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子佐剂IL-17、IL-2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蛋白OprI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IL-17、IL-2作为分子佐剂用Pa外膜蛋白OprI于第0、2、4周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同时设立单独的佐剂与蛋白对照组。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A以及IgG亚类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NF-γ、IL-2、IL-17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MTT法检测IL-17、IL-2分子佐剂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并以ConA作为阳性对照;末次免疫2周后Pa鼻内感染小鼠,感染后10 d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并取小鼠肺组织检测菌体载量。结果 ELISA结果显示,OprI-IL-17、OprI-IL-2组小鼠血清中IgG、Ig A以及IgG亚类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且其中各实验组IgG2a/IgG1的比值均大于1;IL-17、IL-2佐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脾细胞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NF-γ、IL-2、IL-17水平(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OprI-IL-17、OprI-IL-2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最为显著(P0.05);相较于各对照组,OprI-IL-17、OprI-IL-2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菌体载量以及小鼠死亡率(P0.05),保护效果显著提高。结论 IL-17、IL-2佐剂均能有效增强Pa外膜蛋白OprI的体液、细胞免疫水平以及抗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纳米乳作为佐剂对恶性疟疾人工重组蛋白疫苗M.RCAg-1免疫原性的影响,将纳米乳佐剂与M.RCAg-1相配伍,于第0、14、28 d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抗原量为20μg/只。第3次免疫后10 d,眼球取血并取脾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及其对抗原单表位的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检测抗体对恶性疟原虫天然蛋白的识别,用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M.RCAg-1的抗体水平可达1∶108;疫苗佐剂组产生的特异性Ig G抗体以Ig G1为主;疫苗佐剂组抗体对抗原单表位和天然虫体的识别效果显著。各表位和蛋白诱发免疫小鼠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高于分泌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结果提示纳米乳作为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的佐剂,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铝佐剂类型及吸附能力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筛选最佳佐剂。方法用磷酸铝(AP)、不同浓度磷酸盐处理的氢氧化铝(PTAH)以及氢氧化铝(AH)佐剂吸附百白破抗原,检测不同佐剂对各抗原的吸附率。制备不同佐剂类型和吸附率的制剂,腹腔免疫NIH小鼠,ELISA法测定免疫后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HA)在所有佐剂中吸附率≥95%,百日咳类毒素(PT)、百日咳溶血素(PRN)、精制白喉类毒素(DT)和破伤风类毒素(TT)则随着铝佐剂中磷酸根增多吸附率降低。动物实验产生PT抗体水平大小关系:AP/AHPTAH/无佐剂组;产生FHA抗体水平大小关系:AP/PTAH-3/AHPTAH-2/PTAH-3无佐剂组;产生PRN抗体水平大小关系:PTAH/AP/AH无佐剂组;产生DT抗体水平大小关系:APPTAHAH无佐剂组;产生TT抗体水平大小关系:PTAHAH/AP/无佐剂组。结论铝佐剂吸附力不影响抗原(DT除外)免疫原性,磷酸铝更适合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佐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重组外膜脂蛋白A(OmlA)抗原的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不同佐剂对其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OmlA抗原分别与佐剂IL-17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吸附。然后将OmlA抗原以及吸附好佐剂的OmlA抗原分别在0、2、4周时注射到4~5周龄C57BL/6小鼠的腹腔进行免疫,同时设立IL-17、氢氧化铝和PBS免疫组为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IgG1以及IgG2a的水平。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脾组织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FN-γ、IL-2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情况。最后一次免疫2周后使用致死量Pa鼻内感染小鼠,10 d后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ELISA结果证明OmlA、OmlA-AH和OmlA-IL-17组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以及IgG亚类(IgG1和IgG2a)的含量明显比各对照组高。OmlA-AH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小于1,且AH能提高脾组织中IL-4和IL-6的量,但IFN-γ和IL-2水平不变。OmlA-IL-17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大于1,且IL-17能提高小鼠脾细胞中IFN-γ和IL-2的量,但不影响IL-4、IL-6的表达。AH和IL-17能增强OlmA刺激导致的淋巴细胞增值。与对照组相比OmlA、OmlA-AH和OmlA-IL-17组能够减少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小鼠死亡率。结论 Pa Oml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AH和IL-17能够增强其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5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重组Bb-Eg95-EgA31皮下注射组(A组)、肌肉注射组(B组)、鼻腔内接种组(C组)、口服灌胃组(D组)、空载体对照组(E组)、Bb对照组(F组)和Bb培养用液体培养基(MRS)对照组(G组)。免疫后8周各组鼠用50个Eg原头节攻击,攻击25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ELISA检测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和脾细胞上清液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和脾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重组Bb-Eg95-EgA31免疫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45.33%、41.33%、70.67%和62.6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G1水平升高,IgG3和IgE降低;脾IFN-γ、IL-12和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脾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脾CD4+和CD8+T细胞显著增加;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细粒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壳聚糖包裹PEB1和IL-21核酸纳米粒子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复合物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肌肉注射Balb/c小鼠,检测免疫期和感染期小鼠血清特异性Ig G水平、脾细胞悬液细胞因子水平、脾细胞增殖指数及疫苗保护率。