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心血管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Fowler于197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临床症状重,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和重要原因在于粥样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能极其有效地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并发症。试验证明,应用阿斯匹林(ASA)可降低心脏性死亡及非致命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于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予以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1周。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心绞痛缓解率达91.3%,心电图改善达87%,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可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其危险性仅次于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属临床急症范畴.纤溶酶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纤溶制剂,已经成功用于脑梗死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但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临床应用纤溶酶治疗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综合症。由于病情不稳定可迅速发展为无Q波或有Q波的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故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积极治疗很重要。本对我院60例住院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给予蝮蛇抗栓酶与镁盐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c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本应用降纤酶(defibrase)治疗UAP36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赛而),每次100μg,每日1次静滴,治疗15d。参照1979年修订的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25%,总有效率占87.5%。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孙海江 《山东医药》2006,46(31):34-3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评价国产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传统抗心绞痛药物肝素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颅痛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颅痛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7d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加用颅痛定120mg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结果颅痛定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伴有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氧耗量和动脉血压,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达90%,并能明显地改善心电图缺血ST-T改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颅痛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绞痛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病、快速型房颤和窦性心动过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微血栓形成正确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近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地尔硫堇(合贝爽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病情变化多端,预后严重。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67例被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37例和对照级30例作观察对比。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颜培光 《山东医药》2009,49(41):89-9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2004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用小剂量尿激酶(UK)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Fowler于1971年首先提出,以前曾称为心肌梗死前状态、中间症候群等。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临床症状重,如治疗不及时,则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近年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十分重视。在众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扩血管药物中,我们选用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作为首选药,比较其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标定 《山东医药》2010,50(12):105-105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多端,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又可迅速进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etoris,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因此,UAP的治疗备受关注。武进区漕桥卫生院2003年3月~2006年8月,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加注射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每12h1次,疗程7~14天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5例,占41.7%;有效14例,占38.9%;无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为80.6%。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的优点是方便、安全、有效,不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王文莉 《山东医药》2010,50(27):105-10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