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发热的临床病因与诊断的某些主要依据引起发热症状的病因很多,不需一一例举,每本教科收上均有系统例举发热原因的记载,在此不加重复。在发热原因中自然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感染,其他非感染性病因引起发热者在临床上也不难见到.下面拟重点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发热疾患的特点,作为在鉴别诊断时提供思考的线索。(一)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所见到的发热患者绝大多数是内感染引起的,其中包括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真菌、原虫、螺旋体以及寄生虫等感染.举凡急慢性传染病以及急慢性局部感染均会引起发热。其中有些感染性发热,表现了上比较特异的热型以及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症.不同原因引起发热的程度、发热的类型不同,而且在小儿不同年龄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热表现及伴随症状也有差异,所以应明确认识小儿发热的原因、机理,密切观察热度、热型及伴随的症状,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避免滥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3.
一、发烧需要吃抗菌药吗? 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即使是感染性发热,抗菌药也是对由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效,而病毒、寄生虫感染服用抗菌药是无效的,比如这次新冠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治疗是无效的,所以对于轻症、普通患者,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的.另外,临床上有更大比例的发热是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药物热,抗菌药对这些疾病引起的发热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晓峰  薛漫清  王晖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3):327-330,F0003
发热是多种疾病进展过程中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觉,其次为病毒等,与发热有关的动物模型建立可为探讨发热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学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输血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5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观察分析,找到引起发热的潜在和存在的因素.结论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少因发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发热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赵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89-2189
正常体温由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与散热平衡来维持,任何原因促使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均可使体温上升.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极易引起发热.发热可加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且直接影响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是一种有利的生理防御现象.一般机体反应较好的小儿感染时发热可较高,但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较多,以感染性发热较为常见,许多传染病的早期常以发热出现,发热过高和长期发热均给患儿带来很多危害,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消耗,代谢失调,神经、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等.由于脑细胞极度敏感,故高热患儿易产生抽搐,因此做好高热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临床症状,据报道,恶性肿瘤病例发热占60.1%,其中47.4%病人的发热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而恶性肿瘤病人病程中发热,大多数为合并感染引起.因此,对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发热的观察以及发热的原因鉴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伴发热的原因观察分析,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临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100例乙肝后肝硬化伴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引起原因的观察,伴发热在临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占有一半的比例,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于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血而引起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结论:肝硬化伴发热在临床中引起的原因有很多,但经过研究观察患者发热最多的还是由感染而引起的,如果对患者没有给予相应措施治疗,将会引起病情恶化,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临床对患者要及早找出发热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临床症状,据报道,恶性肿瘤病例发热占60.1%,其中47.4%病人的发热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1].而恶性肿瘤病人病程中发热,大多数为合并感染引起.因此,对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发热的观察以及发热的原因鉴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引起产科病人集体发热的原因,有效预防和控制产科病人感染发热。方法根据引起病人集中出现发热的可能原因,从病人自身、居住环境、医疗条件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可造成产科病人发热的真正原因。根据孕产妇自身免疫力低下、适应能力较弱、容易感染,适逢气温骤然变化,病室环境有待改善等引起孕产妇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孕产妇自身抵抗力,改善医疗环境和病室环境条件。结果产科病人集体发热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结论孕产妇机体抵抗力差,在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应从多方面注意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避免对孕产妇的任何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药物热,且常在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发生;以单纯型发热较多;致热药物前三位的排序为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结论 在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在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并给予正确处理,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发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因发热无特异性以及与疾病无明显相关性。发热的分类多种多样,在引起发热原因的诊断上也是非常困难。致使引起发热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对因治疗,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延误治疗。因此,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引起肺结核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肺结核病的本身症状:肺结核病患者体内由结核杆菌及其菌体物质引起的变态免疫反应,可刺激引起白细胞介素-2的释放和增多,作为内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体温中枢而引起发热。肺结核病引起的发热的体温和热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与肺结核病的病情和病理形态、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儿发热的机理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晓丹  张继红 《吉林医学》2004,25(11):10-11
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症。不同原因引起发热的程度、发热的类型不同 ,而且在小儿不同年龄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热表现及伴随症状也有差异 ,所以应明确认识小儿发热的原因、机理 ,密切观察热度、热型及伴随的症状 ,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避免滥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16.
150例高热惊厥止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现,高热惊厥是儿科所特有的临床表现.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和患病就诊的原因,见于患儿各种全身性和局限性感染以及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力较差,更易引起发热甚至引起惊厥而危及生命.临床惊厥的疾病很多,其中以高热惊厥最多见.  相似文献   

17.
田玲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70-1271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对策。结果:使我院小儿输液发热反应逐年下降。结论:针对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地降低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274例老年人长程发热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长程不明原因发热病因,探讨老年人长程发热的常见疾病。方法,1993年1月—1998年12月因长程不明原因发热(连续发热2周以上而未明确诊断)的2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别统计发热时间、特点,伴随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在老年人长程不明原因发热在临床较常见,其感染性疾病是长程发热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肺外结核应引起重视,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一常见的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牵涉到临床各科。本文以住院的发热病人为对象,从临床的角度对发热的病因、特征、临床表现、预后等作一全面分析,旨在提高对发热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患者中,常需要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因为各脏器的癌肿皆可引起发热。目前由于感染性发热容易获得控制,恶性肿瘤所致发热不易控制,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我科从2002年~2005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癌肿发热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恶性肿瘤病例均经CT或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岁。肺癌21例、胃癌12例、肝癌例、肾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癌1例、食管癌1例。凡体温37.5℃,持续3日以上均认为是发热;凡是找不到感染病灶或其它足以引起发热原因者,均认为是由于肿瘤本身所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