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心肌细胞H9c2分为Control组(常规方法培养)、H/R组(细胞经缺氧/复氧处理)、NC+H/R组(细胞转染pcDNA 3.1后再经缺氧/复氧处理)和FGF19+H/R组(细胞转染pcDNA 3.1-FGF19后再经缺氧/复氧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FGF1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细胞中丙二醛(MDA)、活性氧(ROS)、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Caspase-3)、活化的半胱天冬酶-9(C-Caspase-9)蛋白表达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 C)蛋白水平,JC-1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H/R组和NC+H/R组比较,FGF19+H/R组心肌细胞中FGF1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H/R组与NC+H/R组心肌细胞中FGF1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MDA和ROS水平升高(P<0.01),SOD、CAT和GSH-Px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C-Caspase-3、C-Caspase-9和Cyt C蛋白水平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与NC+H/R组比较,FGF19+H/R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水平降低(P<0.01),细胞中MDA和ROS水平降低(P<0.01),SOD、CAT和GSH-Px活力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C-Caspase-3、C-Caspase-9和Cyt C蛋白水平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FGF19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H9c2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HPO)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去极化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氧化酶抑制剂N-methylsulfonyl-6-(2-propargyloxyphenyl)hexanamide(MS-PPOH)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贴壁法分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缺氧3h、复氧2h方法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组)、H/R模型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O组)、HPO+MS-PPOH组。采用MTT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心肌培养液11,12-环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探针(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Hoechst染色和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H/R组比较,HPO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11,12-EET水平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而加入抑制剂后的HPO组,上述指标呈现相反的变化。结论:HPO可能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以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而拮抗心肌H/R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甘氨酸(Gly)包封于脂质体内,制备甘氨酸脂质体(glycine liposomes)微粒;观察甘氨酸脂质体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 (1)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Gly脂质体微粒,观察乙醚、氯仿、乙醚+氯仿3种不同有机溶媒对包封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Gly脂质体形态、粒径。(2)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前测定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 结果: (1)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的Gly脂质体包封率最高,达到64.8%(P<0.01);(2)Gly、Gly脂质体与空白脂质体均能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LDH、CK、CK-MB释放。其中,Gly脂质体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 结论: 用乙醚+氯仿混合溶媒制备Gly脂质体能获得较高的包封率;Gly脂质体能对培养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体携载Gly进入细胞作用于胞内细胞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行缺氧2 h/复氧4 h,建立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A/R)、缺氧/复氧+胰岛素组(I/R+INS)。于复氧4 h后,利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INEL)和DNA梯带法(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A/R组相比,A/R+INS可明显降低MDA、LDH值(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胰岛素具有减少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损伤时NADPH氧化酶亚单位nox-1的变化及心肌营养素-1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 d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6组:(1)对照组;(2)缺氧复氧组;(3)缺氧复氧+CT-1组;(4)缺氧复氧+CT-1+LY294002组 (PIK3/Akt 阻断剂);(5)缺氧复氧+CT-1+PD98059组(ERK 阻断剂);(6)缺氧复氧+CT-1+助溶剂DMSO组。 CT-1 的浓度为10 μg/L。MTS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C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Nox-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缺氧复氧培养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是(19.7%±1.4% vs 2.1%±0.5%, 14.07%±1.25% vs 3.54%±0.86%, P<0.05),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降;nox-1表达明显升高。CT-1处理的心肌细胞,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 (87.0%±7.3%),而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 显著减少,Δψm水平增加,nox-1蛋白表达下调。而CT-1的这些作用能被PIK3/Akt和ERK阻断剂抑制。结论: 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损伤时NADPH氧化酶亚单位nox-1表达上调,而心肌营养素-1能通过下调nox-1表达,发挥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pSUPER质粒为载体,构建shRNA VDAC1质粒。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pSUPER-VDAC1-A/R组和pSUPER-A/R组。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崩溃;而APC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对抗A/R损伤;与APC相似,通过RNA干扰下调VDAC1后,亦能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 下调VDAC1可有效对抗A/R损伤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组(H/R)、Dex(5 μmol/L)干预H/R组。Dex干预H/R组先用Dex预处理6 h后,再经缺氧/复氧处理。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H9C2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中LDH的含量,CCK-8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细胞皱缩,大量死亡,细胞活力降低,培养基中LDH含量增加,caspase-3活性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Dex预处理可明显改善H/R处理后细胞形态,提高细胞活力,减少LDH含量和caspase-3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指数,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Dex可通过减少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凋亡减轻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甘氨酸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心肌细胞存活率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缺氧/复氧(H/R)模型,实验分7组:① 对照组;② 缺氧/复氧 (H/R)组;③ 0.5 mmol/L甘氨酸(GLY)+H/R组;④ 1.0 mmol/L GLY+H/R组;⑤ 2.0 mmol/L GLY+H/R组;⑥ 4.0 mmol/L GLY+H/R组;⑦ 4.0 mmol/L GLY对照组。