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玻璃酸钠在输卵管管腔术后防止粘连的作用。方法在注入输卵管的液体内加入玻璃酸钠取代原配方中的玻璃酸酶 ,选择适当的病例 ,用新配方液体与原配方液体对比。结果新配方液体的临床效果优于原配方液体。结论玻璃酸钠在输卵管术后防止粘连方面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晓萍 《安徽医药》2012,16(1):125-126
目的探讨恶性腹腔患者穿刺后预防液体外渗的方法。方法将45例恶性腹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纱布组与术后宁加橡胶塞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恶性腹腔穿刺后液体外渗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宁加橡胶塞组预防液体外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纱布组(92.6%vs 35.7%,P<0.01)。结论橡胶塞加术后宁法在预防恶性腹腔穿刺后液体外渗效果更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麻醉中应用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患者,分为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组(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比较2组氧合情况,出血量以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术后氧合明显优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出血量明显少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输液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优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组织氧供,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报告一例新生儿静脉高营养液输注时液体外渗的护理。通过使用肝素钠乳膏,对局部液体外渗处进行外敷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2h后液体外渗处水肿减轻,7h后水肿完全消退,局部外渗处肤色转红润,皮肤黏膜完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25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2组均给予初始液体复苏(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指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超声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根据超声测下腔静脉内径及肺部超声检查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液体复苏6、12 h后心率、平均动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24 h液体入量及血管药物评分、液体复苏12、24、48 h氧合指数变化、肺水肿发生例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液体复苏6、12后2组患儿的心率、MAP、Scv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24 h液体总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前后乳酸水平和液体复苏后乳酸清除率,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重庆儿童医院PICU2006-2009年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血乳酸值,并计算相应的乳酸清除率,分析与性别、器官功能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液体复苏前乳酸值与性别、死亡或存活无差异,但与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有相关性。液体复苏后各时间段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存活及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评估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价值较乳酸高,液体复苏后各时间段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有相关性(P<0.05)。结论动态监测乳酸清除率较单纯一次乳酸值更能预测脓毒性休克预后。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3):218-2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液体超时使用的影响,解决临床液体配置后超时使用的问题。方法:成立科室内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活动开展前先对科室内液体超时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真因验证、进而针对问题制订措施、并在三级检查控制下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液体配制后超时使用率由活动前的4.6%降至活动后的1.8%,经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得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液体超时使用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临床静脉输液时,1组液体常有多种配伍药品,以往将药品摆放在液体旁边或药品放在针剂药盒内压在液体下,在查对、加药环节及移动液体位置时,可能造成同一患者多瓶液体之间的药品、不同患者之间的药品混淆,致错用药而带来医疗风险。为了减少用药差错,将使用后的塑料输液瓶制成塑料挂杯,用来盛放代加入液体中的药品,经反复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1年的11例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患者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后的效果。结果 1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满意。结论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具有简便、有效,组织损伤小、引流通畅、见效快和缩短病程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临时液体巡视卡在泌尿外科术后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期望找到提高输液安全减少输液纠纷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泌尿外科105例术后静脉输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5例),实验组执行术后医嘱后长期液体和临时液体均打印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随时更改,对照组执行术后医嘱后只打印长期液体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结果:实验组发生输液纠纷3例,对照组发生输液纠纷14例,两组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时液体巡视卡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术后病人输液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比非限制液体复苏的优越性。方法选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复苏后4 h的实验室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实验室结果 PLT、HCT、PT、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减少酸中毒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55-257
