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白三烯(LTs)是由多种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炎性介质,在各种哮喘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白三烯的含量都会升高,是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的无创性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并由此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亦称支气管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sponsiveness,BHR)。气道炎症是哮喘的病理基础,哮喘所有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情况、病程进展、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转归均直接或间接与支气管的炎症变化有关。因此评估气道炎症并结合功能检查,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肺功能和气道激发试验1.1肺功能对典型哮喘患者,单凭病史和体格检查,诊断并不难。但对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则有一定困难,同时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亦应确定其程度,此时检测肺功能非常…  相似文献   

3.
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85-348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在环境激发因子的作用下,气道上皮细胞是首先受累的细胞,气道上皮损伤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等密切相关,气道上皮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2].气道上皮细胞已成为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气道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自三烯(LTS)是由多种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炎性介质,在各种哮喘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白三烯的含量都会升高,是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黄晓春  于翠香 《临床荟萃》1997,12(17):770-77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因而正确认识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一般认为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sponsiveness, BHR)是哮喘的主要特征,而气道炎症是BHR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哮喘的治疗首先要消除或减轻气道炎症,然后辅以支气管扩张药。本文对哮喘治疗药物的分类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抗炎药 1.1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能抑制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s, EOS)的增殖、趋化和活化,调节炎性介质的释放,阻止血管内皮活化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支气管粘液腺分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力0_2受体的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 ,病理基础是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有多种炎性细胞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血管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可导致强烈的气道收缩和局部炎症 ,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本文检测了哮喘 5 7例 ET和 TNF-α水平 ,探讨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住院患儿诊断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标准 [1 ] 。男 34例 ,女 2 3例 ,年龄 1~ 11岁 ,平均年龄 (3.86± 2 .2 6 )岁 ,均为急性发作期。对照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慢性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痉挛狭窄而发病。哮喘病治疗的重点已由过去的解痉平喘治疗转变为抗炎治疗。如何阻断炎性介质的形成和拮抗其炎症效应、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已有研究发现白三烯  相似文献   

8.
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有学者认为喘支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疾病[1],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广泛应用于哮喘的防治,并取得良好效果[2].但这一方法应用于婴幼儿喘支的防治,在国内文献中尚少见报道.作者对53例喘支患儿采用吸入BD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哮喘防治会议(GINA)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是新型ICS和LABA的复方制剂,它针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具有抗炎和解痉的双重功效,能快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0.
正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介质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多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大多于4岁以前始发。其基本病理特征为气道慢性炎症的扩散以及气道反应性的增高。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大量研究表明这与遗传、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调节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110例过敏性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