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300±23)nm左右,包封率为(91.23±3.24)%;实验组小鼠,特别是IL-21基因佐剂组,在血清特异性Ig G、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脾细胞增殖水平和疫苗的临床保护效应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壳聚糖纳米颗粒组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 IL-21基因佐剂可以显著提高并维持小鼠稳定持久的免疫应答水平。但壳聚糖对免疫应答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的顺利开展,为空肠弯曲菌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核融合蛋白Ag85B-Mpt64190-198-Mth8.4(AMM)和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构建的亚单位疫苗强化BCG初始免疫的免疫效应.方法 将融合蛋白AMM、佐剂DDA和BCG-PSN混合构建AMM亚单位疫苗.实验1组BCG初免后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实验2组BCG初免后分别于第8周、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及仅BCG免疫两个对照组.BCG初免后第14周、第22周,应用ELISPOT、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在第22周用BCG活菌攻击被免疫小鼠,间隔4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检测T细胞分型及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1)IFN-γ水平:BCG初免后14周,特异性抗原Ag85B刺激后实验2组分泌IFN-γ的细胞数(135±14)明显高于仅BCG免疫组(194±16),t=10.98,P<0.01;BCG初免后22周,实验2组(208±11)同样高于仅BCG免疫组(57±18),t=6.43,P<0.01.(2)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实验2组的IgGI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实验1组,而作为反映Th1型免疫反应指标的IgG2a/IgG1比值,强化免疫两次组低于强化一次组.(3)BCG模拟攻击被免疫小鼠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实验1、2组均高于仅BCG免疫组(t1=3.08,t<2>=3.16,P<0.05).结论 BEG免疫-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两次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激活调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L-2、IL-33佐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囊泡(OMVs)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a提取OMVs后加入IL-2、IL-33佐剂,并于0、2、4周皮下注射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8只。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A及IgG亚类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CD4、CD8蛋白水平;CCK-8法评估IL-2、IL-33分子佐剂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末次免疫2周后Pa滴鼻感染小鼠,感染后10 d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率,检测肺组织中菌体载量,并通过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小鼠血清中IgG、IgA以及IgG亚类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且其中各实验组IgG2a/IgG1均大于1;IL-2、IL-33均能够显著促进OMVs诱导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2及IL-12(P0.05),但对细胞因子IL-4、IL-6分泌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MVs-IL-2、OMVs-IL-33免疫小鼠脾细胞上清中CD4、CD8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最为显著(P0.05);Pa感染后,OMVs-IL-2、OMVs-IL-33组小鼠的死亡率及肺组织菌体载量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且小鼠肺组织的炎症侵润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IL-2、IL-33佐剂能够增强Pa-OMVs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显著提高其抗感染保护作用,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脚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却抗原组、脚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却抗原+壳聚糖颗粒组和脚抗原+CT组,各组于第0、7、14和21天灌胃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SS1Hp菌攻击,隔日1次,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取胃黏膜检测坳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中抗Hp IgG2a和IgG1含量。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坳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印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脚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01~0.05)。②却攻击后胃黏膜内IFN-γ、IL-2和IL-12含量在含佐剂组显著高于无抗原和无佐剂组(P〈0.001~0.05);③坳攻击后胃黏膜内IL-4含量在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01~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坳疫苗对脚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增强弓形虫W2b2a表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免疫的效果。方法:将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分别与弓形虫W2b2a表位疫苗混合肌注免疫小鼠,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时间。