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庆市12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庆市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等容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庆市初中一年级12岁儿童共510名进行恒牙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受检者同时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人口学资料、进食碳酸型饮料的频率、进食饼干等甜食的频率、刷牙次数、含氟牙膏使用情况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庆市12岁儿童患龋率为27.06%,龋均为0.58,男女患龋率分别为22.85%和3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刷牙次数与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性别、进食碳酸型饮料的频率、进食饼干等甜食的频率、含氟牙膏的使用与恒牙龋病有相关性.结论 大庆市12岁学生女性患龋率高于男性.女性、进食甜食或进食碳酸型饮料每天多于2次的儿童患龋病的概率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州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2岁儿童720名,男女各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广州市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0.1%,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龋均为0.57。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是否独生子女、喝牛奶或酸奶的频率、是否听说过含氟牙膏这3个因素与12岁儿童恒牙龋病显著关联(P〈0.05)。结论非独生子女、没有听说过含氟牙膏是危险因素(OR〉1),儿童恒牙龋病概率大;喝奶频率高是保护因素(OR〈1),这些儿童恒牙龋病概率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佛山市禅城区一年级小学生乳牙龋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91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向其家长派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禅城区一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33.7%,龋均为0.97±1.79,统计分析显示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影响龋病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独生子女、母亲的学历、日常的主要饮料、进食甜食的频率和进食后漱口的频率对小学生乳牙患龋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日常主要饮料和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改善小学生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乳牙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7,(9):826-828
目的分析儿童龋病发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以及就诊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儿童资料,分析儿童龋病发病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检查322例儿童,其中患龋病132例,总体患龋率为41.0%,上颌患龋率(29.5%)显著低于下颌患龋率(70.5%),P<0.05。龋病组患儿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嗜好甜食、睡前刷牙习惯以及刷牙频率等因素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好甜食、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刷牙时间过短是引起儿童龋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患病水平较高,口腔卫生行为较差,建议定期组织小儿进行口腔检查,普及口腔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先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7.50%、2.9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家庭的孩子数、儿童进食甜食的习惯、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的次数、父母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进食糖水的频率、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家长应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多元普惠幼儿园5岁儿童的龋病及其影响因素,为多元普惠幼儿园儿童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江南区1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共470名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南宁市江南区多元普惠幼儿园5岁儿童患龋率为78.3%,龋均为5.73±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患龋风险是受教育程度高的2.260倍(95%CI=1.429~3.574);有睡前吃甜食或甜饮料行为(包含经常和偶尔)的孩子患龋风险是无该行为的1.956倍(95%CI=1.140~3.357);有含糖类液体奶瓶入睡行为(包含经常和偶尔)的孩子患龋风险是无该行为的4.526倍(95%CI=1.898~10.793)。结论 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睡前吃甜食或甜饮料、含糖类液体奶瓶入睡是南宁市江南区多元普惠幼儿园5岁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东莞市城乡12岁儿童恒牙龋病现状及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东莞市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东莞市12岁城乡常住人口604人,检查全口恒牙龋病的患病状况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全部受检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等相关因素。结果:东莞市12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40.89%和1.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保健知识掌握越多的儿童其患龋率越低,食用水果的频率越高,儿童患龋率也相应增加。结论:东莞市12岁儿童患龋水平较高,口腔卫生行为较差,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是致龋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食用水果的频率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黏附连接相关蛋白1(adherens junctional associated protien 1,AJAP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白裤瑶族儿童龋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8年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乡12岁白裤瑶族高龋儿童(30人)及其生物学父母(60人)组成的三人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SNPscan技术对AJAP1基因rs3896439、rs4654438位点进行分型,通过FBAT 2.0.4软件进行基于核心家系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及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    TDT分析结果显示,rs38964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龋病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向高龋子代过度传递,为龋病的危险因素(加性模型:Z = 2.263,P = 0.024;显性模型:Z = 2.064,P = 0.039)。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3896439-rs4654438的单倍型G-C从杂合子父母向高龋子代显著过度传递,与龋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加性模型:Z = 2.180,P = 0.029;显性模型:Z = 2.206,P = 0.027)。结论    AJA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西白裤瑶族儿童龋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连开发区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所幼儿园里全部3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龋病诊断标准,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健康态度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使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乳牙龋患病率和龋均.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及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220名3岁儿童完成口腔健康检查,其中964名儿童家长(79.8%)完成问卷调查.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2.8%,龋均3.40,龋面均7.34,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摄入甜食和含糖饮料的频率(P<0.05),父母的最高学历水平(P<0.05)与儿童是否患龋相关.结论:大连开发区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患龋与进食含糖食物和饮料的频率及家长的教育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广州市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状况,初步分析影响恒牙龋病发生的因素,提出对策,并为监测龋病的发病趋势提供数据。方法抽样调查广州市6、9、12岁城乡人群的常住儿童共4320人,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标准,检查牙冠部患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9.44%,城市为23.43%,农村为47.50%,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均为0.57,城市为0.43,农村为0.98,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恒牙充填率为14.95%,其中城市为20.86%,农村为7.41%。6、9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2.85%、17.29%;龋均分别为0.04、0.29。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恒牙患龋率增加、龋均增加,其上升幅度大。结论从12岁儿童龋均判断,广州市儿童龋病状况处于"很低"等级水平。患龋水平达到《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目标要求。龋病严重程度城乡差异明显,农村比较严重。