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马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9):2365-2367
目的观察不同的三磷酸腺苷注射方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作用。方法将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静脉注射组和弹丸注射组,每组13人;分别给予静脉注射ATP40mg与弹丸注射ATP20mg。结果两组转复成功率分别为92.31%(12/13)和84。62%(11/1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注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弹丸注射组,分别为7.69%(1/13)和53.85%(7/13),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注射ATP40mg与弹丸注射ATP20mg对于PSVT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静脉注射ATP40mg的安全性优于弹丸注射ATP20m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终止作用。方法对12例PSVT患者肘静脉快速弹丸式注射ATP5~10mg,给药前1—7min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起效时间、心率、心律、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快速注射小剂量ATP后,12例患者中10次PSVT得到终止,仅3例次患者发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但均在2min内消失。结论静脉快速注射小剂量ATP能安全有效地终止PSVT。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进行心电监护,结合心理护理,给予ATP0.25mg/kg直接弹丸式静脉注射,注射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转复率91.4%。出现的不良反应停注后自行消失。结论严格规范应用ATP治疗PSVT,疗效显著,为复率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PSVT患者78例,给予ATP静脉注射,记录ATP的剂量及起效时间、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mg时转复率为80.7%(63/78),当ATP剂量增加为15mg时,又有7例转复成功,当剂量增加为最大量20mg时,共有75例(96.1%)转复成功.45例(57.7%)患者注射ATP原液后出现胸闷,38例(48.7%)患者出现头晕症状,8例(10.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6.4%)患者出现室性逸博.结论 ATP治疗PSVT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转复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PSVT随机分为TEAP组(A组)及胺碘酮静脉注射组(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行TEAP,B组给予静注胺碘酮。结果 TEAP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95.5%比81.8%,P〈0.05)。胺碘酮组出现低血压、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TEAP治疗PSVT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组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33例PSVT,与维拉帕米静脉注射治疗39例PSVT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和维拉帕米组有效率分别为63.6%和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胺碘酮组(21±12.4)min明显慢于维拉帕米组的(13.6±9.7)min(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14±1.80)min,胺碘酮组为(19.31±2.9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P〈0.05);两组转复率分别为84.44%(38/45)、85.37%(3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21.95%,χ2=0.01,P〉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均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
李方平  朱宇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16-24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为基层医院的医生治疗PSVT推荐一种便于获取、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选择.方法:符合诊断的68例PSVT患者,常规刺激迷走神经治疗无效者,给予ATP0.10 mg/kg为起始剂量,以0.05 mg/kg为递增剂量,经肘静脉注射,直至PSVT终止或因症状较重不能忍受,单次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0.25 mg/kg.结果:67例PSVT患者终止,所需ATP最小有效剂量为0.10mg/kg,最大剂量为0.25 mg/kg,所需ATP平均剂量为0.13 mg/kg;1例无效.患者普遍有乏力、头晕、面红、胸闷感,但均为一过性,患者能耐受,无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个体化给药,以0.15 mg/kg为起始剂量的ATP终止PSVT的有效率为82.3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推荐基层医生首选ATP、采用以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终止PSV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3种药物分别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73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30例)、普罗帕酮组(22例)和美托洛尔组(21例),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托洛尔,比较终止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效23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77.3%;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81.O%,3组治疗P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3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3种药物都能安全、有效地终止PSV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患者42例,予20%甘露醇250ml静推的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A组),10mg(B组),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mg(C组),10mg(D组),以及未注射地塞米松的对照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于治疗后头痛评分仍高达5.8分,静脉注射组(A组和B组)的评分未见明显降低。鞘内注射1mg和10mg地塞米松(C组和D组)均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P〈0.05)。D组的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玮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27-28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注射液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复律疗效。方法所有确诊为PSVT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5min,监护仪显示PSVT发作终止即停止注射;无效者间隔20~30分钟,以相同剂量重复给药1次,每日总量不超过280mg。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64例,显效率为84.2%,有效8例,有效率为10.5%,无效4例,无效率为5.3%,总有效率为94.7%。