结果:pc DNA3-W2b2a加匹多莫德组、pc DNA3-W2b2a加弗氏佐剂组、pc DNA3-W2b2a加沙利度胺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pc DNA3-W2b2a组(P0.05);pc DNA3-W2b2a加匹多莫德组、pc DNA3-W2b2a加弗氏佐剂组Ig G抗体水平、CD4+/CD8+比值、T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pc DNA3-W2b2a组和pc DNA3-W2b2a加沙利度胺组(P0.05);小鼠攻击试验表明,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可增强弓形虫W2b2a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铝佐剂对HBoV1 VP2 VLPs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BL/c小鼠随机分为VLPs实验组、明矾佐剂实验组、PBS对照组和明矾佐剂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采用HBoV1 VP2 VLPs和HBoV1 VP2 VLPs加明矾佐剂肌肉注射免疫,对照组小鼠同期注射等量明矾佐剂或PBS缓冲液;实验8周后ELISA检测两实验组特异性Ig G抗体效价和活性,ELIspot检测两实验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强度探讨铝佐剂对HBoV1 VP2 VLPs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明矾佐剂降低HBoV1 VP2 VLPs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强度(P0.001),增强HBoV1 VP2 VLPs诱导的血清Ig G效价(P0.01)和Ig G活性(P0.05)。结论:明矾佐剂使HBoV1 VP2 VLPs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增强而细胞免疫反应减弱。HBoV1 VP2 VLPs作为预防性疫苗使用时应添加明矾佐剂,作为治疗性疫苗使用时应不加明矾佐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佐剂IL-27单独或与CpG2216佐剂联合使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编码IL-27的质粒(以下简称IL-27)单独或与CpG2216佐剂作为联合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10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定3次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效价以及末次IgG1、IgG2a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2周处死小鼠,取脾细胞,用LDH法检测CTL活性、ELISPOT法检测分泌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的效应记忆和中央记忆T细胞。结果 ELISA结果表明:除PBS组外,各组均诱导了高水平的IgG抗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2a、IgG1分别为Th1和Th2型抗体,IL-27+G1F/M2组、IL-27+CpG2216+G1F/M2组IgG2a和IgG1的比值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IL-27作为佐剂对G1F/M2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无增强作用但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使免疫应答更平衡;CTL杀伤实验显示:IL-27~+CpG2216+G1F/M2组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LISPOT结果显示:IL-27~+CpG2216+G1F/M2组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同组分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P0.05),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说明IL-27+G1F/M2组和IL-27~+CpG2216+G1F/M2组均能诱导产生大量的CD44~+CD62L~+双阳性细胞。结论细胞因子佐剂IL-27和CpG2216佐剂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而且IL-27对Th1型优势应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Hp)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其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溶液)、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 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 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 霍乱霉素(CT)组、Hp抗原 壳聚糖酸溶液 CT组及Hp抗原 壳聚糖颗粒 CT组,各组于第0、7、14、21天灌胃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1×1012CFU/L的SS1Hp菌液0·5mL/只进行攻击,隔日1次,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采用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定量ELISA法检测胃黏膜内IL-2、IL-4和IL-10含量;HE染色进行胃黏膜病理学检测。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5)。②胃黏膜内IL-2的水平攻击后含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攻击后以CT 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其他组(P<0·05)。IL-4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P<0·05),攻击后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5)。③胃黏膜炎症程度在单纯壳聚糖组和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组(P<0·05)。结论: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②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并逆转Hp感染所致Th2反应的抑制,使Th1和Th2反应达到平衡,从而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③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所致的免疫后胃炎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B群脑膜炎奈瑟菌pc DNA3.1(+)/NMB0315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初步探讨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一种新的预防B群流脑的核酸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B群脑膜炎奈瑟菌标准株MC58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NMB0315基因,克隆至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的pc DNA3.1(+)/NMB0315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和RAW264.7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肌注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抗NMB0315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滴度,观察核酸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构建的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转录和表达;免疫小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在疫苗免疫后的2、4、6周,pc DNA3.1(+)/NMB0315组和pc DNA3.1(+)/NMB0315+Cp G组血清总Ig G及Ig G1、Ig G2a、Ig G2b和Ig G3亚类抗体水平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01);小鼠血清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1)。免疫第6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pc DNA3.1(+)/NMB0315+Cp G、pc DNA3.1(+)/NMB0315疫苗组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在致死量B群脑膜炎奈瑟菌MC58攻击后72 h存活率分别为70%和65%,对照组[PBS,pc DNA3.1(+),Cp G]72 h存活率为0。