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虞炜萍  施爱萍 《中外医疗》2009,28(26):35-3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5年间剖宫产术1819例,对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进行回属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难产和产科并发症因素仍是剖宫产术指征主要因素。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2367例产妇中1014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增加最明显,臀位因素增加,以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合并症及其他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和臀位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英月 《吉林医学》2009,30(20):2522-252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尤其社会因素的增长,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7年分娩的2045例产妇(阴道分娩1084例,剖宫产961例),其中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分娩的997例产妇(阴道分娩489例,剖宫产508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258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50.8%),其次为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湘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57-85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我院产科352例剖宫产资料。结果 20个月的剖宫产率平均为10.62%.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胎位异常(23.86%),相对头盆不称(14.2%),瘢痕子宫(13.35%),脐绕颈(9.94%),胎膜早破(5.97%),中、重度妊高征(5.97%),而社会因素比例(3.13%)有所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较同期国内大城市医院剖宫产率40%以上的现状,我院剖宫产率虽然符合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标准,但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也发生着变化,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结论剖宫产率的改变已经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复杂化,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对产科医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教育力度。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近8年来(2000-2007)我院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7年我院足月分娩76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头位难产取代胎儿窘迫占首位,社会因素明显增多。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多,而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上升到时,围生儿死亡率不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7.
9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楚銮  陈涤瑕 《河北医学》2002,8(10):899-901
目的:总结近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3年为20%、2001年上升至57%。(2)1993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升高社会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方法:对3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明显放宽,社会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控制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4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564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剖宫产率(47.8%)较2007年(72.5%)显著下降(P〈0.01)。剖宫产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2010年社会因素和相对头盆不称因素分别为12.9%和16.9%,较2007年(分别为22.8%和21.8%)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减少社会因素和相对头盆不称因素手术指征,给予产妇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环节。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怎样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证。方法:对2006-2008年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存在过度诊断。而社会因素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剖宫产除有绝时医学指征外的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所以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其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化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对2008—2010年度607例剖宫产孕妇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孕妇数685例,剖宫产率24.09%;2009年孕妇数768例,剖宫产率29.56%;2010年孕妇数687例,剖宫产率31.3%。3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在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构成在中,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头位异常和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手术指征头位异常也呈且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必须要降低基层医院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基层医院医生应提高异常产程的处理能力;严格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标准,精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从而有效、合理地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5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因素。方法:对2001—2005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来剖宫产率基本稳定,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但高于WHO规定的15%,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等。但每年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变化。结论: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剖宫产指征在人为放宽。  相似文献   

13.
石玉秀 《当代医学》2010,16(36):38-38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2299例(阴道分娩1282例,剖宫产1017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1月的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平均剖宫产率为44.20%。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28.00%;瘢痕子宫18.92%;其他因素12.85%;臀位11.41%;难产10.60%;妊娠合并症10.17%;胎儿宫内窘迫8.05%。结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其他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等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手术的现状、手术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后果及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及2007年收治的孕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剖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结果 2000年收治孕产妇480例,剖宫产率为31.04%(149/480),2007年收治孕产妇560例,剖宫产率为43.04%(241/560),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从手术指征看,胎儿宫内窘迫现居首位(30.71%),胎位异常是第二位,社会因素居第三位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升高与剖宫产率上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253医院分娩的11246例产妇,其中剖宫产46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6~1999年平均剖宫产率31.35%,20002005年平均剖宫产率46.7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剖宫产指征大大放宽,尤以相对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剖宫产分娩48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因素主要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难产、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等,但每年排序有变化。结论:剖宫产有许多主客因素,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指征人为放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4年为43.196,相比2001年18.396上升2.4倍(P〈0.01)。②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上升最明显(P〈0.01),已跃居第二位。③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臀位、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 剖宫产指征已放宽,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致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影响剖宫产率若干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桂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520-520,522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6年间剖宫产2399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一、二位,脐带绕颈、社会因素显示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对分娩的社会期望值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几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1776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高。1999年为20.69%,2005年上升为47.2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1)胎儿因素和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掌握不严格,也是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刮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