其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结论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对PSVT患者进行药物复律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三磷酸腺苷与阿托品合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与阿托品合用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疗效。方法:将三磷酸腺苷(ATP)20mg加阿托品1mg快速静注,并与单用ATP20mg快速静注作为对照,无效可重给药。结果:有效率ATP与阿托品合用组为85%,单用ATP组为73%,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前者较后者低。结论:ATP与阿托品合用治疗PSVT,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硫喷妥钠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姝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58+61-58,61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治疗组20例给予硫喷妥钠每次15mg/kg,加入5%葡萄糖液配制成1.5%溶液,先按5mg/kg静脉缓注,余者使用静脉滴注泵按2mg/min的剂量静滴,惊厥控制后递减滴速。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静脉注射。结果:硫喷妥钠治疗组在30min内时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率为10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硫喷妥钠控制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快速、高效,可作为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黄峰  林宁 《海峡药学》2009,21(11):137-139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11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3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4周前后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辛伐他汀2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5±2.7)%与(10.5±3.1)%,P〈0.05,NMD为(16.6±4.1)%与(17.4±5.1)%,P〉0.05,辛伐他汀4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3±3.4)%与(13.7±2.5)%,P〈0.01,MND为(16.9±5.1)%与(17.1±5.6)%,P〉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治疗后比较,以40mg组FMD改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该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注射维拉帕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针剂治疗妊娠合并阵发性窒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对妊娠合并PSVT的40例患者给予ATP针20mg快速静脉推注、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并于用药后5min观察胎儿心率变化。结果40例妊娠合并PSVT患者均转为窦性心率,用药后5min检查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ATP对妊娠合并PSVT者治疗效果好,对胎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异搏定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异同。方法:给34例PSVT患者静脉注射ATP104次,给30例此类患者静注异搏定98次。分别观察两者终止急性发作的有效率,终止发作时间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ATP与异搏定相比,终止急性发作有效率分别为98%与82.5%。终止发作时间相应为36.8±12.3秒与5.4±1.8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都表现为血压降低。结论:两者静注治疗PSVT,ATP有效率高(P<0.05),终止发作时间短(P<0.01),对血流动力学影响都表现为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美红 《海峡药学》2010,22(1):88-90
目的观察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在重度酒精中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确定最佳方案。方法入选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n=40)一次性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B组(n=40)首次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后以0.4mg·h^-1的速度持续静滴,直至清醒;C组(n=40)首次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每隔20min重复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直至清醒。分别在治疗5h和10h时观察3组的有效率,在清醒时观察意识恢复时间、平穗呼吸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和C组有效率、意识恢复时间、平稳呼吸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和血液酒精浓度显著好于A组(P〈0.05),C组显著好于B组(P〈0.05),不良反应情况B组高于A组,C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纳洛酮适量重复给药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最佳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潘刚  金正瑞  韩军侠 《安徽医药》2014,18(2):349-351
目的比较两种方案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胸腔置管排净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注射白介素-2(IL-2)联合α-干扰素(α-INF),对照组胸腔内注射单药顺铂,均为每周1次,每次40 mg,共1~3次。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86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4%和57.1%(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以发热、胸痛为主,对照组以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为主。观察组的发热稍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IL-2联合α-INF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性好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朝晖  方祖香 《医药导报》2010,29(5):607-608
目的比较三磷腺苷(ATP)与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9 年 6 月使用ATP与盐酸普罗帕酮复律PSVT患儿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吸氧等一般治疗,在心电监护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ATP者,每次0.1~0.2 mg•kg 1,于3 s内快速静脉注射,无效者重复给药1次,注药5 s内复律为有效,第一次用药后5 min无效加至0.2~0.3 mg•kg 1,重复1次,2次使用均无效停用;使用盐酸普罗帕酮者每次1~2 mg•kg 1,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转为窦性心律后停止,若首次静脉注射未转复,每隔15 min重复1或2次,3次未复律者视为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压及心电监测。结果应用ATP治疗45例,有效38例,有效率84.4%;应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0例,有效33例,有效率82.5%。结论ATP与盐酸普罗帕酮终止小儿PSVT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ATP复律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