结论:NMB0315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活性较高;NMB0315核酸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奈瑟菌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佐剂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入E.coli XL1-Blue,IPTG诱导P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A-D四组,分别为PBS对照组、MDC对照组、P6蛋白组、P6蛋白联合MDC组。分别于0、14、28d经黏膜免疫,末次免疫后14d,每组12只小鼠取血和肺泡灌洗液,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和肺泡灌洗液中IgA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IL-17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P6蛋白。第三次免疫后,D组诱导的IgG抗体、IgA抗体、IL-4、IL-17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经NTHi攻击后,D组生存率达80%,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DC作为佐剂可以使NTHiP6疫苗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Hp)外膜蛋白Omp18 的免疫优势表位,并进一步验证确定其免疫优势片段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 的潜在优势表位,并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优势片段;片段通过口服免疫的方式免疫接种雌性BALB/ c 小鼠,每周1 次共免疫4 次。末次免疫1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IgG、IgA 水平,取肠道灌洗液检测sIgA 水平;取小鼠脾细胞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 水平,并通过MTT 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末次免疫10 d 后Hp 标准株攻击小鼠2 次,4 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并计算每组的感染率。结果:ELISA 法检测各片段免疫小鼠血清IgG、IgA 以及肠道s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脾细胞上清INF-γ、IL-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水平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TT 比色法结果显示各片段刺激后小鼠淋巴细胞均有显著增殖(P<0.05);快速尿素酶实验结果提示各片段免疫后均能显著减少小鼠胃组织中Hp 的感染(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的外膜蛋白Omp18 优势片段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对Hp 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及保护效果.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H37Ra组、BCG组和生理盐水(NS)组,免疫8周后处死部分小鼠,取脾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PPD刺激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另一部分免疫小鼠经腹腔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毒株H37Rv,4周后处死,测定小鼠脏器重量指数.取稀释的小鼠脾脏和肺脏匀浆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21天后计数脏器荷菌量.结果:H37Ra和BCG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感染4周后H37Ra和BCG组小鼠脏器重量指数较NS对照组均显著降低.H37Ra组小鼠脾脏和肺脏荷菌量与NS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了1.228log10CFU和0.954log10CFU,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BCG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37Ra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产生Th1型免疫应答,能够抵抗毒株H37Rv的攻击,且免疫效果与BCG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及其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的叶蛋白,再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的浓度配制成20g/L。分别用100μL灌胃和10μL滴鼻免疫小鼠,每3d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同时设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对照组。末次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感染(50个Eg原头节/每鼠),感染后24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组织,计算囊重减少率;采眼球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脾细胞体外经脾细胞悬液或加入Eg粗抗原(EgAg)、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常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蛋白对照组相比,疫苗口服接种组小鼠检获包囊质量明显降低,囊重减少率为64.1%,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降低,脾T细胞增殖水平、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血清中IgG、IgG2b和IgE水平显著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1L-12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口服接种可抑制免疫鼠脾细胞发生凋亡,诱导免疫鼠脾T细胞增殖,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以对抗Eg原头节的攻击感染,CD4+ T细胞亚群、IgG、IgG2b和IgE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重组双歧杆菌(rBb)-OprF疫苗免疫小鼠,PAO1株攻击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rBb-OprF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5×106CFU的PAO1株攻击,攻击1周后杀鼠取脾,MTT法检测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4+T和CD8+T细胞比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2、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脾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脾细胞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2、TNF-α和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FN-γ最为显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rBb-OprF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混合型的Th1和Th2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