组,余56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82.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值、NBNA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普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4周、28周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HIE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三大对症和三大支持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53例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28天末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效果确切,能够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和神经重塑,在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2011-06收治的16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M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恢复所需时间、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各种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原始反射时间、意识障碍和肌张力恢复所需要时间、惊厥消除时间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A、B 2组,B组31例患儿应用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等基础疗法,A组32例患儿静滴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结果 A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B组,且MMP-9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HIE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减少血清金属蛋白酶-9水平释放,并增强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10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在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CT值和血清MMP-9水平及2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30)。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和CT值均升高,MMP-9水平均降低;观察组NBNA评分和CT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有效降低血清MMP-9水平,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确诊105例HIE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三大对症和三大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纳洛酮治疗,实验组加用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第2、3疗程末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1);实验组原始反射、肌张力和意识状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88.68%明显优于对照组73.08%。结论早期采用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HIE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重塑,在预防脑损伤进行性加重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9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7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各项神经行为发育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7/35),观察组为22.2%(8/36),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62.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9%(P0.05)。结论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患儿脑周围循环、神经系统呼吸衰竭,缓解神经细胞受损状态、脑水肿及昏迷等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神经节苷脂治疗,评定2组疗效,治疗前后进行NAB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评定,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记录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76.92%,2组比较差异显著(Z=2.032,P0.05);观察组1例(2.56%)死亡,对照组2例(5.13%)死亡,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5)。2组入院时NBN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7、30d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HIE可显著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细胞,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