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2.0 mmol/L),甘氨酸能抑制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在2.0 mmol/L浓度水平,达到最佳抑制效应。甘氨酸能抑制心肌细胞产生TNF-α,避免心肌H/R损伤的加重,增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结论:甘氨酸对缺氧/复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钙超载,减少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氧预适应(HP)对缺氧复氧(H/R)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3组:正常对照组、HP+ H/R组和H/R组,吖啶橙(AO)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3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心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肌细胞H/R损伤后,AO染色可见典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为(29.7±5.4)%,HP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至(7.8±1.3)%(P<0.01)。H/R组心肌细胞caspase-3的相对活性为5.9±0.8,HP+H/R组心肌细胞caspase-3的相对活性为2.6±0.5,显著低于H/R组(P<0.01)。Bcl-2在正常心肌细胞即有表达,其阳性染色吸光度值为119.4±7.1,H/R组为99.6±5.0,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HP+H/R组为126.5±6.2,显著高于H/R组(P<0.01)。结论: HP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Bcl-2的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而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槲皮素拮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与蛋白激酶Cε(PKCε)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A/R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PKCε表达水平的调节。检测A/R损伤后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肌酸激酶活性、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和细胞凋亡。结果:A/R前72 h加入40 μmol/L槲皮素可明显上调心肌细胞PKCε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ROS产生,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抑制mPTP开放,减少细胞凋亡(P<0.01)。同时经槲皮素和PKCε抑制剂εV1-2预处理后,则槲皮素的上述保护作用均明显减弱或消失(P<0.01)。结论:槲皮素可以上调心肌细胞PKCε蛋白表达水平,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PKCε途径。  相似文献   

11.
Urocortin调控Bcl-2家族与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雪莲  成蓓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22-24,F0003
目的观察神经肽Urocortin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Bcl-2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并缺氧/复氧处理,用RT-PCR检测Bcl-2、Bax、Bcl-xL、Bad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rocortin治疗组Bcl-2的mRNA表达与缺氧/复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ax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cl-xL、Bad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Urocortin治疗组凋亡细胞率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减少(P<0.05)。结论Urocortin调节心肌细胞Bcl-2家族基因转录下凋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使Bcl-2/Bax比值增加。这可能是Urocortin抗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葱白提取物(FO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结扎成年大鼠36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6 h,复氧18 h建立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或H/R组)和FOB预处理+I/R组(或H/R组)。应用PowerLab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分析左心室功能;2,3,5-三苯基四唑氯铵(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mRNA(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的表达。结果 在体大鼠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I/R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恶化(P<0.05);与I/R组比较,FOB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且减小心肌梗死体积(P<0.05)。在培养心肌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Bax、Caspase-3和Cyt-C的相关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与H/R组比较,FOB预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增加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减少Bax、Caspase-3和Cyt-C的相关表达(P<0.05)。结论 葱白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缺氧再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设假手术对照(SO)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 组、吡格列酮预处理 (Pio-P) 组和5-HD+Pio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h后取心室肌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并行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分成对照组、缺氧再复氧(HR)组和不同浓度Pio-P组,缺氧1 h再复氧2 h后,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ΔΨm)变化。结果: IR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害严重,Pio-P组明显减轻,5-HD+Pio组与IR组差异不大,IR组和Pio-P组线粒体Flameng评分为 2.75±1.09和1.62±0.60,2组间差异显著(P﹤0.01)。IR组和Pio-P组AI为(55.44±6.63)%和(28.19±4.93)%,2组间差异显著(P﹤0.05),5-HD+Pio组与IR组差异无显著(P>0.05);HR组ΔΨm降低的细胞百分率为(56.52±2.87)%,较对照组(6.52±0.59)%差异显著(P﹤0.01);不同浓度(5 μmol/L、10 μmol/L及15 μmol/L)Pio-P组ΔΨm降低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5.89±3.63)% 、(17.13±1.37)%和(18.43±2.44)%,与HR组(56.52±2.87)%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10 μmol/L组及15 μmol/L组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可以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抑制线粒体膜电势降低而起到抗缺血再灌注/缺氧再复氧损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被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所拮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氨酸受体在心脏保护中的作用及甘氨酸受体的性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缺氧/复氧(A/R)模型,并用甘氨酸受体阻断法和消除细胞外氯离子法, 测定各组培养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钙离子浓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A/R组用甘氨酸处理后SOD活性、NO含量升高,MDA含量、[Ca2+i、细胞凋亡率降低,与A/R组比较显著差异。分别用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和消除细胞外氯离子处理后,甘氨酸的上述保护作用明显减弱,与A/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甘氨酸能抑制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自由基生成、抑制钙超载,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并增加细胞内SOD等保护蛋白和NO的合成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甘氨酸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甘氨酸受体发挥作用的,甘氨酸受体的本质可能是甘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