目的为有效对早期液体复苏后的脓毒症患者实施液体管理,探究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脓毒症的42例患者,临床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两组,每组均为21例。所有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后,常规组给予二级液体管理,治疗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BE、SCVO2给予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药物使用时间、通气辅助时间、气管插管发生率,统计临床病死率,比较液体管理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结果常规组气管插管率、死亡发生率为47.6%、14.3%,明显高于治疗组23.8%、4.8%,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气管插管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常规组ICU费用低、机械通气时间短、重症监护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恢复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后以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BE、SCVO2监测来指导液体使用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进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液体输入量、患者术中各时间点MAP和HR、SVV的异常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液体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后肺组织的影响,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实施理想的液体复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急性失血大鼠以不同液体复苏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肺通透性指数变化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乳酸林格氏液(LR)组血清TNF_α,IL-6水平高于其它各组,胶体复苏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晶体组,病理检查肺泡腔渗出液最明显.结论 急性失血以不同液体复苏后早期即出现程度不同的肺损伤;TNF_α及IL-6是介导此损伤的重要介质;大量胶体复苏后肺泡中蛋白渗出显著增加对此类肺损伤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文献,阐述了静脉注射低温液体的概念(静脉注射低温液体的液体选择、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滴速、注射液体时的检测指标),及其在高热降温和亚低温脑保护中的应用,表明静脉注射低温液体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在心肺复苏亚低温脑保护后保护脑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输液生产联动线灌封机,液体流量是由横夹管和控制阀来控制。我院灭菌制剂室在长期使用灌封机后,灯检常常发现液体中有较大黄块杂质。经多方面检查发现,是由于横夹管和控制阀长时间挤压胶皮管,使胶皮管内部胶皮脱落,在灌装时脱落的胶皮屑随液体一起进入瓶中,造成杂质。为防止杂质,我们进行了改进,原来液体经过微孔滤膜后,再经横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毒宁与清开灵的配伍禁忌。方法将热毒宁10mL加入到试管之中,再将清开灵10mL加入到试管当中,混合后观察液体的情况。结果当热毒宁和清开灵混合后,立即出现明显的浑浊,同时出现明显的白色絮状物,在混合10min后,液体的浑浊情况明显加重,并出现絮状、白色的结晶,将药物放置5~8h后,液体的浑浊情况无改变,液体下层有明显的白色结晶沉淀。结论热毒宁与清开灵存在配伍禁忌,要尽量避免两种药物的同时应用,如果必须联合应用,则要注意药物间的反应情况,并加大两种药物的输注间隔。  相似文献   

18.
补液是手术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适当的液体治疗对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和术后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关液体治疗的量及液体种类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因此,了解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液体的特征非常有必要。不同成分的液体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各种液体在生物化学特点上不断变化,本文就各种晶体液及胶体液的生物化学特点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全氟异丁烯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肺水肿和动脉血氧分压随时间变化规律 ,对比部分液体通气和传统机械通气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① 2 1只大鼠随机分为 7组 ,分别于染毒前、后 2 ,4 ,8,12 ,16和 2 4h颈动脉取血测血气 ,取左肺一叶称重 ,计算湿肺 /体比。②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机械通气组、部分液体通气组。所有动物乌拉坦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颈动脉插管 ,于染毒后 8h机械通气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开始通气 ,各组每 1h取血测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 ,3h后放血处死 ,测定静态吸气相P V曲线。结果 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后湿肺 /体比与动脉血氧分压 (pO2 )呈线性负相关 ,湿肺 /体比和pO2 于染毒后 8h开始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 ,并于 12h达到峰值 ,2 4h内无明显改善。机械通气 1h即显著改善氧合指数 ,部分液体通气 3h才显效。液体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均可提高肺顺应性 ,在低压力区液体通气组更明显 ,但部分液体通气并未使P V曲线的低位曲折点左移。结论 对于全氟异丁烯吸入急性肺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机械通气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126例70岁以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结果平均每例术日输液(5523±1218)ml,术后第1天输液(3801±843)ml。尿量自术后第1~3天逐渐增加。术日和术后第1天液体为正平衡。术后第2天92例出现负平衡;第3天负平衡115例。未出现负平衡者11例中,6例出现与液体治疗无关的严重并发症,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该方案适用于高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