首次用国家标准获得6、9岁儿童龋病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恒牙患龋率增加,龋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方法:选取成都市5所幼儿园1~3岁儿童共计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是否患龋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向2组儿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口腔卫生习惯相关情况,对比、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31名儿童患龋,患龋率为33.10%。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在性别、低体重儿、胎龄、病史、父母最高学历、主要抚养人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长使用牙线和家长刷牙频率2项外,2组儿童的其他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定期检查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家长吃甜食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含奶瓶睡觉、定期检查乳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均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低龄儿童的龋患率较高,低龄儿童患龋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有显著相关性,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庆市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重庆市4个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结果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计1 350名学龄前儿童纳入调查分析,口腔检查相关数据显示乳牙龋好发牙位是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乳磨牙,乳牙患龋率为51.4%(694/1 350),龋均为2.34,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和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者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除5岁组男、女龋均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患龋率和龋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龋坏集中在36.1%个体口腔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对乳牙患龋有重要影响(P<0.05)。结论 重庆地区3~5岁儿童超过半数患龋,多数龋齿集中发生在少数患儿口内。乳牙患龋与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 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上海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靳秋  沈庆平  米君国 《口腔医学》2009,29(12):652-655
目的了解上海5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1478名5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对患龋高危儿童和无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病易感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岁儿童无龋率为33.58%,33.21%儿童dmft≥6,这部分龋高发儿童龋、失、补牙数之和占总龋、失、补牙数之和的75.53%,患龋状况呈明显的两极化分布。②睡前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在两组儿童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牛奶加糖、开始刷牙年龄、进食甜食频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早产、孕期患病、喂养方式、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因素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牙龋与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监督/帮助刷牙有关。结论加强对父母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刷牙指导,限制糖的摄入及避免不当进糖方式对预防乳牙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唾液变形链球菌与儿童龋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口腔健康检查,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并分析350名3~7岁在园儿童龋患情况及影响乳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直接接种轻唾培养基法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浓度,探讨其与患龋情况的关系。结果:350名被检儿童中263名患龋,总患龋率75.14%,龋均4.73,龋面均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吃甜食及糖果糕点次数、父亲刷牙情况及月家庭经济收入与儿童的龋患程度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牛奶或饮水加糖、每日进食糖果糕点次数、父亲刷牙情况是乳牙龋的重要影响因素。350例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数中位数为1.61×105 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4名早期入园的儿童通过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显示唾液变形链球菌浓度与新增dmfs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浓度与龋患严重程度以及龋活跃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93名孤独症儿童及207名正常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其中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率71.50%,龋均3.360;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率59.14%,龋均3.245。二者相比较,孤独症儿童吃甜食频率较低,且多由其家长帮助刷牙;正常儿童开始刷牙的时间更早,大多数家长能够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口腔健康检查。结论: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培养科学的饮食方式及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乳牙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莉  雷芳 《广东牙病防治》2000,8(3):196-196
目的:了解儿童龋病发生与其父亲素质的相关关系。方法:调查256名4 ̄10岁儿童的龋失补牙数及其父亲的文化程度、甜食习惯,刷牙习惯,患龋情况和对儿童龋病危害性的认识水平等多种素质。结果;父亲的各种素质与儿童龋病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儿童患龋与父亲某些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海市3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基于风险评估的龋病分级管理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上海市4个区28家幼儿园3岁儿童1989名,随机分成试验组(986名)和对照组(1003名)。参照美国儿童牙医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提出的龋病风险评估工具(caries-risk assessment tool,CAT),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将受检儿童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试验组参照CAT进行干预管理,对照组按照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干预管理1年后,对两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风险等级的再评估。结果    (1)2018年共1848名儿童完成调查,其中试验组929名,对照组919名。总患龋率为28.0%,试验组和对照组患龋率分别为26.8%、29.1%。试验组高风险儿童比例为56.3%,对照组为59.3%。干预管理1年后(2019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剔除不完整数据后,共纳入1320名儿童的有效数据,其中试验组659名,对照组661名。总患龋率为35.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龋率分别为32.0%、39.1%;龋病发生率分别为11.9%、1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2,P < 0.05)。(2)干预管理1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高风险等级儿童分别降低了14.0%、12.4%,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1,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风险等级儿童分别降低了3.7%、2.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1,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低风险等级儿童分别增加了17.7%、14.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9,P <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甜食< 3次/ d、母亲未患龋、睡前刷牙后未进食甜食是试验组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P < 0.05),未定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是危险因素(P < 0.05)。帮助孩子刷牙、使用含氟牙膏、6个月内去看过口腔医生是对照组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P < 0.05),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进食甜饮料1次/ d是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儿童乳牙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涂氟、口腔检查、母亲未患龋是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儿童龋病分级管理可降低乳牙龋病发生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80.7%、6.0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城乡差别、是否壮族、家长职业、学历、父母有无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对含氟牙膏知晓率、是否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儿童喝奶习惯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壮族儿童、家长没有听说过含氟牙膏、家长不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儿童口腔健康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壮族儿童,通过提高儿童家长应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